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国家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

如题所述

辽宁省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7大类11万多件,其中一级文物就有486件(套)。辽宁省博物馆馆长马宝杰介绍说,为了在免费开放后让观众看到最好的展品,辽博不惜拿出镇馆之宝,推出了7大有特色的展览。清宫散佚书画是辽博最知名的品牌,这些末代皇帝溥仪偷运出宫的历代书画珍品平时深藏库中,50多年中仅公开展览过10余次。值此免费对外开放之际,辽博举办《清宫散佚书画国宝特展》,120件昔日深藏宫闱禁地的宝贝将分期分批展出。首批亮相的有中国现存最早的楷书墨迹《东晋楷书曹娥诔辞》、唐代仕女画孤品《簪花仕女图》、唐代“草圣”张旭墨迹《古诗四帖》等20多件。此外,《辽河文明展》《中国古代碑志展》《中国古代货币展》《辽代陶瓷精品展》《明清工艺品展》《历代状元墨迹特展》等也是精华荟萃。

十大镇馆之宝

一、传奇国宝《瑞鹤图》

《瑞鹤图》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是赵佶书画中的珍品,难得的是诗、书、画具为上乘之作。图绘彩云缭绕之汴梁宣德门,上空飞鹤盘旋,鸱尾之上,有两鹤驻立,互相呼应。画面仅见宫门脊梁部分,突出群鹤翔集,庄严肃穆中透出神秘吉祥之气氛。此幅一改常规花鸟画构图的传统方法,将飞鹤布满天空,一线屋檐既反衬出群鹤高翔,又赋予画面故事情节,这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次大胆尝试。绘画技法尤为精妙,图中群鹤如云似雾,姿态百变,无有同者。更为精彩之处,天空石青满染,薄晕霞光,色泽鲜明,鹤身粉画墨写,鹤睛以生漆点染,顿使整个画面生机盎然。卷后为徽宗瘦金书题记及诗,款“御制御画并书”,签押“天下一人”,观其书风,健笔开张,挺劲爽利,侧峰如兰竹,媚丽之气溢出字里行间。“瘦金体”的出现丰富了我国书法艺术的个性化风格,对后世亦颇有影响。

二、清代云龙人物纹转心象牙球

清代云龙人物纹转心象牙球,全高52.2厘米,上为一直径12.9厘米的大球,镂雕祥云缭绕,十余条健龙或藏头露尾、或藏尾露首穿行于云层之间;大球内分层透雕二十一个小球,球球相套,层层能转,满地纹饰。三节台柱,上为六层透雕小象牙球,纹饰同顶上之大象牙球;下有四足座,座上雕人物顶柱状承盘,玲珑剔透巧夺天工的雕刻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三、唐《簪花仕女图卷》

唐代宫庭画家周■善画贵族仕女。他笔下的人物衣纹劲简,色彩柔丽,细致地描绘了贵妇人闲适生活及孤独空虚甚至带有伤感的精神状态,在挖掘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方面更趋深刻。他所绘的《簪花仕女图》主要表现唐代宫廷仕女生活,是体现唐代现实主义绘画风格的传世巨作,是一件杰出的艺术珍宝,为该时期书画作品中所不多见,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史学价值。画中人物丰盈的体态,华丽的着装,加之精巧高雅的表现技巧,充分展现了唐贞元年间贵族生活的一个侧面。

四、万岁通天帖

唐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年),以王羲之十一世孙王方庆进献的王氏一门书帖原迹为底本,由弘文馆书手钩填的《王羲之一门书翰》,为存世王羲之、王献之书法诸摹本中时代最为可靠、钩填最精到者,堪称“天下真迹一等”。王羲之的书法传世的有两类:一是木版或石刻的碑帖;二是唐代蜡纸钩摹的墨迹本。至于他直接手写的原迹,在北宋时只有几件,后来都丢失或被毁掉了,只剩石刻拓本。所以这件唐代的手卷虽为摹本,但其双钩填墨的描摹技法使其如实的反映了王氏一门的书法风格,而且其内容丰富,包括王氏一门七人十帖,为我们研究王氏家族书法承传关系提供了可靠的实证资料。我国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看过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这件藏品后曾评价说:“唐摹王羲之帖,不论是现存的或已佚的,能确证为唐代所摹的已然不易得;如可证在唐代谁原藏、谁摹、何年何月,一一可考的除了这《王羲之一门书翰》卷外,恐怕是绝无的了。”

五、一刀平五千钱

历代钱币是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特色之一,辽博馆藏货币类文物共计7649余枚,上迄夏商时代的贝币,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及流通纪念币,历史跨度巨大,序列性极强,而且不乏多种珍稀品。其中,一刀平五千钱就是稀世之宝之中的珍宝,它又称金错刀,青铜材质,钱身由刀环与刀身组成,刀环形如大钱,上有黄金错成的“一刀”两篆字,刀身形如刀,上铸有“平五千”三篆字阳文。表面无锈迹,有深褐色包浆,因长期被人收藏抚摸,所以轮廓圆浑,铜色温润;错金字平坦光灿,铸造美观精致,十分工整,是难得的珍品,被后世誉为“钱绝”。这枚曾经被李佐贤收藏的金错刀,是王莽统治时期(公元7年)开始铸造的,当时规定一枚金错刀折合五铢钱五千枚,两枚兑换黄金一斤。

六、《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是中国古代最早刊刻于碑石上的官定儒家经书。由权威学者蔡邕、李巡等人主持修订文字。碑刻内容包括《鲁诗》、《尚书》、《周易》、《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种经文,刊刻于64块巨型碑石之上。《熹平石经》因始刻于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而得名,又称“汉石经”。此石经经文每字只用隶书一种字体镌刻,所以又被称为“一字石经”。石经刊立于当时的国都洛阳太学讲堂门前东侧供学子观摹。七年后即逢汉末之乱,董卓烧毁洛阳宫庙,太学荒废。隋开皇六年,石经被载入长安。其后损毁成今之残石并散失于全国各地。石经残石原为近代学者马衡收藏。其中的一部分为罗振玉购得,后为辽宁省博物馆保存。《熹平石经》以标准的四分体隶书写就,结字端庄秀美,气势沉静。

七、清刻历史故事画象牙板

清刻历史故事画象牙板一套12块、在长10.2、宽6.7厘米的象牙板上用微雕的手法刻绘唐尧、虞舜、夏禹、周武王、周成王、汉高祖、汉光武帝、汉昭烈帝、唐太宗等十二位著名人物的民间传说。故事分别为轩辕创造指南车、武王大会孟津、汉高祖置酒沛宫、汉昭烈帝三顾茅庐、唐太宗嘉纳十思等。雕线内填黑漆,如同白描人物画。微雕,俗称“鬼工活”,意思是人的工力所不能及,此套作品在10倍放大镜下观察,雕线遒劲流畅,人物神态栩栩如生,如《唐太宗嘉纳十思》中的唐太宗垂眉顺目,面容谦和,对面隔桌平坐的谏官头戴官帽,双臂置于桌上,扬眉展目,振振有词,一副反客为主的姿态,整个画面表现出谏官直言不讳、唐太宗从谏如流的和谐场面。

八、红山文化玉猪龙

红山文化后期,约距今5000~6000年。是辽西地区空前绝后的玉器繁荣时期,在玉器的器型种类和数量上都有飞跃性的进展。辽宁建平出土的玉猪龙是红山文化后期玉器制品,猪首龙身,通体呈鸡骨白色,局部有黄色的土沁。龙体蜷曲,首尾相连,器体厚重,造型粗犷。猪首形象刻划逼真,肥首大耳,大眼阔嘴,吻部前突,口微张,露出獠牙,面部以阴刻线表现眼圈、皱纹。中央的环孔光滑,背部有一可穿绳系挂的小孔。玉猪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龙形器物之一。

九、《山茶蛱蝶图》

缂丝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手工艺品,它以本色生丝为经,各色彩丝为纬,用“通经断纬”的织法织成,正反面的花纹和色彩完全相同。南宋高宗(1127~1162)时著名的女缂丝艺术家朱克柔,辽博馆藏的《山茶蛱蝶图》就是她的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作品,该图缂织迎风盛开的山茶花,左上角一只蝴蝶向山茶飞来。山茶花的花瓣重叠清晰,层层褪晕表现明暗的变化。叶脉清楚,在风中反转的前后片也表现的惟妙惟肖。最奇妙的是一片叶子被虫咬的痕迹也表现得真实生动。这两件作品全部平织,没有钩织,使整个画面干净利落,主题鲜明,色彩的选择恰倒好处,不愧为传世名品。

十、清徐扬《姑苏繁华图》

清代徐扬所作的《姑苏繁华图》卷长12.5米,是辽博馆藏书画作品中比较长的一幅作品。徐扬是乾隆时期著名的宫廷画家,很受乾隆的器重和赏识。此图是他怀着感恩的心情,倾力绘制的风俗画巨作,画面设色淡雅,格调清新自然,绘有渔犊书樵等各色人物4000余个,精致而生动地表现了清乾隆年间苏州一带的繁华景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2-25
国家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
1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文物第一号。器高47cm,1978年河南省汝州阎村出土,此缸本是盛放人骨所用,上画鹳鸟叼鱼及石斧。中国的石器时代图画极其罕见,而这幅图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史前图画,价值无可估量。
2 陶鹰鼎,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1993年洛桑申奥展览会七件代表中国文化的文物之一,中国史前雕塑的代表作。这个陶鹰鼎威武雄壮,鹰胸为鼎腹,器口开于鹰背,鹰的双足和尾部为鼎足,后收的双翅围过鼎的中后部,形成一种前扑的动势。是中国史前文物中绝无仅有的神品。
3 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中国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礼器。中国古代对财富的标准是计重制,越重越值钱。大鼎重达832.84公斤,在当时属于国之重器了。器身饰兽面纹及夔龙纹,耳外廓饰双虎食人纹。腹内铸有“后母戊”三字,字体雄健丰腴。该鼎是商王为了祭祀其母“戊”而作。大鼎于1939年3月在安阳出土,险些被切割卖走。村民将其埋在土里,终于熬过了八年抗战。战后大鼎被运到南京,由于太重,没被运到台湾。1959年转交国博。
4 四羊方尊,商代最大方尊。肩部耸出四个卷角羊头,尊腹为羊的前胸。此尊集线雕、圆雕、浮雕等各种技巧,端庄典雅,铸造精细,是商代泥范法铸造工艺的巅峰之作。这个器物解放前出土于湖南宁乡,抗战期间随湖南省银行内迁沅陵的途中,车队遭到日寇轰炸,四羊方尊被炸成了20多块。之后这些碎片就一直被丢弃在湖南省银行仓库的一只木箱内,直到解放后才被修复,现在几乎看不到破损的痕迹了。
5 利簋,西周。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簋为盛放黍稻之用,常与鼎组合使用,是重要礼器,天子可以用八簋。此簋是西周最早的青铜器,底部铸有铭文4行32字,记载武王征商,在甲子日早晨获胜,取得了政权,是唯一跟武王伐纣直接相关的历史实物,价值无可估量。
6 大盂鼎,西周。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西周前期重器,鼎为圆体,口沿下环饰六个曲折角兽面纹,足上端饰卷角兽面纹,衬以雷纹为地,内壁铸铭文19行291字,铭文字体雄浑,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该鼎于清道光年间出土,曾被左宗棠收藏,是清末海内三宝之一。
7 虢季子白盘,西周。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盘为水器,此盘为先秦最大铜盘,堪称西周青铜器的魁首。它重400多斤,圆角长方形,盘内底部铸有铭文8行110字,通篇用韵,四字一句,句式工整,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此盘在太平天国战争时期被刘铭传发现,当时是一个马槽,后来刘家后人将其埋入土中,秘不示人,直到解放后捐献给国家。
8 九龙九凤冠,明代。明神宗(万历皇帝)孝靖王皇后凤冠。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出土于定陵。帽胎以漆竹扎成,覆盖以丝帛面料,凤冠正面饰以九条等大的腾云金龙,均口衔珍珠宝石做成的珠滴,与九龙对应的是八只同样口衔珠滴的金凤,加上凤冠后侧正中的一条金凤,一共是九龙九凤。这件凤冠上嵌有宝石百余颗,珍珠五千多粒,华丽贵重之极。
9 太平天国玉玺,清代。国博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革命博物馆,里面都是近现代文物,所以我在近代和现代文物中各选了一个代表。这个洪秀全的玉玺是中国历代农民战争史中最重要的文物,也是中国近代史上首当其冲的重要史料文物。玉玺为清白玉质,印纽两侧均刻着精致丹凤朝阳的图案,四周刻有双龙双凤。玺面长、宽均各二十厘米,比清代皇帝的所有玉玺都大。印面上刻有吉利韵语11句44个字,和历代国玺都不一样,十分奇特。该玺在天京陷落后被曾国藩得到,一直藏于军机处,解放后归于中国革命博物馆。
10 开国大典油画。中国现代史上的最重要文物。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1953年董希文作。董希文是国家文物局规定的“作品一律不得出境”的六位大师之一。此画曾被多次修改,见证了建国初期的历史。1955年,高岗集团被清算,于是高岗的原位以一盆鲜花代替。文革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批斗致死,于是在油画上也被抹去,换成了董必武。1979年,画家阎振铎受命,另画了一幅修改前的原始版本,继续对外展示。而记载了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的原画,则成了国博现代史文物中的扛鼎之作,国博新馆开馆前从未对外展示过。
第2个回答  2013-08-25
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保利艺术博物馆的神面卣、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司母戊大方鼎、北京古陶文明博物馆的汉金乌瓦当、首都博物馆的班簋、中国古动物馆的许氏禄丰龙、国际友谊博物馆瓷塑天鹅、北京松堂斋民间雕刻博物馆的《武士饮兽图》门墩、明十三陵博物馆的金冠[明神宗]、北京晋商博物馆的大德玉印章等十件珍贵展品荣获了“北京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