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中有哪些英雄

如题所述

1.彭德怀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原名得华,号石穿。湖南湘潭人。1898年10月24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彭家围子。妻子浦安修。无子女。

2. 杨根思

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三连连长。1950年11月29日,第二次战役长津湖作战中,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下碣隅里外围东南小高岭,阻击美军陆战一师南逃,战斗中,杨根思抱着炸药包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

3. 杨连弟

志愿军铁道兵第1师副连长。入朝后,冒着美军轰炸,抢修桥梁,先后荣立战功6次,其中大功1次。1952年5月15日上午,当杨连弟率领部队抢修清川江大桥时,因敌人投下的炸弹爆炸,不幸牺牲。

4. 伍先华

志愿军第12军第34师班长。1952年9月29日,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中,伍先华所在部队负责反击金城郡官岱里以西的美军和韩军,伍先华率全班担负开辟冲击部队前进道路的爆破任务,在身中数弹的情况下,他仍顽强地爬到敌军坑道口,拉燃导火索,滚入坑道,与40多名敌人同归于尽。

5. 黄继光

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某连通讯员,上甘岭战役中,1952年10月19日,黄继光所在部队反击收复597.9高地,在消灭敌人火力点过程中,黄继光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

6. 邱少云

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战士。1952年10月12日,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中,邱少云所在部队负责进攻韩军防守的391高地。在战前潜伏过程中,敌军发射的一颗燃烧弹在邱少云身边爆炸,燃烧液溅到了他的身上,立刻燃烧起来。

为了战斗胜利,为了一同潜伏的500多名战友的安全,邱少云任凭烈火燃烧,一动不动,直至牺牲。当晚,潜伏部队一举夺取391高地。

7. 孙占元

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排长。上甘岭战役爆发的第一天,1952年10月14日傍晚,志愿军四个连反攻夺回白天被敌军占领的阵地,孙占元率领突击排负责夺占597.9高地2号阵地。

战斗中,他的双腿被敌炮弹炸断,仍坚持来回爬行指挥,用缴获的机枪向反扑的美军射击,在战友相继伤亡,弹药告罄的情况下,他拉响了最后一颗手雷,与冲上来的美军同归于尽。

8. 胡修道

志愿军第12军第31师91团战士。上甘岭战役中,1952年10月底,志愿军夺回了597.9高地,敌军不甘心失败,持续组织反攻。11月5日,胡修道及其战友坚守597.9高地,经一天激战,共打退敌军40余次进攻,胡修道一人打死打伤敌军280余人。

9. 杨育才

志愿军68军203师侦察排副排长,奇袭白虎团的传奇英雄。1953年7月,金城战役中,杨育才奉命率小分队执行“虎口拔牙”——突袭韩军精锐部队首都师第1团(即“白虎团”)团部任务。13日晚,他乔装成“美国顾问”,12名侦察员化装成护送“顾问”的韩军,直插敌纵深。

他指挥小分队冲进白虎团团部警卫室、会议室,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乱作一团。仅用13分钟就结束了战斗,毙伤敌机甲团团长以下97人,俘敌军事科长、榴炮营副营长等19人,缴获李承晚亲自授予“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圆满完成突袭任务。

10. 李家发

志愿军第67军第199师战士。1953年7月13日夜,在金城战役夺取韩军防守的轿岩山战斗中,李家发机智地炸毁敌主地堡外围3个火力点。

身负重伤后,继续艰难地向前爬进,用最后一颗手雷摧毁敌主地堡。当反击部队遭到敌另一暗堡火力封锁时,李家发从昏迷中醒来,顽强爬近敌暗堡,以胸膛堵住敌机枪射孔,为反击部队夺取轿岩山开辟了道路。

11. 杨春增

志愿军第12军第35师104团副排长。1952年8月5日 ,杨春增所在的第4连向韩军首都师第26团一个连守卫的金城座首洞东南无名高地发起进攻,一举夺取敌军阵地。

此后,敌军不断进行反扑,杨春增率队从早晨激战到下午,打退数倍于已的敌军14次反扑,毙伤敌200多人。激战到6日黄昏,阵地上只有杨春增和卫生员两个人,这时百余名敌军蜂拥而至,杨春增抱起最后一颗反坦克手雷,奋勇冲入敌群,与30多名敌军同归于尽。

12. 许家朋

志愿军第23军第67师第200团战士。1953年7月6日夜,许家朋所在部队冒大雨进攻美军第7步兵师防守的石砚洞北山,突击排接近主峰时,美军一暗堡突然开火,将部队压制在山腰间。当执行爆破任务的战友牺牲后,许家朋主动抱起炸药包,冲向敌暗堡。

前进中双腿被炸伤,他忍着伤痛,顽强爬抵暗堡,由于炸药包被雨淋湿,爆破未能成功。他拖着伤腿绕暗堡爬行,寻找暗堡入口。在找不到入口的情况下,毅然挺身扑向暗堡射孔,用胸膛堵住正在射击的机枪口,为部队开辟了进攻道路。

扩展资料

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参考资料

人民网-抗美援朝资料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1

1、“特级英雄”称号:

杨根思、黄继光。

2、一级英雄称号:

卜广德、于泮宫、于喜田、王海、王兆才、王学凤、王德明、毛张苗、孔庆三、刘庆亮、刘维汉、孙占元、孙生禄、孙振录、伍先华、李凤林、李家发、李延年、余新发、许家朋、沈树根、邱少云、张永富、张积慧、吴志洲;

贠宝山、周厚刚、陈忠德、杨宝山、杨育才、杨春增、杨连第、胡修道、赵宝桐、柴云振、徐长富、高成山、高景灏、倪祥明、秦家彬、曹庆功、曹玉海、郭忠田、郭恩志、曹家富、崔建国、雷宝森、鲁珉、魏玉德、谭炳云、毛岸英。

人物列举介绍:

1、杨根思

杨根思(1922年11月6日~1950年11月29日)原名羊庚玺,革命烈士,江苏省泰兴市根思乡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杨根思在淮海战役中多次荣立大功、小功,28岁在朝鲜战场阻击美军南逃任务战斗中牺牲。2009年9月14日,他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2、黄继光

黄继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20日),民族英雄。1931年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135团9连的通讯员。

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牺牲,年仅21岁。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 ;所在部队党委追授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3、毛岸英

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1950年11月25日),本名远仁,字岸英,初名永福,湖南湘潭人,是毛泽东与其妻子杨开慧的长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安葬于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4、谭炳云

谭炳云(1923年—2003年),四川省江津(今属重庆市)白沙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1949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历任班长、副排长。

1951年5月24日,在朝鲜金化东南390高地阻击敌人进攻,他在战斗中炸毁美军坦克3辆、汽车1辆,歼敌13名,将美军11师堵了8个小时,为我军的安全撤退赢得了时间,创造了志愿军战史上的奇迹。

1951年9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1952年10月25日,朝鲜人民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5、魏玉德

魏玉德(1919—1990),一级战斗英雄,沭阳县韩山乡人。他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1944年家乡解放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7月,参加解放军。解放战争期间,魏玉德随部队南征北战,曾立三等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战斗英雄

百度百科—魏玉德

百度百科-谭炳云

百度百科-毛岸英

百度百科-黄继光

百度百科-杨根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0

1、杨根思,在长津湖战役中,他率一个排的人坚守,在最后危急关头,他抱起最后一个5公斤重的包,毅然冲入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

2、邱少云,在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作战中,他所在连队在距敌60米的山脚下潜伏,他的潜伏地不幸被敌盲目发射的燃烧弹击中。为了不暴露部队的整个行动计划,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巨痛,在5个小时的时间里一动不动,直至牺牲。

3、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再次反击597.9高地。危急中,他挺身而出主动承担爆破任务,为了完成任务,他忍住巨痛英勇地扑向敌人的火力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正在扫射的敌机枪射孔。

4、胡修道,再上甘岭战役中,他一人坚守3号阵地,英勇机智地打退了敌人的10多次进攻,并创造了志愿军战士一人一天歼敌280余人的记录。

5、王学凤,在朝鲜第四次战役中,他带领的战斗小组在华岳山前沿阵地抗击敌人,因负伤晕倒在工事,当他在昏迷中听到敌人的嘈杂声知道敌人冲上来时,便支撑起负伤的身体,把枪摔坏,投出最后一颗手榴弹,跳下悬崖壮烈牺牲,时年25岁。

6、孔庆三,在新兴里战斗中,在地面结冰,无法构筑炮阵地的情况下,他毫不犹豫、奋不顾身地用自己的肩膀顶住火炮架,命令助手开炮。但他自己却因火炮后座力的撞击、腹部又被迸回的弹片击中而壮烈牺牲。

7、员宝山,在朝鲜中马山战斗中,他奋勇抢救伤员,臀、臂、腿先后负伤,坚持不下火线。在腹部受重伤、肠子流出的严重情况下,仍忍受剧痛,爬上山头救护3名伤员,终因伤热时而是光荣牺牲,时年仅21岁。

扩展资料: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荣立三等功以上指战员302724名,荣立集体三等功以上的单位5953个,其中被授予英雄、模范称号和特等功人员502名,分别为:特级英雄两名(杨根思、黄继光),一级英雄50名,一级模范4名,二级英雄286名,二级模范75名,特等功85名(同时被授予称号并立特等功者未计。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授予各种勋章、奖章23万余枚。其中,同时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及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的共12人。

参考资料:人民网-抗美援朝 

百度百科-抗美援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2

1、邱少云

邱少云(1926年—1952年10月12日)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为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2年10月12日因美军燃烧弹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放弃自救壮烈牺牲,年仅26岁。

2、黄继光

黄继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20日),民族英雄。1931年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135团9连的通讯员。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牺牲,年仅21岁。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

3、张桃芳

张桃芳(1931年—2007年10月29日),出生于江苏省兴化市,中国军人,狙击手、飞行员,中国狙击之王,1951年3月加入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中,据报道在537高地创下击毙或击伤214名美军敌人的击杀纪录。

1953年志愿军总部为其荣记特等功并授予他“二级狙击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

4、于喜田

于喜田,男,1945年7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第二十七军第八十一师第二四二团第八连连长。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他们连奉命攻占795.4高地。他指挥突击班连续冲击。全歼守敌,并俘敌20余人,按时攻占了高地。

战役第二阶段,他们连奉命攻占鸡鸣山。他带领全连连续攻下11个山头,打垮敌人1个营,夺取了鸡鸣山。转入运动防御作战后,在反击780.1高地战斗中,他胃病发作又负了伤,仍带领部队攻占了高地,终于昏倒在高地上。立特等功,获一级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5、杨育才

杨育才(1926—1999),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陕西省汉中市勉县人,1949年参军年,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在1953年金城战役中率侦察排消灭敌精锐白虎团团部,他是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主人公严伟才的原型。

扩展资料:

1950年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10月19日晚,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第39、第40、第42军(以后又增调了第50、第66军)和炮兵第1、第2、第8师以及一个高射炮团、两个工兵团,分别从安东、长甸河口(今上河口)和辑安等地。

先后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北部地区。第13兵团过江后,于10月20日改组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驻军朝鲜后的第一仗。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参考资料:

抗美援朝纪念馆官网  

百度百科 邱少云 

百度百科 黄继光

百度百科 张桃芳

百度百科 于喜田 

百度百科 杨育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9

参加抗美援朝的战士们都是英雄。

1、杨育才

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1953年7月,金城战役时任侦察排副排长,奉命率小分队突袭南朝鲜军白虎团团部。13日晚,他乔装打扮成“美国顾问”,其他12名侦察员化装成护送“顾问”的护卫队,直插敌纵深。他分成三个小组作战,冲进敌警卫室、会议室,13分钟就结束了战斗,毙伤敌机甲团团长以下97人,俘敌军事科长、榴炮营副营长等19人,缴获李承晚亲自授予“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圆满完成突袭任务,为金城反击战取得最后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2、柴云振

本名柴云正,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1952年5月,在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朴达峰阻击战中,他一人消灭100多个敌人。此次战斗中,柴云振所在营的战友全部牺牲,仅剩柴云振一人,被兄弟部队送往战地医院抢救后与原部队失去联系,连战斗英雄勋章都没领到。经过33年寻找,1984年在广安市下辖的岳池县找到他,1985年受金日成邀请,他访问朝鲜并被授勋。

3、杨春增

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志愿军12军35师104团4连3排副排长,1952年8月6日凌晨,他带领8名战士坚守541高地,面对敌人的炮火,他们打退敌军10余次进攻,歼敌200余人。激战到黄昏时,阵地上只有杨春增和卫生员两个人,手雷也只剩下一最后颗。这时,他故意让卫生员到后面寻找弹药,自己毅然举起最后一颗手雷扑向敌群,与敌同归于尽,年仅23岁。

4、孙生禄

在入朝作战的日子里,他英勇机智,曾数十次参加空战,击落敌机6架,击伤敌机1架,被人们赞誉为"空中突击手"。1952年12月2日,在与企图偷袭的敌机激战中,为掩护长机组,他果断地架机冲向敌机群,将敌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方向。在击落敌两架飞机后,他沉着地驾驶着受重伤20多处的战机返回基地。次日,他又升空作战,并击落1架敌机。返航时被从后方突袭的4架敌机击中,光荣牺牲。

5、罗盛教

在朝鲜,罗盛教曾参加了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 1952年1月2日,在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为营救落水的朝鲜儿童,他冒着零下20℃的严寒先后3次跳入冰窟中,拼尽全力,救出因滑冰落入水中的朝鲜少年崔莹,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纪念英雄,朝鲜人民把石田里和罗盛教牺牲的河流及安葬他的山分别改名为“罗盛教村”、“罗盛教河”、“罗盛教山”。

参考资料:抗美援朝   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