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试一定要先联系导师么??

想问复试前一定要先联系导师么?没有认识的人,也没方式,肿么办??而且不确定导师和自己是否对路肿么办??

很多考研生都有过深切的体会,要是能和未来的导师建立好关系,将对考研成功有极大的帮助。这体现在:专业考试内容、重点的把握,出题思路的了解;学校考延伸度信息的掌握和了解;面试时具有的优势;形成心理优势,自信心更强,感觉不会很茫然。而且随着近几年对专业课考试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力争打好外部条件。虽然和导师建立好关系很重要,但如何和导师建立关系却是个大难题。
联络的方式
1.面谈;
2.电话联系;
3.电邮;
4.登门拜访首先可以通过email电子邮件的形式联系,然后再考虑其他的方式电话或者拜访。
email地址获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渠道1、学校的官方网站,主要查找研究生院导师介绍,各个院系导师介绍的网页。2、导师发表的论文,大家可以通过万方,全文期刊网等中文期刊查询也可以通过webofsicence,scopus等外文期刊网查询导师的论文获得email地址。3、通过师兄师姐获取。
第一封E-Mail的内容主要是关于个人的介绍:包括年龄,求学的经历,有什么社会实践经验等等,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导师通过这封emial对一个陌生的同学能够有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把第一印象做好!为以后的进一步联系作准备!其次让导师能够真实的感受到你的诚心、信心和决心!第三主要是表达一下自己报考的强烈愿望,因为大家也知道好多同学联系了很多的导师和学校最后报考的也是其中的很少几个!所以一定要表达坚决报考的意愿和对导师课题的浓厚的兴趣!对于上述类型的导师,可以采用与其探讨学术信息来作为与其沟通的突破口。
例子:
Xxxx老师:
您好!
首先请原谅我冒昧的打扰您。
我的名字是xxxx,现就读于xxxxxxxxxx大学的xxxxxxxxxx专业,今年大四,因为我对xxxxxxx方向的研究比较感兴趣,也阅读了一些相关方面的书籍,准备报考贵校贵专业的研究生,了解到您xxxxxxx学术领域范围内,研究成果丰厚,冒昧的来向您请教。比如xxxxxx问题我还有一点疑问,…………
此致
敬礼
Xxxxx同学
Xx年xx月xx日拜上
同时,要附上您的个人简历,可以用附件的形式给传过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6-28
  大多数考生已经逐渐初步具备对于考研复试前联系导师重要性的认识。客观上来说,作为导师,他们希望考生能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一个基本了解,这样对招收学生与指导他们的学习更为有利一些。但是,招硕士与招博士不同。大多数导师招收博士生,会将考生限制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中选择,事先通过各种渠道对应考学生进行了解,甚至还要求考生将已发表或未发表的论文寄来阅读,以便确认其有无培养前途。而招收硕士生情况则大不相同,若非本校考生,导师无法知道究竟有多少学生报考、无从确切了解报考者的基本情况,师生双方在复试前都十分陌生,既不利于导师选择学生,也不利于学生正确“推销”自己。
  所以,绝大多数导师十分愿意在招考前了解考生,以确认考生有无培养前途。但是,由于教学、科研工作十分繁忙,没有时间、精力与考生进行大量的联系沟通,因此只得采取回避措施。如此,师生双方无法进行有效地沟通,导致导师盲目招生、考生盲目报考的情况,甚至入学后导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产生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报考前与导师进行有效沟通很有必要。
  同时见老师之前,希望同学们去提前拜访一下师兄师姐,了解一下这个专业的特点,了解一下你整个目标院校老师他们一个状况,同时也了解你在未来整个复试过程中,老师的决定权到底有多大。所以说这些方面都是一些主要的因素。
  众所周知,在研究生阶段实行的是导师制。导师制度是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方面。因而,导师在复试中的话语权绝对不容小觑。
  总的来说,联系导师指导有以下几个好处:
  第一,有利于导师了解自己。
  不同于博士生的招考,硕士生导师往往无从知道考生的能力和研究兴趣。毫无疑问,导师当然希望挑选到能力强,又对研究方向感兴趣的学生。一方面源于导师往往都有特定的研究领域,如果所带的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方向不感兴趣,那么将非常不利于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比如有的学生由于对所选择的导师的研究方向没有丝毫兴趣,导致师生关系非常紧张,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另一方面源于报考的学生能力良莠不齐,高分低能的现象比比皆是。能力强的学生通过复试前师生之间的互动,将有利于导师发现优点,从而为复试成功加分。比如,有的学生将曾经发表的论文、学术研究上获得的奖励以及毕业论文等材料传给导师,如果导师认为该生的能力和研究兴趣都甚合心意的话,则无疑胜券在握。
  第二,有利于了解导师。
  一般来说,导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名望较高的年长教授。他们大都已经在某一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这类导师的最大优点是有很高的学术造诣,为人大都谦和,因而有利于学生在学术道路上的快速成长,师生关系都较融洽。另一类是如日中天的年青学者。他们年轻而富有开拓意识,大都具有博士学位,是学术上的新星。这类导师的最大优点是具有很强的进取心,紧跟学术前沿,热心于研究上的开疆辟土,因而有利于学生接触最新的研究领域,极易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显然,如果希望在学术上获得更多的人脉资源,选择年长的教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希望在短期内把握学术前沿,那么年青学者应该摆在首位。当然,有人强调选择导师应该考虑导师的人品和口碑,笔者很是赞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确实有一部分导师成天忙于学术走穴,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培养。时常在一些报道中看到,某位学生在研究生期间与导师仅谋面一两次,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在了解导师时,应该对其人品和口碑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
  诚然,联系导师的优点很多。但是,如果有人寄希望于通过这种方式套取复试考题,则无疑是打错了算盘。一般来说,导师大都是德艺双馨的学者。中国目前实行的是导师遴选制度。在评定硕士生导师时,需要经过严格的考核程序。其中学术能力和道德素养是考察的核心。通过严格考核的导师,其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都不容置疑。另外招生单位对复试考题都有极为严格的保密制度,除出题的导师外,其他导师根本无法接触考题。因此,寄希望从导师那里套取复试考题,无疑是水中望月,甚至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比如,有的考生在复试前向导师送贵重的礼品,妄图从导师那里套取考题,结果往往是招致导师的反感。所以,笔者有必要强调,联系导师的目的是:让导师了解多一点,了解导师也多一点。通过联系导师,实现师生双方的相互了解,从而增加考生成功的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考生要去见老师的话,一定要重视和老师的面谈,做好各种准备。例如对这门学科的了解,对整个学科发展的认识,以及未来之后,未来考上研究生之后所要做的,和老师去进行学习的时候,学习态度,未来的职业发展态度,这都决定了未来是否能够得到老师认可的一个关键要素。
  必须要强调的一点,不管是跨专业,还是本专业的同学,都必须在见老师的时候,强调自己的学术背景,强调求学能力,强度踏实认真的学习精神,这都是非常关键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10
意义不大,尤其是毛遂自荐,基本上都是没有结果,主要看复试成绩;考研学生复试前与导师取得联系向来存在争议,有人甚至认为这是一种变相的“走后门”行为。有高校老师表示,双方提前沟通了解并没有问题,但考生不应将这种做法当成是投机取巧的“旁门左道”。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2-27

初试结束后,复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从【基础准备工作】到【详细材料撰写】(包括个人简历、中英文自我介绍、导师邮件、调剂邮件)、从【流利面试口语21天养成计划】到【联系调剂标准话术】准备、从【个人材料专业批改】到【模拟面试】,都是大家需要准备的内容。

第4个回答  2021-01-02

21年考研复试经验——如何有效的联系导师(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