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八旗旗主分别是谁?

1.康熙年间八旗旗主先后分别由哪些人担任过? 2.康熙皇子分别归于哪些旗下? 3.康熙晚年将八旗交由哪些皇子掌管? 谢谢~~~

八旗的排序:镶黄、正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蓝,合称八旗,统领满洲、蒙古、汉军。

正黄旗:努尔哈赤

镶黄旗:努尔哈赤

正红旗:努尔哈赤次子代善

镶红旗:代善长子岳托

镶蓝旗:努尔哈赤同母弟舒尔哈齐次子阿敏

正蓝旗:努尔哈赤第五子莽古尔泰

正白旗: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

镶白旗:努尔哈赤长子褚英长子杜度

扩展资料:

满清的生活和军事体制主要体现在八旗制度上。八旗最初形成是在明朝末期。明万历二十九年的时候,旗制初建,当时仅有黑旗、白旗、红旗三旗。明万历四十三年的时候,努尔哈赤的势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强。

原本的三旗已经无法满足他的统治需要了,在原先三旗的基础上,原红旗分为正黄、镶黄二旗;原白旗分为正白、镶白、正蓝三旗;原黑旗分为正红、镶红、镶蓝三旗,总共分为八旗,从此八旗制度正式建立。

努尔哈赤建立了八旗制度后,他自己本身统领镶黄旗,所以在顺治以前,清代的皇帝基本都属于镶黄旗。在名义上,镶黄旗也成了八旗之首。顺治帝的时候,将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都收归于皇室管理,所以顺治帝和康熙帝,以及之后的皇帝,事实上不属于任何旗。

康熙八旗旗主因康熙当政时间长达六十一年,所以在此期间旗主也多有变更。在康熙登基之初,正黄旗由图海担任旗主,镶黄旗由穆理玛担任旗主,正白旗由觉罗巴哈纳担任旗主,镶白旗由觉罗巴哈纳担任旗主。

也就是说,在此期间觉罗巴哈纳一人担任两个旗主的职位。正红旗由觉罗巴布尔担任旗主,镶红旗由特晋担任旗主,正蓝旗由穆臣担任旗主,镶蓝旗由罗托担任旗主。康熙继位初期的这些八旗旗主,共同协助康熙皇帝顺利登基,度过了一场政权交替引发的政治危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八旗旗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24

康熙年间八旗旗主先后分别由这些人担任过:

1、正黄和镶黄:努尔哈赤 

2、正白旗: 皇太极 

3、镶白旗:诸英之子杜度 

4、正红旗:代善 

5、镶红旗;代善长子岳托 

6、正蓝旗:莽古尔泰 

7、镶蓝旗:阿敏

康熙皇子分别归于哪些旗下和康熙晚年将八旗交由哪些皇子掌管无从考证。

八旗分别称为: 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和镶蓝旗。

努尔哈赤遂于天命年间始设蒙古旗,至皇太极天聪九年编成蒙古八旗。皇太极于天聪五年先编一汉军旗,至崇德七年完成汉军八旗的编制。合称八旗,统率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至此八旗的制度臻于完善。

入关前,八旗中的正黄、镶黄两旗由汗王直接统领,其它6旗分别由汗王的子侄统领。顺治八年多尔衮死,顺治帝亲政,收多尔衮所辖的正白旗归皇帝统领,于是形成了上三旗与下五旗。


扩展资料

明万历二十九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万历四十三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之制确立。

满洲社会实行八旗制度,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使其军队具有极强的战斗力。

连年的战争,使这支战斗力极强的八旗子弟获得了不少利益。他们在统一女真各部落,以及同明朝统治者争夺天下的战争中,获得了上百万人口、牲畜、甲仗、兵器,以及大量的金银财宝。

努尔哈赤当时仿照明朝的官职,对作战有功之臣分别授与不同的官衔,统兵辖民,并根据贡献的大小,赐与大量的人畜财帛,供其享用。不少官将还领受敕书,子孙后代永远袭职。这样,就使满洲的八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八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4-27
努尔哈赤生前的八旗旗主 努尔哈赤生前的八旗旗主大致是这样的 正黄(45牛录)和镶黄(20牛录):努尔哈赤 正白旗(25牛录): 皇太极 镶白旗(15牛录):诸英之子杜度 正红旗(25牛录):代善 镶红旗(26牛录);代善长子岳托 正蓝旗(21牛录):莽古尔泰 镶蓝旗(33牛录):阿敏 努尔哈赤晚年将亲统的两黄旗的大部分各授于同母的三个幼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每人15牛录,其余自己统帅做亲军,但他有个明确的指示就是:阿济格是镶黄旗旗主,多铎领正黄旗,将来自己死后统帅的亲军全给多铎,但另赐一旗给多尔衮.有的史学家认为这等於是明确立多尔衮作继承人的公开宣示.因为这种分配方案使得同母三兄弟的军事力量占有很大的优势,没有一个其他兄弟可以与他们相比,但反之,这也使得努尔哈赤其他的儿子们团结起来抗衡三兄弟. 努尔哈赤去世前不久已经把镶白旗旗主杜度调到镶红旗,准备以此旗给多尔衮.但还来不及做安排就去世了.他刚一烟气,几个大儿子们联合起来逼殉了三兄弟的生母大福晋,皇太极继位后乘机夺取了镶白旗,以自己的长子豪格作旗主.但多尔衮保住了所领的15牛录归附于阿济格的正黄旗下.满族以黄色为尊,皇太极就将原来的正黄旗和镶黄旗改旗号为镶白旗和正白旗,而他所领的两白旗就成了两黄旗.这样一来,阿济格领镶白旗,多铎领正白旗,加上努尔哈赤遗留的亲军,成为八旗中实力最强的一旗.而皇太极的两黄旗这时实力最小. 皇太极这时之所以不杀三兄弟,是因为他们虽然年幼但兵力最强,因为年幼没有太大威胁反而容易掌握笼络,并用来抵制另外三大贝勒.阿济格在三人中军功高脾气最直和莽撞而不易控制,於是皇太极在第二年以他擅自为幼弟说亲为名,废了阿济格的旗主,改由多尔衮领镶白旗. 以后皇太极采用策略先后废了阿敏和莽古尔泰,以听话的济尔哈朗代替阿敏掌镶蓝旗,莽古尔太暴毙后其同母弟德格勒领正蓝旗,德格勒又离奇暴毙,皇太极发动了莽德姐弟三人谋反案,吞并了正蓝旗,将正蓝旗和正黄旗混编后一分为二,组成新的正蓝和镶黄旗,由自己亲自统帅,从中还分出一部分牛录给豪格壮力,豪格的镶黄旗成了正蓝旗,改动结果还是新的镶黄旗实力最小.为了巩固地位,皇太极在崇德二年找岔子把多尔衮和多铎的两白旗混编,以多尔衮为正白旗旗主,多铎为镶白旗旗主,不过两白旗由於历史的渊源一直比较团结,实力是八旗的第二和第三. 皇太极死时,他和豪格加起来有117个牛录,是八旗第一大势力,多尔衮三兄弟则有98个牛录,排行第二,老代善的两红旗(其子岳托死,由代善领两红旗)和济尔哈朗的镶蓝旗则有96牛录是八旗的中间力量.从这里大家就可以看到为什么多尔衮不愿意为了皇位硬拼,豪格兵力占优,而且一向勇捍,多尔衮三兄弟虽然人数少些但作战力较强(努尔哈赤的嫡系部队,皇太极换来换去也没有换走太多),但是济尔哈朗倒向豪格,代善虽然态度不明朗,也倾向于豪格多些. 但是豪格其实没有得到两黄旗和正蓝旗的全力支持,两黄旗有部分大臣亲多尔衮,并且又有些担心豪格继位后把蓝旗换成正黄旗.还有一点,就是后宫并不支持豪格,豪格非后宫五妃所出,而孝端后的意见两黄旗也要买帐.选举关键时刻老滑头代善和胆小鬼济尔哈朗始终态度不明,豪格原指望两人推举他,等来等去等不到,负气离开,给多尔衮抓住时机. 以后多尔衮打击豪格势力,吞并了正蓝旗,和自己的正白旗混编成新的正白和镶白旗,原来的镶白旗在多铎死后改为正蓝旗由多铎长子多尼领旗.多尔衮死后,其养子多尔博领两白旗.顺治亲政,清算多尔衮,夺其嗣令多尔博归宗,这样正白旗就归了顺治,和两黄旗一起抬为上三旗.镶白旗则还给了豪格的长子. 这样由於上述历史,形成了八旗的排序:正黄,镶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蓝.这时的正黄旗早已不是努尔哈赤的亲军了.
第3个回答  2014-04-27
满人八旗固山额真(天聪元年-康熙三年)沿革情况 正黄旗:纳木泰(天聪元年-天聪四年)冷格里(天聪五年-天聪七年)纳木泰(天聪八年-天聪九年)谭泰(天聪九年-顺治二年)图赖(顺治三年-顺治四年)谭泰(顺治五年-顺治八年)伊尔德(顺治九年-顺治十七年)图海(顺治十八年-康熙三年) 镶黄旗:达尔汉(天聪元年-天聪九年)拜音图(天聪九年-顺治八年)陈泰(顺治九年-顺治十三年)赵布泰(顺治十三年-顺治十七年)穆理玛(顺治十七年-康熙三年) 正白旗:喀克都礼(天聪元年-天聪七年)阿山(天聪八年-顺治三年)阿济格尼堪(顺治五年-顺治七年)额克青(顺治七年-顺治八年)觉罗巴哈纳(顺治八年-康熙三年) 镶白旗:图尔格(天聪元年-天聪四年)伊尔登(天聪四年)图尔格(天聪五年)伊尔登(天聪六年-天聪八年)图尔格(天聪九年-崇德四年)英俄尔岱(崇德四年-顺治二年)汉岱(顺治三年-顺治五年)何洛会(顺治五年-顺治八年)卓罗(顺治九年-顺治十四年)索浑(顺治十五年-康熙元年)觉罗巴哈纳(康熙二年-康熙三年) 正红旗:和硕图(天聪元年-天聪七年)叶克书(天聪八年-崇德元年)杜雷(崇德元年-崇德四年)叶克书(崇德五年-崇德八年)杜雷(崇德八年-顺治八年)噶达浑(顺治九年-顺治十三年)济席哈(顺治十四年-康熙元年)觉罗巴布尔(康熙二年-康熙三年) 镶红旗:博尔晋(天聪元年-天聪二年)雍舜(天聪三年-天聪四年)叶臣(天聪五年-顺治四年)喀尔处浑(顺治五年-顺治八年)勒祜锡(顺治九年)巴尔处浑(顺治十年-十一年)巴思翰(顺治十二年-十七年)特晋(顺治十八年-康熙三年) 正蓝旗:托博辉(天聪元年-天聪四年)色勒(天聪五年-天聪九年)达尔汉(崇德元年-崇德六年)何洛会(崇德六年-顺治元年)觉罗巴哈纳(顺治元年-顺治五年)觉罗郎球(顺治六年)汉岱(顺治七年-顺治十年)阿尔津(顺治十一年-顺治十五年) 穆臣(顺治十六年-康熙三年) 镶蓝旗:顾三泰(天聪元年-天聪四年)篇古(天聪五年-崇德四年)艾席礼(崇德四年-顺治元年)屯齐(顺治二年-四年)蓝拜(顺治五年)屯齐(顺治五年-顺治七年)蓝拜(顺治八年-顺治十三年)罗託(顺治十三年-康熙三年)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4-04-27
八旗:清朝的八旗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中满洲八旗,蒙古八旗的主体是骑兵,他们的普通士兵分为三个等级,马兵,战兵和守兵,军饷依次降低。普通的满洲八旗,蒙古八旗男子十岁开始每三年可以参加考试,达标为守兵,享有军饷,以后每三年可以参加晋级考试,考试合格升入高一级,增加军饷。马兵,战兵和守兵是等级而不管你是否骑马。汉军八旗也叫乌真超哈(重装部队)其主要是炮兵。八旗的最小单位是牛录,牛录既是一种社会组织,也是作战时的一个单位编成,每牛录300户,每户出一个壮丁,父死子继,兄亡弟代,在全军出动时才有每牛录300人。一般作战,每牛录只有几十人。八旗的组成是满洲八旗 300牛录,其中包括约100个已经满族化的蒙古牛录,纯粹满洲牛录仅210个。蒙古八旗129牛录和汉军八旗167牛录。终清一代牛录的数字增加不多。满洲八旗:共有正黄,镶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蓝八个部分。请注意上面的顺序,并不是随意写的,而是满洲八旗的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另外一种排法是分左右翼,左翼镶黄,正白,正蓝,镶白,右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这在老沈阳城区的八旗驻防图上非常清楚,地位高的北方是正白,正蓝旗,西方是正黄、镶白旗,东方是正红,镶红旗,南方是镶黄、镶蓝旗。可能有人要问为什么是这样一种排法?这和满洲八旗的形成有关,清太祖努尔哈赤最早凭父亲遗留的 13付铠甲起兵,征服家乡周围的满族部落建立了一旗部队(黑旗),后来又接收了邻近的一大批部落组成新的一旗(红旗),努尔哈赤将自己原有的部队(黑旗)交给兄弟舒尔哈齐,自己统帅新建的一旗(红旗),以后他收编了实力曾经很大的满族哈达部,哈达部很大,不能编入原来两旗,所以另建了第三旗(白旗),白旗旗主(成为贝勒或王)是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以后由于权力斗争,舒尔哈齐和褚英先后被杀,白旗被一分为三:正蓝旗(21个牛录,这个数字全是满族牛录,以下同),旗主是努尔哈赤的第五子莽古尔泰,他以凶猛著称,皇太极曾以莽古尔泰杀死自己的母亲来说明他的残暴。正白旗(18个牛录),旗主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镶白旗(15个牛录),旗主是褚英长子杜度。黑旗被一分为三:正红旗(25个牛录),旗主是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善,镶红旗(26个牛录),旗主是代善长子岳托,镶蓝旗(33个牛录),旗主是舒尔哈齐的儿子阿敏,他被皇太极杀掉后旗主改为舒尔哈齐的儿子济尔哈朗;努尔哈赤自己统帅的红旗也分为二旗:正黄(45个牛录)和镶黄旗(20个牛录),开始努尔哈赤自己亲统两黄旗,晚年将亲统两黄旗的大部分分授同母的三个幼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每人 15个牛录,其余自己统帅作为亲军,他有个明确的指示:阿济格是镶黄旗旗主,多铎是正黄旗旗主,将来自己死后,自己统帅的亲军全给多铎,但将另赐一旗给多尔衮。有的历史学家认为这是他明确立多尔衮作继承人的公开宣示。因为这种分配方案使得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所统帅的军事力量占有很大的优势。没有一个其他兄弟可以和他们相比。但这种溺爱可不好玩,它也使其他兄弟(努尔哈赤有十六个儿子)团结起来反对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此时多尔衮和多铎一个9岁,一个8岁,哪里是骁勇善战,凶狠残暴的哥哥和侄子的对手。努尔哈赤去世时,他已经将镶白旗旗主杜度调到镶红旗,准备以此旗给多尔衮。努尔哈赤刚死,儿子们就开始争夺皇位。由于前述的原因,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失败,母亲被杀,多尔衮没有得到皇位,但保住了自己的15个牛录,并依附在兄长阿济格的旗下,反而是实力倒数第二的正白旗旗主皇太极当上了皇帝,而且皇太极趁机占有了镶白旗,以自己的儿子豪格作了旗主,为了当皇帝名正言顺,将正白和镶白旗改名为正黄和镶黄旗,说他改领正黄和镶黄旗是不正确的,原来的正黄和镶黄旗各有上司,他无法夺过来,别的旗主也不会同意。不但不能夺,皇太极还当众发誓不能随便没收其它旗主的部下牛录,即使旗主有罪被罚交出部下牛录,交出的牛录也只能在本旗内分配给其他领旗贝勒。前面的叙述已经提到这时的正黄和镶黄旗是实力最小的两旗。所以皇太极还不能南面称尊,为所欲为。为了壮大实力,压住强横的兄弟们,雄才大略的皇太极不但没有杀掉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反而极力拉拢这三个小兄弟,因为他们统领的正白和镶白旗(原来的正黄和镶黄旗)实力强大,尤其多铎继承了父亲的亲军之后,成为实力最大的正白旗主,但他只是一个11岁的孩子。以后皇太极采用计策先后杀掉了镶蓝旗主阿敏和正蓝旗主是莽古尔泰,吞并了正蓝旗,将正蓝旗和自己的正黄旗混编后再一分为二,组成新的正黄和镶黄旗,由自己亲自统帅,从中还分出一部分牛录实力给自己的儿子豪格壮大实力,豪格的镶黄旗被改名为正蓝旗,改动的结果还是新的镶黄旗实力最小。为了巩固地位,皇太极对正白和镶白旗采用分化的办法,先是废掉年长战功高的阿济格的旗主地位,用14岁的少年多尔衮作镶白旗主,当多尔衮和多铎长大成人后,又找岔子将正白和镶白旗混编,以多尔衮作正白旗主,多铎作镶白旗主。但这时由于历史的渊源,正白和镶白旗还是比较团结的,而且实力是八旗的第 2和第1位,多铎统辖的牛录太多,他到那一旗,该旗就是八旗的最大一旗,皇太极死时,正是他的家天下计划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他和他的儿子豪格一共有 117个牛录,是八旗的第一大势力,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则有98个牛录是是八旗的第二大势力,老代善(他儿子岳托已死,所以代善辖两红旗)和济尔哈朗则有96个牛录是八旗的中间势力。皇太极死后的形势险峻,多尔衮和豪格预备作殊死一搏来抢皇位,多尔衮实力强大,诡计多端占有一定的实力优势,但豪格凶悍敢战一直是皇太极时期的第二勇将(第一勇将是阿济格),也不是好欺负的。弱点是两黄和正蓝旗并不完全一致支持他,两黄旗害怕豪格即位后再改换旗色,使自己的利益受损失,又受后宫皇后的压力,只是强调皇子即位。豪格是庶妃所生,与皇后没有血缘关系,他年岁比多尔衮大,皇后和皇后的侄女(庄妃)不愿意豪格当政后,她们被关在冷宫养老,她们的态度决定了两黄旗的态度。在剑拔弩张的选举皇帝大会上老滑头代善和济尔哈朗始终态度模棱两可,阿济格和多铎要推举多尔衮,却受到两黄旗的武力抵制,豪格原指望代善和济尔哈朗推举他,这是见二人不说话,气愤的甩手而去,诡计多端的多尔衮却抓住时机,推举庄妃的儿子福临即位。从此多尔衮掌握了政权。他一直记恨八哥皇太极抢他的帝位,找机会杀了豪格出气,并吞并了豪格的正蓝旗,和自己的正白旗混编为新的正白和镶白旗,至于原来的镶白旗则改名正蓝旗由多铎的儿子(这时多铎已死了)做旗主,多尔衮和多铎虽才略甚佳,军政皆通,入关建立大清朝,但生活不检,30多岁先后病死。儿皇帝福临亲政后清算多尔衮,但按照满族风俗,如果没有儿子,丈夫死后的军队归妻子统帅,多尔衮没有亲生儿子,从多铎的儿子中过继的儿子被皇帝福临给于否定,那他的军队当然归正妻枣庄太后统帅,这一点将领们都认同,福临是庄太后唯一的儿子,所以正白旗理所当然的成为上旗(皇上亲自统帅),镶白旗则还给豪格的儿子,你看小皇帝福临很聪明的,否定多尔衮的继子真是一举多得。由于上述历史,形成了八旗的排序:正黄,镶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蓝。从上所述,正黄旗并不是努尔哈赤亲统的部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