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执行如何落地

如题所述

制度执行需要根据以下四个原则来落地:

1、经常性原则

由于制度具有重复性的特性,因此制度执行也要贯彻经常性原则。制度执行并非一劳永逸,只要规则中所描述的情况发生,就必须要按规则办事。

2、一视同仁原则

规则的精神就是它对所有人都一样,正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有任何特权、规则排斥特权,特权也是规则无效的源泉。如果“一视同仁”原则不能得到贯彻,将影响规则的权威性。

3、强制性原则

一项规则之所以能够限制人们的自私自利行为,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因为当有人犯规时将受到应有的惩罚,其他人则通过别人的结果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因此规则执行中必须坚持按规则办事,从严执行原则。

4、时限性原则

只要有违犯规则的现象出现,就立即给予处罚。否则,达不到实际的理想效果。

扩展资料

制度执行的落地效果

1、加强民主监督。探索加强基层民主监督的有效措施,改进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工作,发挥舆论监督、媒体监督的积极作用,加强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网络信息收集、研判和处置工作,健全网络举报受理、线索运用和情况反馈机制,不断深化信访举报工作。

2、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围绕落实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以深化党务政务公开为重点,进一步建立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尽可能公开事关全局、社会关注、涉及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的权力事项,深化重要决策听证公示、咨询论证工作。

3、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实现制度规范与技术运用有机结合,深化电子政务工作,推进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加大权力监督力度、提高权力监督效率,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同步监察、实时监控、全程留痕,促进权力始终沿着制度化轨道运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制度执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1

制度执行其实并不难,难的是我们很多领导与干部不懂得如何使用制度管理:

一、制度出台前。

首先,我们必须取得一个共识,那就是,规章制度的目的与入口是“员工利益最大化”,也就是出台任何制度的目的不是管住员工,而是帮助员工做的更好,帮助员工更出色。

这点非常重要,是土壤,是地基,只有打通了这个观念,我们才可以更好的往前走,否则就不谈什么执行了。

可是,绝大多数情况下,在出台制度之前,执行者也就是我们的员工,有多少程度的参与?

领导者与执行者有多少的互动?这个过程做的越扎实,执行起来就会越顺畅。

在取得了大家的同意与支持后,制度执行就自然不是问题了。

而不是某些高管干部在办公室把会一开,于是乎出台一个规章制度,然后政令宣达,违者必究,这是强权的做法,效果往往很糟糕。

再者,就是笔者开始提到的,制度出台后要宣导,要做教育培训,不断的强化,要让大家熟悉制度的内容,这是制度执行的重要前提。

既然您认为这个制度很重要,那么就要加大培训宣导力度。

如果你不宣导,不培训,员工就有理由推断这个制度不重要,既然不重要,那我干嘛要执行呢?

扩展资料:

制度原则

①经常性原则。

由于制度具有重复性的特性,因此制度执行也要贯彻经常性原则。

制度执行并非一劳永逸,只要规则中所描述的情况发生,就必要要按规则办事。

②一视同仁原则。

规则的精神就是它对所有人都一样,正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有任何特权、规则排斥特权,特权也是规则无效的源泉。

如果“一视同仁”原则不能得到贯彻,将影响规则的权威性。

③强制性原则。

一项规则之所有能够限制人们的自私自利行为,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因为当有人犯规时,将受到应有的惩罚。

其他人则通过别人的结果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因此规则执行中必须坚持按规则办事,从严执行原则。

④时限性原则。

只要有违犯规则额现象出现,立即给予处罚,否则达不到实际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制度执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2
制度执行其实并不难,难的是我们很多领导与干部不懂得如何使用制度管理:

一、制度出台前。

首先,我们必须取得一个共识,那就是,规章制度的目的与入口是“员工利益最大化”,也就是出台任何制度的目的不是管住员工,而是帮助员工做的更好,帮助员工更出色。这点非常重要,是土壤,是地基,只有打通了这个观念,我们才可以更好的往前走,否则就不谈什么执行了。可是,绝大多数情况下,在出台制度之前,执行者也就是我们的员工,有多少程度的参与?领导者与执行者有多少的互动?这个过程做的越扎实,执行起来就会越顺畅。在取得了大家的同意与支持后,制度执行就自然不是问题了。而不是某些高管干部在办公室把会一开,于是乎出台一个规章制度,然后政令宣达,违者必究,这是强权的做法,效果往往很糟糕。再者,就是笔者开始提到的,制度出台后要宣导,要做教育培训,不断的强化,要让大家熟悉制度的内容,这是制度执行的重要前提。既然您认为这个制度很重要,那么就要加大培训宣导力度。如果你不宣导,不培训,员工就有理由推断这个制度不重要,既然不重要,那我干嘛要执行呢?

二、制度执行中。

制度执行中,要坚持原则,堵住好“破窗”是关键,什么是“破窗”?举个例子,如果一排窗户,有一个破了,如果不采取措施,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一大堆的破窗。所以,一旦有人违反规章制度,没有人去纠偏,给予相应的处理与回应,那么就是在鼓励大家继续这样做。所以,这个时候立刻执行就显得非常重要,无论这个人是谁,也不管是落后分子还是先进代表,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个过程中,最大的“破窗”往往就是企业老板本人,即不断的破坏自己制定的制度,或者纵容这样的破坏者。笔者曾经在给一位从事钢结构工程的企业老板做咨询顾问时,记得他有一位很得力的干部违规将公司的材料弄坏了,在有关人员追究责任时,老板却出来说话“算了,他又不是故意的”。这样下去,如何执行?这样的公司怎么会有执行力?甚至还有老板自己带头破怀规则,这样的案例举不胜举。自己在赌场上赌钱,却大声的呼喊禁止赌博?老板每天都在播不良的种子,最后结出来的果自然就会“中毒”。这样恶性循环就会导致情况越来越糟糕,这样的公司如何会有执行力?

另外,当我们的领导在发布指令后,一定要与员工进行确认。例如,您让员工“三点整到四楼“,员工回答“YES”,但往往我们收获到的结果是,员工“四点整到达三楼”。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因为领导没有与员工进行有效确认,领导发布指令后,如果要求员工把指令复述一遍,结果会完全不一样。这就是领导者的“免责”,道理很简单。领导者如果能有效的免责,员工就会百分百承担责任。记得有位管理大师讲过,管理上的问题,70%是由于沟通不到位而导致成的。所以,上下级的沟通确认非常有利于执行落地。

三、 制度执行后。

制度执行后要进行质询,笔者强烈建议领导者与执行者必须阶段性(例如每月一次)的质询,质询的过程我们会了解到员工的执行情况,哪些地方还可以做的更好,哪些地方是制度本身的问题.所以,领导者经常到执行者的现场去体验一下,倾听大家的声音,感受大家的工作环境,这样就很利于很多规章制度的改善与优化,日本企业提出的“现场管理”,即现地、现物、现认也就是这个道理。

以上是制度执行的一些基本原理与方法,真正的执行落地,关键在于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内部建立一套执行运营管控模式,使各项管理进入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这也就是腾翼达多年来在市场一线总结出来的一套不依赖于能人的“执行力盈利模式”,在后期的篇幅里,将会继续与大家分享。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6-09-15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如何让制度执行落地,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明确下属的工作目标: 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在现实的管理工作中很多的管理人员并不能够做到这一点,他们在给下属布置工作时只是简单地说: 某某某,你去把这件事情搞定。好了,下属去做了,但是在他们心目中对任务的理解和管理者对任务的理解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举例,在一次金牌店长班的课程上,一家7家店的老板娘也提到这个他企业执行力的问题,她说起她们的企业执行力大大需要提升,就让他举个例子,她说她出来要学习,需要一个本子在课堂上做学习笔记,就安排一个店长帮她去买一个本子,结果买了两次,都没能做好这件事,第一次买回来一个很小的便签本,后来又买了这个软面抄,还拿起来让我看看,显然不满意。通过交流知道,她是这样吩咐工作,小丽,你去帮我买个本子,小丽很快就买回来了,是个便签本,老板娘又说,这个太小了,买个大点的,小丽又很快去买了个28页的软面抄。这个是非常明显的例子,小丽心目中本子,就是便签本,大的本子就是软面抄,和老板娘心中的本子是不一样的。同样是本子,大家的理解就是完全不同的。一推及其他,管理者在布置任务时,一定要明确指示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和所期望完成的时间,并与下属验证大家的理解是否一致,只有做到这一点,执行力才有可能实现,否则,下属对执行的内容和你的理解都不同,你当然会对他们的执行力不满了。

  第二督促下属制定工作计划: 目标清楚了,下属去做了,但是就像我们前面说提到的,并不是所有的下属都有着你所期望的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所以你也不能够完全置之不理。常常会听到有些管理者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理论“我只要结果不要过程”,请问连过程都没有哪来结果,就是有结果,也常常会是你不想要的结果。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你要求每个人都提供工作计划,也就是从开始到完成任务的实施路径。在工作计划中,员工需要明确地说明他在哪天需要完成什么工作,在什么时间会有阶段性或突破性的工作成果。记住,工作计划的制定应该是由你的下属来完成的,而不是管理者帮助下属来制定的,这样,你的下属不管态度如何,总会开始思考该怎么完成这个工作,并开始不知不觉地将一些重要的时间点和相应需要达成的阶段性结果放在脑子里面了。而作为烘焙企业管理者,你也会很清楚在什么时间你会得到什么阶段性成果,不至于全部依赖于下属的自觉性。

  第三学会检查下属的工作: 又是一个听上去很简单的事情。对下属工作的检查,管理人员的行为一般会有两种: 第一种情形,对布置的工作忘了检查,或者过了对下属规定的完成时间后很久才想起检查。这会造成下属在今后的工作中存在侥幸心理,认为领导在布置任务的时候说得很严重,但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做不做他也不管。那么作为领导就不要期望下一次的执行力了。所以这种方式绝对不可取。第二种情形,领导检查了工作,也是在要求的任务完成时间检查的,但是下属处于各种原因还是没有完成,这时候领导只能够将下属批评一顿,重新约定一个完成时间 , 执行力还是没有得到体现。所以,真正有效的烘焙管理者会不仅仅关注于对结果的检查,而且会关注对任务执行过程的检查。你不是要求下属提供工作计划吗? 那就应该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根据下属的工作计划在一些关键的时间点或应该出阶段性结果的时候进行检查。这样你就能够随时掌握工作的进展,在事情还没有变得不可收拾的时候进行调整,下属也会时时刻刻带着执行的压力工作,结果当然也不会偏离你的期望,执行力不也就得到体现了吗?

  总而言之,要提升烘焙企业的执行力,让下属做到有执行力,烘焙企业管理者本身的改变就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是要做到让下属明确对他们工作的期望值,督促下属制定明确的工作计划并在工作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定期检查。听上去都是很简单的道理,其实管理本身真的很简单,难的是如何坚持不懈地做这些简单的事。这些简单的事情做了,烘焙企业的执行也就落地了。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3-13

要想安全管理落地,就得在企业安全文化氛围、管理者安全领导力、属地责任落实、员工安全作业行为、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现场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作业安全管控、事故事件管理和全员主动参与等方面下功夫。

“安全征程”是由赛为研发并成功实施的用于快速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一套整体解决方案。“安全征程”突破性将企业安全管理与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安全眼”系统)进行了有效融合。实施“安全征程”可以在短时间内使企业在上述各方面发生显著变化并使得这些成果得到巩固与持续提升。“安全征程”倡导“改变从心开始,安全从我做起”。

安全征程预期成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