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武松和武植【武大郎】是不是亲兄弟

如题所述

历史上的武松和武植不是亲兄弟。

武松:历史上真实的武松是宋代时期的义士,1055年在河北省邢台市的清河县出生,曾经在杭州街头卖艺,后来在杭州知府高权的手下做提辖。

在高权被罢官以后,武松被赶出衙门,因为新上任的杭州知府鱼肉百姓,被武松刺伤,随后武松被捕在狱中死去。

而历史上的武大郎武植,是明代时期的人物,出生地和武松一样都是出生在河北省邢台市的清河县。

武植虽然出身贫寒,但是聪明过人中年的时候进京赶考考中了进士,随后和山东知府的千金潘金莲成亲并且生有四个孩子。

从两个人的朝代来看,一个是南宋时期的人物,一个是明代时期的人物,所以武松和武植两个人不是真的亲生兄弟。

扩展资料:

1946年在河北清河县发现(并证实)出土了武大郎墓,专家根据其腿骨推算,武大郎身高超过1米8,并非是小说中描写的矮小三寸丁。

后来作为文物放入武植祠中,2007年武植祠成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逐渐成为著名旅游景点。

其墓碑铭文: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为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么幼年殁父。

为母相依,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伞敬之。

另据《清河县县志》及《武氏家谱》记载:武家始祖是从山西迁到河北清河县城东武家那村,武植身高1.8米,高大魁梧、儒雅庄正

因努力读书,中年中进士,后为山东省聊城阳谷县知县,娶潘氏金莲为妻。武家的武家那村和潘金莲所在的清河县黄金庄相邻,相隔不远。

潘氏当时是知洲,为大户人家,非常富有。因当时武植为母相依,衣食难济很贫穷,但又少时聪敏,因而得到了潘家的资助接济读书。

潘金莲父亲看其聪明勤奋,就将女儿许备给了武植。后来武植出任阳谷县知县,所以潘金莲也成为了知县夫人。

据武氏族谱记载,潘金莲是一位名门淑媛,是知州家的千金小姐,住在距武家那村相隔不远的黄金庄。

她喜欢武植,她父亲经常接济武植,并与他私订终身。两人结婚后和睦恩爱,养育了四个子女。是典型的贤妻良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大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8

    历史上武松和武植不是亲兄弟。

    吴春来,后随母姓,改名武植,字大郎,来凤县人。从小父母双亡,含辛茹苦将兄弟武松抚养成人。以卖炊饼为业,娶妻潘氏金莲,原住清河县,后移居阳谷县紫河街。原型为清河县县令:不过后来有考古在墓中发现武松和武植相差几百岁,也就是说不是同一时期的人。

    武植少年贫穷,有好友黄堂资助过,却不料家中发生火灾,他想要投奔武植谋个一官半职,但武植待他好酒好菜,却始终不提携他。黄堂一怒之下不辞而别。并在回乡路上到处散播谣言以泄心中恶气。当地恶少余和尚与他沆瀣一气,添油加醋。

    很快传遍各地,并传到《水浒传》作者耳中,写进了书,将潘金莲名声尽毁,也给潘、武两姓后人带来灾难:清河县的潘家和武家几百年来从不通婚。

    但是让人欣慰的是《水浒传》作者后人向武、潘建造像并写道歉诗。

    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武松原籍山东省清河县,因其排行在二,又叫“武二郎”。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武松曾经在景阳冈上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武松打虎”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武松最终在征方腊中痛失一臂,最后在六和寺病逝,寿至八十。


第2个回答  2013-08-30
让我来还原历史的真相吧。武松不是武大郎的弟弟,而是大哥!
大家不要惊奇,因为小说就是喜欢颠倒是非。
再者,西门庆的原名就潘德华,是潘金莲的远方堂弟。
自从姐姐嫁给武家后,一直很难过,决定帮姐姐解脱出来。
潘金莲嫁入武家后,一直喜欢武松,可是没办法接近。等她知道了弟弟的来意之后,突然发现武大郎的功力比潘德华的差很多,遂从了弟弟,
没想到这个事情被自己的大舅子武松知道了,所以就被砍了。

历史的真相是很可悲的!是血色的!

---------资料出自《宋史一览》 清 龚自珍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8-05
武松和武大郎其实并不在一个朝代,武松这个“弟弟”其实比武大郎大了至少500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