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市场现状以及前景

前段时间去了上海看展会,于是更想系统的了解一下电动车市场的现状,于是归纳了一些问题,
一、关于行业不景气的表现
上海展会如此表现,是否是行业的真实写照,电动车行业真正到了冬天了吗?
第一:您认为,上海展会的不成功召开,是电动车行业的真实写照吗?为什么?
第二:如果是,理由是?如果不是,理由是?
第三:目前对于生产环节面临的困难是什么?
第四:作为生产环节的企业你认为行业不景气的最根本问题出在哪?

二、目前生产环节的企业做法
第一:宏观环境:比如各地采取了不同的对电政策,但这是所有企业共同面对的,而相同的外部环境下,不同的企业应对策略则不同,具体企业怎么表现的?
第二:如何消化原材料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是完全转嫁于经销商吗?还是?
第三:生产环节的企业如何看待新形势下终端经销商的问题?或者怎么调动终端经销商的销售积极性?

我国两轮电动车的发展历经了发展初期一快速发展期一发展瓶颈期三个阶段,而目前进入了发展变革期。在2019年新国标落地前我国两轮电动车行业整体进入了一个瓶颈阶段,2014年行业产销量首次出现了下降,随后连续两年持续减少,2018年出现小幅回暖。

2019年之后,新国标落地、新冠疫情催化、消费升级将带来行业的新一轮发展,行业发展进入变革期,催化了行业内部的替代需求,初步统计2020年市场交易规模为1046亿元,增速达22.9%,行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行业发展进入变革期

我国两轮电动车的发展历经了发展初期一快速发展期一发展瓶颈期三个阶段,而目前进入了发展变革期。21世纪初,各地“禁摩令”陆续落地,摩托车市场菱缩,电动两轮车产业开始兴起。我国电动两轮车行业随后快速发展,在2010年成为我国国内市场容量最大的交通工具。

2014年行业发展进入瓶颈阶段,我国两轮电动车产销量首次出现下滑。2019年之后,新国标落地、新冠疫情催化、消费升级将带来行业的新一轮发展,行业发展进入变革期,行业发展趋于推动产品高端化和智能化。

新国标落地带动行业新发展

2019年4月15日,新国标正式落地。新国标严格界定了不同类型两轮电动车的类别,为实现对两轮电动车行业的规范化管理迈出了第一步。新国标通过限定电动自行车整车重量,最大整车质量不得超过55kg等一系列指标,大于55kg和电机功率大于4千瓦的电动车统一按照电动摩托车管理,对电动摩托车生产资质的硬性要求将加速行业内众多无资质小企业的清出。

另外,对于已经销售的不符合新国标的电动摩托车和两轮电动自行车,目前在大部分城市提供了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可以使用临时牌照,但到期后牌照无法续用。

在2019年新国标落地前我国两轮电动车行业整体进入了一个瓶颈阶段,2014年行业产销量首次出现了下降,随后连续两年持续减少,2018年出现小幅回暖,产量为3278万辆,销量为3089万辆。2019年年中随着新国标的落地,在给行业带来变革的同时,激发了两轮电动车的替代需求,2019年两轮电动车产销量持续回暖,并于2020年真正意义上大幅增长,产量达到5100万辆,销量达4760万辆,均突破了历史最高值。

从两轮电动车行业的市场规模来看,同样,在新国标落地以后,行业整体迎来了从瓶颈期的突破,2019年和2020年市场交易规模分别为851亿元和1046亿元,增速达19.9%和22.9%,行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预计未来随着大部分城市的过渡期的来临,将进一步催化不符合新国标的两轮电动车的替代,行业规模将进一步发展。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5-20
(个人看法)展会是行业的真实写照,但不是电动车的冬季而是进入如其他正常商品的发展路径,即大部分市场不再像以前那样有飞速跨越式发展的表现.目前生产企业面临主要问题是原材料涨价与运营成本整体提高以及产品同质化,造成市场开拓缓慢,其中产品的同质化严重是最根本问题,通过开发新产品或新型号变相涨价,生产企业应该通过一级代理直接接触终端经销商,而不是把产品和广告费给一级代理,就没事了。在终端经销商眼里接触生产企业及有厂家参与的事件会有质的不同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5-21
1.上海展会不成功的召开的原因是因为各地关于电动车出台了很多限制政策,还有就是各种中小型展会太多,,商家有厌烦情绪。
2.生产环节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市场对于产品需求的不稳定性,(比如说以前消费者的需求是体现在快速度,大动力。后来因为政策的限制,主打产品快速转变为自行车形化)
3.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引导出了新一轮的生产成本压缩。实质性取决与生产管理者。
4.然而最重要的就是减少销售环节。提高经销商销售积极性。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与批量回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