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的温度是在什么条件下的温度,为何和体感不同呢?

如题所述

  我们当中的许多人可能都在每天晚上吃饭的过程中观看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以便知道明天的大致温度,或者是每天早上醒来打开手机看一看今天室外温度来选择自己衣服的厚度。可是每次我们都会感觉天气预报当中的温度和我们的体感温度总是不一样。  从理论上来讲,天气预报所报道的温度是指大自然状态下自由流动的空气温度。而这种温度在正常的状态下,应该是说受人为因素干扰越少越好,它受自然环境中除了太阳温度之外的其它干扰因素越少越好。因此天气预报当中所报道的温度它仅仅代表了空气当中的冷暖程度,是完全不能代表人体在室外对环境冷暖的参数。

  而人体感知的外界温度参数在学术上把它称之为体感温度。众所周知,我们人类的正常体温在37摄氏度左右,而我们人类在室外感知到的温度往往会通过湿度、风速、太阳辐射、以及我们每一天的心情和身上的着装。就是因为这些因素,才使得我们每天外出之后产生了不同的冷暖感知。  与此同时,我们也明白我们很难去屏蔽外界对体温的干扰因素。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们在气温30摄氏度左右的环境中并不会感觉到闷热,而当将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增加到80%左右的情况下,人类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往往会产生中暑的可能。

  因此,每当你出门感受外界的温度的时候,千万不要感觉天气预报是在欺骗你。它所报道的天气温度和你感知的完全不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15
天气预报的温度是大自然自然条件下的温度。因为人出门的时候都会穿衣服,所以跟自然的温度感受有实际的差异,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第2个回答  2020-02-15
天气预报的温度是在距地面1.5米高的百叶箱里测量的,并且百叶箱要放在空旷的草坪上。所以,这个温度仅仅代表空气的冷暖程度 。
第3个回答  2020-02-15

天气预报报的温度,是百叶箱里的温度。它代表的是空气的温度并不受外界的影响而人体会有人体的自身的温度的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