以“谈最遥远的距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800字以上)

rt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也不是相隔千山万水,而是与朋友成为陌路。心与心的隔阂诗人时间最难逾越的鸿沟。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也不是相隔千山万水,而是与朋友成为陌路。心与心的隔阂诗人时间最难逾越的鸿沟。

曾经几时你对我说我们是最好的朋友;曾经几时我们猫在被窝里说着悄悄话;曾经几时我趴在你的怀里痛哭,诉说着内心的委屈;曾经几时我们对天发誓此生要作永远的朋友……不记得了,一切都已变得模糊,像是在昨天,又像是在遥远的从前。

记得相识的那一天,我们都是独自一人,寂寞难耐。一番搭讪让我们开始了最初的交往。志趣的相投让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那时的感觉就像是干枯的沙漠里出现了绿洲。内向的我开始变得活泼开朗,到处都会看到我忙碌的身影。朋友越来越多,快乐始终围绕。心与心的交流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们常常甩掉一大堆朋友躲在角落里谈心,你笑着对我说那么多的好朋友当中,我是你最好的朋友,我小鸡啄米似的点头:“嗯,我也一样呢。”

从此以后,我们形影不离,惹来多少羡慕的目光。可想不到我们之间也会产生矛盾,而且越来越多。我的学习比你略微好些,你总是说羡慕我,让我帮助你,可我的确是力不从心,我说不会做的题目,有时你却认为是我不愿给你讲,怕你赶上我;自习课上,你让我帮你打掩护看小说,我没有帮你,你说我不够朋友。越来越多的矛盾是我感觉我们的交往出现了问题。

记得那天在考场上,你暗示我把答案传给你,可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弄虚作假,没有照办。考试结束后,你不理我了,我向你解释,你听不进去,反说我无情。你抛给我一句话:“没想到你是这种人,还朋友呢,要你这样的朋友有什么用呢?还是不做的好!”我懵了,我错了吗?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这就是我的朋友?

几天后,你托人送了一封信给我,有一句话我至今记得,“我们不再是朋友,就当没有认识过。”结束了?一切就这样结束了?曾经那么令人羡慕的友谊就这样结束了?我反复问自己,埋葬了这友谊的是我还是你?

直到今天,我们见面还是视而不见,可你知道吗,每次擦肩而过时我的心里都会有丝丝隐痛。曾经亲密无间,现在形同路人。虽然近在咫尺,却不能交流,何时我们才能超越着遥远的距离,再回到从前呢?我期待着……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也不是相隔千山万水,而是与朋友成为陌路。心与心的隔阂诗人时间最难逾越的鸿沟。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也不是相隔千山万水,而是与朋友成为陌路。心与心的隔阂诗人时间最难逾越的鸿沟。

曾经几时你对我说我们是最好的朋友;曾经几时我们猫在被窝里说着悄悄话;曾经几时我趴在你的怀里痛哭,诉说着内心的委屈;曾经几时我们对天发誓此生要作永远的朋友……不记得了,一切都已变得模糊,像是在昨天,又像是在遥远的从前。

记得相识的那一天,我们都是独自一人,寂寞难耐。一番搭讪让我们开始了最初的交往。志趣的相投让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那时的感觉就像是干枯的沙漠里出现了绿洲。内向的我开始变得活泼开朗,到处都会看到我忙碌的身影。朋友越来越多,快乐始终围绕。心与心的交流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们常常甩掉一大堆朋友躲在角落里谈心,你笑着对我说那么多的好朋友当中,我是你最好的朋友,我小鸡啄米似的点头:“嗯,我也一样呢。”

从此以后,我们形影不离,惹来多少羡慕的目光。可想不到我们之间也会产生矛盾,而且越来越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3-29
  高一议论文:谈最遥远的距离
  看到这个题目,我就想到了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夙慧篇》中的一则故事:
  当初晋元帝突发奇想,想要考一考身为太子的晋明帝司马绍.于是,他把司马绍叫到榻前,问他:“长安、太阳哪个更远?”他想了想,答道:“太阳.我听说过有人从长安来,却没听说有人从太阳来.”晋元帝大为诧异:“这个孩子的回答真是出人意料地与众不同.”后来,晋元帝在朝廷上和大臣们提到了此事,又问司马绍:“太阳、长安哪个更远?”司马绍不加思索地说:“长安.我抬头就可以看见太阳,环顾四周却看不见长安.”
  作为一个有科学常识的人当然知道:太阳离他的距离要远远大于长安理他的距离.所以他在第一次回答时答了“太阳”.但他的第二次回答的答语更富哲理——长安看似比太阳离他更近,实际上在他的心里,长安是重要城市,地位比太阳要重得多,可望而不可即,因此他才会说太阳近而长安远.
  其实,没有所谓的“最遥远的距离”.最遥远的距离是物与心的隔阂(当然也包括心与心的隔阂).
  《庄子·齐物论》中有这么个故事:有一次庄子睡觉,忽然做了个怪梦.在梦中,庄子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它一忽儿飞东,一忽儿飞西,在草丛花枝间翩翩起舞.要说快乐呀,那真是快乐极了!庄子所变成的这只蝴蝶,只是一个劲儿地飞来飞去,完全忘了自己是庄子.它玩得正起劲,忽然醒了.庄子一看自己还躺在床上,这才明白原来那只蝴蝶不是自己,自己是人,是庄子.可是庄子忽而又感觉到这未必对:自己或许本来就是一只蝴蝶!是做梦,梦中才变成庄子的!接而又想,这恐怕是错了:自己明明是庄子,刚刚肯定是在做梦!就这样,庄子一会儿这样想,一会儿那样想,想来想去,总是搞不清自己究竟是庄子还蝴蝶.就像庄周梦蝶一样,人与蝴蝶本是毫无瓜葛的两样事物,它们看上去相差甚远.但在庄周心里,物我之间,已经到了相互依存的地步了.正如道家所言:“万物即我,我即万物”.这样,遥不可及的两件事物通过心与心的交通,最终划上等号了.而就连庄周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庄周还是蝴蝶了.其实在这时,庄周与蝴蝶之间毫无差别,他们之间的距离不存在了.
  有人说:“还在不断扩大,无从探测边界的宇宙,就是最遥远的距离”;有人说:“最遥远的距离,就是生与死的永远分别”;更有人说:“最遥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的心思.”我要说:“都不是!”倘若你心系宇宙,无垠的宇宙就在你心里;倘若你心系逝者,你就可能幻想他/她就在你身边,哪还有什么距离可言呢?抑或你能够理解一个人,即使他/她不理解你,早晚有一天,他/她也会明白的,又怎能成为最遥远的距离?我觉得: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心与心的隔阂.
  心与心的隔阂,并不是指某一方不理解另一方,而是指彼此之间的不理解.比方说:你的心里想着一个人,你能够理解他/她的心,但他/她却不能理解你的心,这不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我不能理解你,你也不能理解我,两个人没有丝毫的共同语言(或者说两个人刚认识,对对方什么都不知道),这样的两个人就算面对面的站着,心中也充满着冷漠.假如这两个人在聊天中不知不觉地产生了一个共同的话题(或者说心灵逐渐相通),距离也就逐渐缩短.最后,距离有可能就消失了.其实,自然本身并没有所谓的“最遥远的距离”,距离就在你的心中.
  当年,蔡邕哭董卓得罪了司徒王允,被捕入狱.蔡邕知道这次幸存的可能性很小了.他捧出了宝贵的焦尾琴,弹了起来.蔡文姬从琴声中听到了父亲有死难当头,伤恸五内,五脏欲裂.蔡邕事先并未告知文姬其死难,但凭借着父女之间特有的心灵感应,她还是听出来了.她们之间没有距离,心灵相通,所以没有什么秘密瞒得住.
  总之,距离是具有可变性的.没有最遥远的距离,只有心与心的隔阂.最遥远的距离就是物与心的距离.只要心灵相通,距离自然也就消失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