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对黛玉葬花的分析

如题所述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它和《芙蓉女儿诔》一样,是作者出力摹写的文字。这首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在抒情上淋漓尽致,艺术上是很成功的。

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07
</embed>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宝玉和黛玉在葬花的时候有一段对话,成为红楼梦中一场情人之间解除误会的绝唱.在红楼梦中是最经典的片段之一.看过红楼梦的人都对这一段过目不忘 她把花比喻成自己,把贾府乃至整个封建社会比喻为污淖,她不甘沉灭,又无力摆脱封建恶势力。怜花就是怜自己,她看到鲜花的凋零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林黛玉在贾府中,虽有宝玉的照顾,贾母的疼爱,但按照当时的礼教观念,毕竟是外孙,寄人篱下的滋味还是有的,父母双亡,无人做主,孤苦一人,又兼其性格的悲观,总觉风刀霜剑严相逼,自怜之心常在,见落花而感身世,不觉满目凄凉。《葬花吟》实际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诗谶。
第2个回答  2013-09-07
林黛玉《葬花吟》 赏析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
独倚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见人去梁空巢已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知早觅。
花开易见落难觅,阶前愁煞葬花人;
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霄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无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你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葬花吟》,是红楼诗中最是淋漓尽致的吟诵。既是林黛玉感叹身世,哀怜境遇的悲歌,也是曹雪芹借以抒发抑塞不平之气的经典之作。 黛玉,哀愁多过欢颜,泪水浸润了柔弱的多情才女,却生就一副铮铮傲骨。她以女儿的婉约纤柔, 尽展清丽脱俗的神韵动人。那般的才思情愫,那样的悲苦低吟,那些哀断愁肠,纵然是铁石心肠,无不同掬一把伤心泪。
洋洋洋洒洒五十二句的葬花辞,是《红楼梦》诗词之中最绝妙、最被称道的篇章之一。这如泣如诉,泪和血凝,的“黛玉咏叹调”。为落花缝锦囊,为落花做香冢,为落花悲哭而诗的 “荒唐”,却因环境与性格融合,而更使人伤怀感叹。 《葬花吟》纵是哀伤凄恻,然其表现的愤懑不甘,却有倾情泼洒的酣畅。这正是它的傲人之处与价值所在。唐寅曾经 “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曹雪芹祖父曹寅也留下了“百年孤冢葬桃花”的佳句。而曹雪芹笔下儿一无二的黛玉葬花,竟终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美诗篇。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是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却是对现实的冷酷无情的声声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更是对幻想的幸福不可得的孤傲不屈。 “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不自知。”前人如是评说。纵然,《葬花辞》是黛玉命运的谶语,却同是大观园群芳共同的诗谶。尽管她们未来的际遇各不相同,却都是 “薄命司”上被注册的人物,难逃陷于“污淖”与“沟渠”的厄运。曹雪芹通过《葬花辞》黛玉悲哭,也为群芳悲叹。 黛玉在百花凋落的暮春,拟成这首葬花词,借花倾吐满怀的愁绪与悲愤。由春的消逝天想到青春易逝;由落花,想到生命的夭亡;借斥榆柳、飞燕,哭人情的冷漠残酷;喻风刀、霜剑,哀怜自己的际遇爱情。流年似水,前程茫茫,春去春来,落红萧索,泪水流尽,再以血泣。这悲凉的挽歌,终究为悼花自悼,抑或葬花葬人?已是难能分辨。
夜半时分,因无眠而涂鸦,终归伤感了一些。却因而掬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