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凳筋按梅花形布置时怎么计算量?

如题所述

  马凳筋梅花型布置计算公式,梅花形一般按“间距*间距/2”布置一根来算,
  总面积/每根马凳筋所占面积=总根数。
  马凳筋,施工术语。它的形状象凳子故俗称马凳,也称撑筋。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中间,起固定上层板钢筋的作用。它既是设计的范畴也是施工范畴更是预算的范畴。马凳的设置要符合够用适度的原则,既能满足要求又要节约资源。
  定额对马凳筋的计算有明确规定,那么按定额规则计算,但这个计算结果只能用于预算和结算不能用于施工下料,因为它仅仅是个重量,而不是从它本身的功能和受力特征来计算,如浙江定额规定:设计无规定时,马凳的材料应比底板钢筋降低一个规格,长度按底板厚2倍加0.2米计算,每平方米1个,计算钢筋总量。山西省的定额规定按照1根/m2计算,直径按照Φ12计算,很显然它不适用于施工。
  马凳筋的根数如何计算?
  可按面积计算根数,马凳筋个数=板面积/(马凳筋横向间距*纵向间距),如果板筋设计成底筋加支座负筋的形式,且没有温度筋时那么马凳个数必须扣除中空部分。梁可以起到马凳筋作用,所以马凳个数须扣梁。电梯井、楼梯间和板洞部位无需马凳不应计算,楼梯马凳另行计算。
  马凳筋的长度如何计算?
  马凳高度=板厚-2*保护层-Σ(上部板筋与板最下排钢筋直径之和)。
  上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也可以是80mm,马凳上放一根上部钢筋),下左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下右平直段为100,这样马凳的上部能放置二根钢筋,下部三点平稳地支承在板的下部钢筋上。马凳筋不能接触模板,防止马凳筋返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