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历史和风俗文化

RT 必须全面 就像自己去那旅游一样-0-

第1个回答  2013-08-21
景德镇历史

景德镇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晚期,从现已发现的沽演等古文化遗址所收集的实物资料证明,大约在距今四千年前,先民就已经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过着狩猎和农耕的经济生活。
景德镇春秋时为楚之东境。秦朝录九江郡番县。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改九江郡为淮南国,六年(公元前205年)置豫章郡属鄱阳县;武帝置十三州属杨州;后汉属杨州刺史部。三国时统为吴地,属杨州。晋初属杨州,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割杨荆十郡置江州,属鄱阳郡。宋齐仍隶江州。梁承圣二年(公元553年)改鄱阳郡为吴州。陈光大元年(公元567年)改吴州仍置郡属江州。隋开皇九年(公元598年)改鄱阳郡为饶州,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复属鄱阳郡。唐改郡为州。属江西道饶州。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折鄱阳置新平县,这就是景德镇治域的开始。唐开元四年(公元761年)改曰新昌县,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更名浮梁县、宋属江东路饶州。元属江浙行中书省饶州路,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浮梁升为州,明初改饶州路为饶州府,浮梁州复为县并属之。清浮梁县隶饶州府。1914年,浮梁属当阳道。1961年浮梁县治从旧城迁到景德镇。
1949年景德镇解放,单独建市,同年5月5日成立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先后属赣东北行政区和浮梁专区管辖。1953年5月5日成立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先后属赣东北行政区和浮梁专区管辖。1953年6月,政务院批准景德镇市为江西省直辖市。1960年9月,撤消浮梁县的建制,行政区域并入市内。
景德镇历史大事
城市网2002-10-28 14:47
始置新平镇

【始置新平镇】东晋时,置新平镇,是为景德镇建镇之始。后发展为中国四大名镇之一。�

瓷业初兴

【瓷业初兴】五代时期,景德镇瓷业开始兴盛,人才荟萃,技艺日新,作为中国瓷都的地位由此开始奠定。�

唐英督陶

【唐英督陶】雍正六年(1728),唐英以内务府员外郎身分到景德镇驻厂署协理陶务。唐英一到景德镇,便"聚精会神,苦心竭力,与工匠同其食息者3年",很快掌握了瓷业生产诸方面的知识,基本上掌握了瓷业生产的物料、火候变化规律。雍正八年(1730)绘制《陶成图》,并注重对实物的保存与研究。他把存放在"僧明寺"的明万历年间制青花龙缸移到"佑陶灵祠",还写了《龙缸记》。雍正十三年(1735),作《陶成记事》,并汇集《瓷务事宜示谕稿》,作序刻于石。次年,以淮安关使兼总理陶务。唐英管理瓷务多年,躬身实践,并注意发挥工匠们的聪明才智,历代名窑无所不仿、无所不精,世人都称之为唐窑。"厂窑至此,集大成矣。"乾隆八年(公元1743)五月,唐英编《陶冶图说》,制图20幅,对景德镇瓷业在采石、制泥、淘炼泥土、炼灰、配釉、制造匣钵、制坯、采取和炼取青料、绘画、沾釉、吹釉、成坯、入窑、烧窑、洋彩、束草装桶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和记载。全文虽只4500字,但图文并茂,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已流传到欧洲。唐英还著有诗文《陶人心语》。到乾隆八年(1743)十一月结束瓷务离镇,先后在景德镇整整15年,从管理和技术上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白围裙"运动

【"白围裙"运动】清嘉庆年间(1796-1820)景德镇的陶瓷行业中有个茭草行,即现在的包装行业。那时,包瓷器用稻草,劳动强度很大,所以旧时原来有个规矩:茭草工人吃的是白米饭,每逢阴历初一、十五,一条凳(5个人)每人一斤猪肉。到了嘉庆年间,老板把白米饭改成砻米(糙米),猪肉也取消了。为了恢复原来的规矩,以郑子木为首的全镇茭草工人举行大罢工。浮梁知县把郑子木等十几个为首的工人抓了起来,并通令复工,但没有动摇工人们的斗争意志。最后由于运输船停岸待货,瓷商焦急万分,只好进行谈判。经过协商,提出复工条件:第一,释放郑子木等,恢复惯例;第二,倘有人违犯,"罚戏"三晚。实行规约后,茭草工人全体复工。可是,不久资方就撕毁了规约,激起工人重新举行罢工。官府则以维持秩序为由,连夜逮捕郑子木等人。知县在县衙堂上摆了两大火盆,上面分别煨烧着一顶铁帽和一双铁靴,以酷刑相威胁。郑子木慷慨赴义,被酷刑杀害。惨案发生后,为了纪念这位为大众利益而宁死不屈的勇士,茭草工人在工作时,每人都系上一条白围裙,世代相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