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半的形式

三句半的形式是什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平淡如水11123

三句半《争做三句半《争做文明好少年》锣鼓一敲响连天,我们四个来表演,今天来段传统戏,三句半。清早鸡鸣喇叭叫,不去做操睡懒觉。最后还是要起来,懒汉!打开书包一阵翻,才知作业没做完。偷偷看看班主任,好惨!英语就像听天书,干脆来把游戏玩。想想开学许的愿,遗憾!猛然听到音乐响,赶快就往操场跑。伸伸胳膊踢踢腿,好玩! 一天一天又一天,时间就快打发光。成绩不好表现差,怎么办?学生就该刻苦学,要为班级来增光。父母叮嘱老师讲,难忘!学校年级有规定,我们牢记不能忘。一日常规规定明,照办!五星红旗飘呀飘,升旗降旗要站好,  高唱国歌要整齐!敬礼!穿戴干净又整齐!拉链纽扣要系好!红领巾呀天天戴!我记牢!自尊自爱重仪表!诚实守信讲礼貌!遵规守纪勤学习!很重要!预备铃响进教室!课本文具摆放好!不吵不闹坐端正!真安静!校园内外不乱跑!自觉排队靠右行!危险游戏我不做!别忘掉! 天天来把卫生搞!贵在保持习惯好!遇到废纸不放过!重环保!同学之间要友爱!互帮互助树新风!不打架来不骂人!讲文明!五星班级属优秀, 每周别把分去丢, 严于律己把分保, 真光荣!!!!!文明校园是咱校, 老师队员真不少, 个个都有好回报,真棒!!!!!!家校礼仪搞得好!好人好事真不少!礼仪之花哪最多?数咱校!今天这个三句半,说到这里算一段,精彩节目在后边,在后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4-10
三句半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在文艺演出的过程中插入一段三句半,能起到烘托气氛,活跃现场,吸引观众的效果。

三句半俗称瘸腿诗,亦称“无赖体”,舞台上称“三句半”,为一种独特诗体。有的资料中也叫“十七言诗”,是因为比较好的三句半一般都是5,5,5,2的字数结构。现在都要求不那么严格了,其诗前三句合辄押韵,最后由两三个字、似半句话的一句收尾,读来颇为滑稽可笑,令人忍俊不禁。瘸腿诗早在唐末五代即已出现,盛行于宋代元丰、元佑年间。根据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记载,瘸腿诗由民间曲艺艺人发明。他们从历代著名诗词中摘一些词句,自己也活编一些佳句,“杂以鄙俚,曲尽要妙”,“与雅言抗行”。

写瘸腿诗最负盛名的当推北宋著名曲艺家、浑话艺人张山人。张山人,本名张寿,山东兖州人。他于宋仁宗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来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靠在街头巷尾说诨话卖艺为生,颇有影响。据说当时有人用瘸腿诗影射朝廷,官府曾抓张山人审问,怀疑是他所为,可见他写瘸腿诗影响之大。在他的影响带动下,泽州的孔三传、元佑年间的王斋叟、政和年间的曹组等人也都成了写瘸腿诗的高手。
《三国演义》

东汉末年风云起,
蜀魏东吴鼎足立。
最后谁家得天下?
全没戏。

《红楼梦》

红楼一梦岁蹉跎,
爱恨离合任评说。
大观园里何为最?
女的多。

《水浒传》

梁山泊里水茫茫,
天下豪杰皆敬仰。
东征西战为哪桩?
投降。

《西游记》

玄奘奉旨向西游,
师徒四人把经求。
一路妖魔谁能敌?
猴。

小小广告牛皮癣,
屡教不改不要脸,
影响市容真难看,
铲!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9
三句半是一种曲艺形式,由四人台上对白,共有四句台词,前面三人一人只说一句,最后一人说最后一句(只有半句),而最后半句台词是画龙点晴、关键词。
举例:一般开头就是:欢欢喜喜台上站,心中激动难开口,要问我们说的啥———三句半。”或者就是:“弟兄姊妹和父老,各位朋友与同道,我们首先向大家, 问好!”结尾一般是:“三句半到此就结束, 接下很多好节目, 我们四个人抓紧, 走落!”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2-30
三句半是一种中国民间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曲艺表演形式。每段内容有三长句一半句。一般由4人演出,三人说三长句,最后1人只说简短两个字的半句,故称“三句半”。三句半一般押韵、同调,诙谐搞笑,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说唱曲艺。 三句半的来历:三句半是中国民间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表演形式,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说唱艺术,以说为主的韵文体曲种。起源于嘉庆年间,山东峄县西部陶馆附近的运河号子,然后由民间艺人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曲艺形式——三句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