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中,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哪几类?

个分类的条件是什么?

  法律依据一般人的智力状况将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不同情况。
  依《民法通则》规定,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民法通则》第11条第一款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法通则》第11条第二款规定: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民法通则》第12条第一款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治理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民法通则》第12条第二款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3.无民事行为能力
  《民法通则》第12条第二款规定: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民法通则》第13条第一款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参考资料:21世纪法学课程教材 《民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7-12
1、完全民事行为;2、限制民事行为;3、无民事行为
第2个回答  2020-04-09

[司法考试]民法: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行为能力

第3个回答  2020-06-16

第4个回答  2022-07-27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或者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单独实施的民事法律无效,但法定代理人代理的有效。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所实施的纯获利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超出其能力范围的合同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或代理。自己单独实施的效力未定,需要其法定代理人追认,遗嘱行为无效。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8周岁以上的精神状况正常的自然人或者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陈雷律师

合同-债务-婚姻

王金虎律师

民商事诉讼

济南律师苑学宁

投资、土地拆迁

上海王明磊律师

刑辩-离婚-拆迁

广东邹海燕律师

民商事、债权债务

广东朱俊凯律师

婚姻-借贷-房产

重庆郭田律师

劳动-房产-合同

苏州汤芳芳律师

婚姻-交通-劳动

    官方电话在线客服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在线咨询电话咨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