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封建社会为什么持续了这么长时间?

为什么外国不是这样?

【原因】中原的封建社会已经非常发达,就要向资本主义社会进步的时刻,却多次被落后的少数民族政权往回拖,甚至倒退回农奴制(初级封建社会),然后再恢复到雇农制(高级封建社会),致使中国长期滞留在封建社会。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城市是封建的政治中心和商业中心,城芹是封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是统一的。刚性体制下如此,弹性体制下更是这样。

在宋朝以后的长期封建社会弹性体制下,中国封建社会一直是十分稳定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 

西方的封建社会制度是以城堡为主的中世纪而存在,一个城堡就成了一个独立的国家,又因为西方出现了多次文化的变革、文明的变迁,封建的皇帝专利已经没有人继续为此买名,只要做好自己堡主就能等同国王一样,所以封建社会没有长期存在。

扩展资料:

封建社会:指实行封建制度的社会状态,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常用的学术名词。

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周朝开始的,到了秦汉以后其实已经是郡县制了。

(封建社会的特点)

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其主要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开始,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皇权,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以三纲五常为伦理道德规范,主张仁政,提倡经世济民,以助君主。

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封建社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5

主要原因是:中原的封建社会已经非常发达,就要向资本主义社会进步的时刻,却多次被落后的少数民族政权往回拖,甚至倒退回农奴制(初级封建社会),然后再恢复到雇农制(高级封建社会),致使中国长期滞留在封建社会。

初级封建社会,就是马克思主义认定的“正统的封建社会”。这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大不相同。

1、西周开始的分封制度,如同西欧的采邑制度,性质都是封建社会(领主与农奴)。领主,又称封建主、贵族,具体就是卿、士、大夫(公、侯、伯、子、男)。土地国有,不允许买卖;农奴依附于领主,不得自由迁徙,要向领主服徭役、交租(劳动地租、实物地租),并且以劳动地租为主。卿、士、大夫没有工资,只有“食邑”。

2、实行“初税亩”导致了商鞅变法,土地从国有变为私有、领主变为地主、农奴变为雇农,秦始皇统一六国标志着中国从初级封建社会(农奴制)进步到高级封建社会(雇农制)。

3、西汉强盛的基础就是高级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可以自由买卖,农民有完全的人身自由、可以自由迁徙,这极大地调动起了全社会的生产积极性,创造了遥遥领先全世界的文明。宋朝,则达到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法制社会。

4、边境少数民族,都处于非常落后的社会阶段,或者为原始社会、或者为奴隶社会、或者为隶农社会。这些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首先对汉族的生产进行彻底的破坏,其次是把进步的社会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统治方式,往回拖,使社会性质大倒退。

5、譬如元朝,蒙古人把山东省的汉人基本杀光了,粮田被圈起来,让它自然长草,放牧牛羊。后来,才允许种植粮食,但是,要把草场再重新开辟为粮田,谈何容易!害怕汉人造反,只允许十户人家共同使用一把菜刀;每家汉人,住着(供养)一个蒙古兵,怎能安居乐业、发展生产?掌握先进生产技术与祖传秘方、思想意识进步与有骨气的汉人(精英)被杀死了,社会发展极其乏力。

扩展资料:

封建社会:指实行封建制度的社会状态,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常用的学术名词。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封建社会”是指地主或领主占有土地并剥削农民或农奴的社会形态,西方学者的“封建社会”指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是一种国家管理“制度”而不是一种“社会”,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地主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社会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社会形成的自然经济是以土地为基础,农业与手工业结合,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具有自我封闭性、独立性,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的经济结构组织。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封建社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5

小农经济模式下,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产关系,对经商的鄙视以及三纲五常的封建思想,都决定了封建社会的可持续性。

在根本上能动摇封建统治的,就是对其生产关系的破坏。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生产关系——雇佣劳动力。

同时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对原有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进程,日益强大的资产阶级有能力扫清一切有悖于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如“天赋神权”、“三纲五常”等思想,男耕女织等生产结构,最终推翻封建社会,建立资本主义国家。

扩展资料:

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统治其他阶级的根本即为封建土地所有制。在西方,所有土地属于国王,国王把土地封给贵族、功臣,贵族又把自己土地的一部分封给亲信,如此下去。而在中国,自从商鞅变法起就实行土地私有制,地主对辖内土地拥有绝对支配权,可以任意买卖。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地主占有土地,赶走原来的土地所有者(即农民),然后把土地租佃给这些无地农民,由农民自行开发与耕种,缴纳地租。农民们名义上有独立的人身,但实际由于各种原因,农民根本没有自由。

并且,西方封建主和中国封建主都拥有很大权利,可以制约国王。每一个大的封建主在自己辖内都拥有军队,俨然一个“国中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封建社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6-05-15
  1、中国的封建社会为什么持续2000多年的时间。
  中国的封建社会起源于战国时期,秦朝建立后正式形成相应的封建制度。此后各代相继沿袭。
  2、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中世纪”,其中从十世纪开始到十四世纪为止约四百年被看作是严格意义上的封建社会。它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一段过渡式的历史。习惯上称之为西欧封建社会。
  3、中国一直常年处于战争中,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中国是经过2000多年战争的洗礼才能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而西方出现几个帝国文化,通过战争,旧的帝国灭亡,新的帝国的出现,在加上西方出现多次的文化革命,这也促使了西方封建王朝迅速的消亡。这也是我觉得中国封建社会要长于西方的主要原因。
第4个回答  2018-03-26

中国古代其实和西方学者划分的“封建社会”差别还是很大的,现在不少学术人士倾向于称其为“皇权社会”或者“集权社会”。

西方不是没有过,只是程度和范围有限,但是如果将皇权/王权集中看作一个特征的话,那么会发现在欧洲历史上,有过这样较长期的社会制度的地区,基本上是农业大国,比如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而近东、中东、远东,因为自然条件的相对优厚--拥有大量优质农地,在正常年份,完全可以通过农业生产满足政权内部的自给自足。

农业生产环境的充沛,为什么会导致集权或者类集权社会长久持续呢?因为传统农业生产有以下特征:

    因为是看天吃饭,所以容易维持集权式宗教体系,比如罗马天主教(相对于新教);

    因为当时农业技术是靠代代传授的,所以更容易维护传统习俗,包括政治架构;

    基本上的自给自足,阻碍了商贸和交流的发展,老大帝国缺乏与外界接触的动力;

    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这样的农业帝国以及集权式政治体系,对周边弱小的贸易国家或者游牧民族,更具有亲和力或者威慑力,所以能相对长期稳定存在。

    回到我朝,环顾四周,除了被蒙古部落横扫过全境以外,基本上四周没有什么强敌,甚至当英国使臣第一次来华时,也是把大清当成一个十分先进强大的帝国来对待的。在这样的环境里,这种政治体制是能得以长期维系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