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方言属于哪一种方言

淮北方言属于哪一种方言?发音有什么特点?

皖中江淮官话①江淮官话是现代汉语八个官话方言之一。安徽省的江淮官话区,包括淮北的怀远县城区,江淮之间的淮南市、合肥市、滁县、六安、巢湖、安庆等21个县市,以及沿江以南的贵池、铜陵市市区、芜湖市、宣城、马鞍山市等11个市县。
  语音特征:
  1.除怀远、定远、淮南市之外,各地话n与l声母不分。例如:脑=老、年=连、怒=路、女=旅。
  2.古全浊声母字今皖中话也读清音声母。今读塞音和塞擦音声母的字,也是平声为送气音,仄声为不送气音。
  3.各地话都有�n与��、in与i�韵母不分的现象。例如:根=庚、深身=升声、金民=京明。
  4.各地话都是5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古全浊上声字今音归去声。例如:高低天三(阴平)、平唐龙人(阳平)、古走老米(上声)、坐父放菜大帽(去声)、说笔竹墨拔白(入声)。
  ①为了述说的简便,文中有时把“皖中江淮官话”说成“皖中江淮话”、“皖中话”或“江淮话”。
  词语特征:
  1.有特点的称谓词:祖父大都称“爹·爹”,祖母呼“奶·奶”(奶读阴平)。“奶·奶”说成上声调时,多指“老太婆”,在含山、桐城、庐江、贵池等地也可以指称“妻子”。外祖父、外祖母大都呼成家公(或“家公爹·爹”)、家婆(或“家婆奶·奶”)。姑母称“姥·姥”(或“姑姥”)。
  2.人体生理方面的特殊说法:舌头叫做“舌条”,左手和右手说成“反手”、“顺手”,腿俗说“胯子”。“生病”大都说成“不好过”、“不快活”、“不自在”,“逝世”婉词说成“走了”,老人逝世说“老之”。
  3.用具、物品的特殊叫法:自行车叫“钢丝车”(或“脚(音读Jiu)踏车”),哨子叫“叫子”或“叫居子”,糨糊叫“面糊”,提水桶叫做“提�子”,围裙称为“围腰子”,衣袋儿叫“荷(音读hu)包”,铝勺儿叫做“挑子”。
  4.有些食品名称叫法较特殊:大米饭说成“饭”,面粉叫做“灰面”或“干面”,面条儿大都说成“面”,“馄饨”和“饺子”分不清,各地大都叫“饺子”。名为香油实指菜子油,把禽畜凝结了的血叫“血�”或“�子”(�读晃)。
  5.动物、植物的特殊名称:鸭子叫鸭,阉鸡叫“镟鸡”或“�鸡”(钅散音线),蝙蝠叫“野老鼠”或“檐老鼠”,乌鸦叫“老哇子”,辣椒叫“大椒”,玉米叫“六谷子”,高粱叫“芦秫”或“芦稷”。
  6.人称代词中包括对方在内的说法通常是“我两个”或“我们两个”,不用“咱”或“咱们”的说法。
  7.有地方特点的常用动词:拧毛巾说成“扭手巾”(扭音肘),堵塞说“�” tsu�5,~老鼠洞。向上爬说成“猴”x�u55,~到树上去了。“候”x�u24有等候的意思,如,再~他半个钟头。“扌亦”l珘o35有把禽畜驱聚在一起的意思。如,帮我把鸡~进笼里去。鸡禽产卵说成“生”s�n53如,鸡~蛋,开玩笑说成“逗猴”t�53x�55。
  8.方言特色较浓的常用形容词:“厚”x�u53具有稠、浓度大的意思。如,粥太~之。“�”�i�31(或“涝”)具有稀、浓度小的意思。如,粥太~了。“女赞”ts55美好的意思。如,这个东西真~�!小孩子顽皮说成“�”,fei53如,这孩子真~!“韶”��55可以形容女子爱表现、喜欢在人前多言。如,这丫头最~!形容人吝啬,小气用“抠”k�u31或“啬”sei31如,这个人太~!说人家无用、无能常用“不顶龙”,形容人愚笨,不用脑子为“木骨”,形容人心情郁闷烦躁,常说“恶心烦躁”(恶音务),“烧”或“烧包”大都形容男子“骄傲”的表现,“颠狂”通常用来形容“狂妄自大”的样子。“乌漆麻黑”或“黑漆麻乌”都是形容暗的常用词。
  话语特征:
  1.小王在家看电视在。
  2.小王看电视在。 小王在看电视在。
  3.电视开之在。 电灯亮之在。
  4.小英子把婆家了。
  5.把报纸递把我。 把五块钱把他。
  6.小华家去了。 小华赵家了。
  7.笋子老很之。 要想之讲、不要抢之讲。 懒之要死。 痒之要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