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与道德相冲突之时,情大还是法大?为什么

如题所述

法律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行为标准,是最低的要求.人们的行为必须符合法律的要求.道德是较高的行为标准.

当法律与道德相冲突时,为维护基本的社会秩序稳定,应先适用法律,在法律基础上考虑道德层面,依法酌情处理. 答案补充 第一,法律与道德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互相依赖,互为支持。只讲法律,废除道德,往往会造成严刑峻罚,最终造成社会的混乱,同时不讲法律,只讲所谓道德,则使人的行为没有畏惧,不知收敛,最终也会造成社会混乱。

第二,法律是手段,道德是目的。法律的最高目标并不是打击了多少罪犯,调处了多少纠纷,而是通过国家强制力的干预,引导人们依法办事。法律的目的,就是达到道德的效果,而道德的效果也有赖于法律来实现。

第三,法律是道德的保障,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必须以道德为基础,只有提高了全民道德水准,以先进的道德观念引导人、教育人,才能使人人遵纪守法,法治才有可能实现。同样如果没有严格的法律作保障,没有对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的严厉处罚,没有对各种矛盾的最终调处标准,就会使人们的行为失去准则,道德也就成为一场空。 答案补充 (一)立法途径:

这是指法律确认或吸收的道义标准,使之成为法定标准以直接促进道德建设。

第一,对能够成为法律规范的道德规范的要求

1、确保道德规范的进步性。作为道德规范,其形成就是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变化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道德规范相对于社会经济、法律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果将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不符合法律要求的道德法律化,势必造成恶劣影响,起到反作用。

2、是较低层次的道德规范。一般认为,道德包含着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反映义务要求的道德,这是维护社会秩序所必须的,属于低层次的道德;二是反映人们愿望追求的道德,这属于高层次的道德。对于低层次的道德可以通过立法用强制力量使之得以实现。而高层次的道德主要体现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社会的一种向往,是不可能法律化的。

3、该道德规范应符合时代发展和各国具体情况的要求。因此,在将道德规范引入法律规范时,要考虑其是否符合时代发展和各国的具体情况。 答案补充 第二,道德入法

将道德规范收入法律规范可以有以下三种方式:

1、尽可能将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明确化、具体化、规则化,并使之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法律规范。比如说将婚姻家庭领域中的父母抚养子女、子女赡养父母、夫妻之间的相互忠诚义务等道德规范具体化、规则化,并明确规定违反者的法律责任,使之具操作性。

2、将难以具体化、明确化的道德原则直接引入法典,使之具有法律效力。由于法律规则永远是有限的,而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问题、道德问题却是无限的,所以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常常因缺乏明确的规则或者法律条文而无法解决。而由于道德规则的概括性、抽象性、适用范围的广泛性,这样,上升为法律规范的道德原则就可以成为法庭审判的依据,从而使这些问题得以解决。

3、通过立法规定准用性的道德规范,使其成为国家立法的有效补充。如在立法中肯定习惯或道德规范在法律实践中作为认定行为是否合法的标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19
由于道德具有不成文性和模糊性,在处理相关纠纷时不如法律清晰明确,且法律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故法治国家肯定适用法律,但在法律规则的规定与其制定的目的极不符合或严重违背公共秩序的,适用相关的法律原则。
第2个回答  2013-04-19
虽然说法律不外乎人情,但只是作为量刑考虑的一个情节,最主要还是按照法律规定判案.
第3个回答  2013-04-19
当法律和道德冲突时,理论上讲法大,因法律的后面有国家的强制力做后盾,不守法必受国家强制力的处罚,但法的实施都是由一个一个的具体的人去执行,而人是有感情的,他必受情感的左右,碍于法律的威慑力他有可能服从法律,但他内心深处的价值体系会要求他按自己的价值观去行事,所以就有法官在判案时,有按道德观念去判案的情况发生。现代社会的要求是法律和道德尽可能的统一,但这毕竟是不可能的想法,法它不是万能的,它只能去管它应管的事,道德方面的事交由道德去管,互不干涉,互有联系,各有范围,才是理想的境界。
第4个回答  2013-04-19
道理上是法大,但是现实中是情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