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建立的苏区分别产生了那几支红军队伍

一下有几个根据地,它们分别产生了那几只红军队伍
湘赣苏区;
闽浙苏区
湘鄂赣苏区
湘赣川黔苏区
鄂豫皖苏区
鄂豫陕苏区
先这些

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建立的苏区分别产生了:湘赣苏区的红六兵团;闽浙赣苏区的红十军;湘赣川黔苏区的红十七师。

1934年11月,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开始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又改称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体。到1937年7月,部队发展到10个军另1个师,共3万余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成果:

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极其艰难曲折的道路。曾从最多时的30万人减少到约3万人,但在战争实践中锻炼出一支英勇善战的新型人民军队,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造就了大批优秀的指挥员,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形成了一整套适合中国革命战争情况的战略战术,为实现全国抗战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1-18
湘赣苏区:红六兵团

1933年6月,湘赣苏区的红八军、红十六军和红十八军会师,改编为三个师统一行动:第十六师师长高永生、政治委员温锦惠、参谋长李鄂;第十七师师长肖克、政治委员蔡会文、参谋长李达、政治部主任王震;第十八师师长严图阁、政治委员徐洪、参谋长谭家述、政治部主任袁任远。但是未成立正式军团领导机关,也未正式使用红六军团番号。1934年7月23日,中共中央军委正式训令成立红六军团,下令其西征前往湘鄂西苏区。8月12日,军团西征占领湖南桂东县,正式成立军团机关,军政委员会主席任弼时、军团长肖克、政治委员王震、参谋长李达、政治部主任张子意,下辖第十七师:师长肖克兼任(后吴正卿代)、政治委员王震兼任(后苏杰代)、政治部主任张子意兼任;第十八师:师长龙云(后邝朱权代)、政治委员甘泗淇、副师长彭辉盟、参谋长谭家述、政治部主任方礼明。全军团约9000馀人。

闽浙赣苏区:红十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简称红十军,是闽浙赣苏区主要的中国工农红军队伍。

1930年7月22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指示,江西弋阳、横峰等地的红军独立团扩编成红十军,军长周建屏、政治委员吴先民(胡庭铨代理,后邵式平代),全军下辖3个团和1个特务营,共1700馀人。1933年1月25日,红十军奉命南渡信江到贵溪与中央红军会师,与红三十一师合编为红十一军。同年2月,闽浙赣苏区以地方武装1500馀人,重新组建起新红十军,王如痴兼任军长和政治委员。

1934年秋,红七军团北上闽浙赣苏区,红十军与其合编为红十军团,一同北上。不久,在安徽黄山谭家桥战役中失败,退回闽浙赣苏区。1935年初,在怀玉山全军复灭。

湘鄂赣苏区:红五军和红十六军、红十八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简称红五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三军团主力部队之一。

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于湖南平江率领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五师第一团发动平江起义,将起义部队自行编为红五军第十三师,军长彭德怀、党代表滕代远、参谋长邓萍,下辖第一团,团长雷振辉、党代表李灿;第四团,团长陈鹏飞、党代表黄公略;第七团,团长兼党代表黄纯一。全军共2500馀人。

1928年8月至9月,红五军3个团改编为5个大队,10月,红五军与平江、浏阳一带的地方武装合编,下辖5个纵队。11月,彭德怀、滕代远率第四、五纵队及军部直属部队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暂编为红四军第三十团,对外仍称红五军。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转入江西、福建作战,彭德怀、滕代远率第三十团、第三十二团留守井冈山。3月,彭德怀一度率主力转入赣南寻找红四军,不久返回井冈山,8月在湘鄂赣苏区与黄公略率领的红军游击队合编,恢复红五军编制,军长彭德怀、党代表滕代远、副军长黄公略、参谋长邓萍、政治部主任吴溉之。下辖第一纵队,纵队长李灿(后孔荷宠代);第二纵队,纵队长黄公略(兼任)、政治委员张启龙;第三纵队,纵队长吴溉之(兼任)、政治委员于定一;第四纵队,纵队长郭炳生、政治委员张纯清;第五纵队,纵队长李灿(后游雪程代)、政治委员何长工。1930年,红五军的四个纵队改编为第一、三师。6月,以第五纵队为基础扩编为红八军,红五军和红八军合编为红三军团。

1933年6月,红三军团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命令进行整编,取消了军一级编制,红五军番号随之取消。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六军,简称红十六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三军团主力部队之一。

1930年7月,由湘鄂赣苏区的红军和平江、修水、铜鼓等地的工农地方武装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改编成红十六军,属红三军团,军长胡一鸣(后孔荷宠代)、政治委员黄志竞(后于兆龙代)、参谋长馀发明、政治部主任吴天骥。下辖第七师:师长邹之漠、政治委员李楚屏;第九师师长俞庚、政治委员高咏生。

1933年6月,红一方面军进行整编,取消了军一级编制,红十六军番号随之取消,原部队缩编为红十六师:师长高咏生、政治委员温锦惠,属红六军团编制。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八军,简称红十八军,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主力部队之一。

1933年2月,湘鄂赣苏区的红军独立第一、二师按照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合编而成红十八军,军长严图阁、政治委员徐洪,下辖第五十二师和第五十四师。同年7月,红十八军奉命南渡袁水,与红六军团第十七师会师,改编为红六军团第十八师。

湘赣川黔苏区:红十七师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所创建革命根据地之一。它的前身是鄂东根据地、豫南根据地和皖西根据地。1931年,红军攻占光山县新集(今新县城)后,将三个根据地连接成鄂豫皖苏区。当年11月,建立了红四军。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以大别山为中心,最盛时期包括周围20馀县,成为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932年11月,由于第四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四方面军开始了战略转移。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的红军重建了第25军。1934年11月,红25军长征北上,当地又组建了红军第28军,坚持游击战争,直到1937年国共合作抗战的开始。

鄂豫陕苏区: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在军长程子华、政治委员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率领下,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旗帜,从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开始战略转移长征。他们先是进入桐柏山、伏牛山,继而进入陕东南商洛山区,转入创建鄂豫陕苏区的斗争。到1935年春,部队发展到4000余人,苏区的群众武装达2000余人。5月,敌对鄂豫陕苏区和红二十五军发动大规模“围剿”。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等领导地方武装坚持内线斗争,同时率主力向外线出击,在取得荆紫关、袁家沟口战斗胜利后,于7月中旬出击终南山,威逼西安,迫使陕西的“围剿”军不得不回援后方根本重地。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6-27
说起苏区红军,就不得不说“红四军”;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义农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会师,5月4日,两军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25 日,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因为这支军队确立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故后续很多建制,都被称为“红四军”。

那时可能经验不足吧,建制混乱,要弄清楚不容易啊,等高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