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师情结”的特点是什么?

如题所述

1.具有一定积极的潜在动力。从心理学的深层来分析,学生这种对异性教师的钟情与“英雄崇拜”,实质上是他们内心自我完善动机的自然流露,他们常常产生一种自我完善的迫切意向,表现出较高的进取心和行动的积极化,具有一定积极的潜在动力作用。例如,有的学生希望将来报考师范院校,伴随自己钟情的老师终身从事教育事业;有的学生在学习中迸发出饱满的热情,力求取得优异成绩,以引起这些老师对自己的好感和注意。

2.有闭锁心理。有“恋师情结”的青少年一般都具有闭锁心理和自责心理,他们极少向父母、师长或同伴吐露内心的这种隐秘。由于传统的伦理观念和社会舆论,人们对于年龄、能力、社会地位悬殊过大的恋情,通常采取不接纳态度,这种无形的压力迫使许多高中生将自己的情感深藏心底,或是通过日记独自倾诉和品味,表现出严重的闭锁心理。所以,最后的结果就发展为一种炽烈虔诚而又虚幻的单恋。在这种理智与情感、幻想与现实、冲动与压抑的思想斗争下,他们常常会觉得焦虑不安,对其正常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健康都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他们暗恋的老师成了家,这种感情则会使他们深感责备,把自己看作是破坏别人家庭的“第三者”,从伦理道德上责备自己。

3.女孩多发于男孩。心理学家认为,“恋师情结”一般以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少女居多。这也许是因为青春期的女孩对情感的要求比较深刻和细腻,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渴望被人理解和保护有关。而且,这种情感的发生以内向型的中学生居多,尤其是那些社会适应不良,缺乏家庭温暖与关爱、性格孤僻的青少年较易发生。

4.绝大多数“恋师情结”没有结果。大多数的“恋师情结”都是一种精神上的单相思,被倾慕的教师通常并不知晓,即使偶尔有所察觉,大多也只能以一种慎重、得体的态度,巧妙地加以处理。所以,随着时间流逝,这种得不到强化的情感会逐渐淡化,只留下一缕美好而温馨的回忆而已。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多数青少年开始能够比较理智地判断自己与对方在各方面巨大的甚至是不可逾越的差距。所以,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原有的痴情会随自我意识的成熟而逐渐冷却消退。

小可是某校初三男生,有偏科的倾向,语文成绩在班里一直排不上名次,每次都在六、七十分之间徘徊。但是,自从新学期来了一位新老师之后,他的语文成绩迅速提高。原因是温柔秀美的语文老师每天单独开小灶为他补课,让小可的成绩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与语文老师单独接触的时间长了,小可不知不觉从内心喜欢上了自己的语文老师。他喜欢老师微笑时翘起的嘴巴,喜欢她披散的长发散发出的阵阵清香。后来有一天,他突然听到老师要与未婚夫结婚的消息,小可顿时感觉如雷轰顶,内心世界愈加迷惘和抑郁。

“恋师情结”虽然属于青少年时期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是这也会给他们带来一些的烦恼,甚至还有可能会造成一些痛苦的悲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