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推荐一个类似于教父的书!

这书揭露了社会现实、很好看!
请问大家还有没有类似于教父的书、要有介绍
另外问一声、看过教父归来的朋友说一下教父归来好不好看、相比之下呢?

是黑色会之类的写现实的书吗?
那看该书作者的其他书啊!
参考:
教父的作者是马里奥·普佐吧.
他是第一代意裔美国人,以写西西里黑手党起家,成名。普佐对黑手党人物的刻画可谓栩栩如生、对故事情节的描写也是丝丝入扣。他具有文学的易感性,讲起故事来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这种特长在成名作《教父》中得以体现,以致有人怀疑普佐与黑手党有瓜葛。对此普佐断然加以否认。他说,他对黑手党的了解来自他儿时所听的故事、他的广泛阅读以及丰富的想象。 《教父》是美国文学创作中的一个转折点,1969年出版后使黑手党问题引起举国上下的普遍注意。《教父》的出版使普佐的生活也发生重大转折,他名利双收,有了自己的经纪人。此之前的作品反应冷淡。接着他又开始第二个创作生涯,写起电影剧本来。他所创作的电影剧本《教父》第一、二集先后获得奥斯卡奖,此外他还创作了包括《教父》第三集、《超人》两集、《棉花俱乐部》在内的8个电影剧本,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普佐的一举成名使他得以出版他想发表的一切作品。1972年他的短篇小说和散文集《教父外传》问世。1978年又发表了《愚人之死》,其背景为拉斯维加斯、好莱坞和纽约出版界。《教父外传》仅简装本就卖了220万美元,在当时是个创纪录价格。6年后他又出版了《西西里人》,在1985年名列畅销榜榜首。不过普佐随后出版的描写肯尼迪的《第4个K》却反应平平。普佐由此得出结论:“这本书的失败使我意识到,某些规则你是无法打破的。人们把肯尼迪视为英雄,而我打破这种观念,把他描写成本来会成为独裁者的家伙。”《第4个K》差点成了普佐的最后一部作品。1991年1月该书发表时,他几乎一病不起。他身患糖尿病和心脏病,随后的两年中,中断创作,转而研究在15-16世纪出过两个教皇和许多政治及宗教领袖的博尔吉亚家族的历史,不过他最终放弃了写一部关于博尔吉亚家族的小说,开始创作另一部描写好莱坞和拉斯维加斯的作品,《末代教父》就此诞生。

其他现实主义的小说比较几个经典的有: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霍达

《挪威的森林》 作者:村上春树

《基督山伯爵》 作者:大仲马

《苏菲的世界》 作者:乔斯坦·贾德

《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塞林格

《白鹿原》 作者:陈忠实

《破碎的四月》 作者:卡达莱

《万历十五年》 作者:黄仁宇

《围城》 作者:钱钟书

《汤姆叔叔的小屋》 作者:斯托夫人

《尘埃落定》 作者:阿来

《根》 作者:亚历克·黑尔

《生命从明天开始》 作者:心曼 春曼

《活着》 作者:余华

《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牛虻》 作者:伏尼契

《呼啸山庄》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拿破仑全传》 作者:刘乐土

《曹禺剧本选》 作者:曹禺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6483767.html?si=2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6-26
我们写教会历史,谈教会生活,许多资料都是从教会的作家们所遗留下来的珍贵史料中得到的。这些作家大都是德高望重的人,他们中有很多人是主教,或是神学家、历史家、思想家、演讲家,如欧瑟伯、戴尔都良、奥利振、依勒内、奥斯定、亚大纳削等人。这些人教会惯常尊称他们为“教父”。后世的人对这些教父之所以重视,除了因为他们给后人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料之外,更因为他们对后代基督信徒的信仰和教会的生活发生决定性的作用。过去我们曾经指出:传递基督的福音并非仅仅把福音作者所写的有关耶稣的言行的文字传给后人而已,更要把不同时代、不同地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思想观念的人对福音的了解与体验传给他们的后代,在后代人之中产生启发的作用。

教父们为数不少,著作也汗牛充栋,很少有人能够完全细读。虽然如此,我们还是需要找出其中对后人的信仰生活影响较深的部分训导来认识,毕竟对教父们的研究早已经成为一门称为'教父学'的专门学问,我们在此只能点到为止,让大家有个基本概念,对有兴趣的人也提供一个引线,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楔子。

我们常看到一些非基督信仰的报章杂志书刊使用“教父”这两个字,一般而论都不是在指教会所认为教父的人,他们经常自己望文生义,或以讹传讹,以致混郩了这个名词的本义。“教父”这两个字我们暂时可以把它引申为“教会的父亲”来说。父亲这个名词,狭义地说就是生养子女的男人,但是广义地说,却有祖先、源头、根本、原始的意思。在中文里面,用父亲来形容祖先或源头的情况不多,但在西方语文中,这种用法却屡见不鲜。西方常有'我们的信仰的父亲'这种说法,其实这里所说的父亲是指祖先。另有'国家的父亲'或'共和国的父亲'的说法,这里的父亲是指创始人,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国父”。从狭义说,父亲不只是生子女的男人,更是养育和栽培子女、把智慧传递给他们、使他们能走上成熟地步的长者。玛窦福音第二十三章第八到第十一节耶稣说:“至于你们,却不要被称为'辣彼',因为你们的师傅只有一位,你们众人都是兄弟;也不要在地上称人为你们的父,因为你们的父只有一位,就是天上的父。你们也不要被称为导师,因为你们的导师只有一位,就是默西亚。你们中那最大的,该作你们的仆役”。耶稣虽然规劝他的门徒不要被称为父,可是教会还是广泛地尊称初世纪教会的作家们为教父。圣保禄宗徒在格林多前书第四章第十五节则说:“你们纵然在基督内有上万的教师,但为父亲的却不多,因为是我在基督耶稣内借福音生了你们”。法国里昂的主教圣依勒内也说:“当一个人从另一个人口中得到训诲,他就称为那位教导他的人的子女,而那位教导他的人便被称为他的父亲”。

过去我们在谈到教会开始有隐修院生活的时候,曾提到隐修院院长被尊称为父亲的习惯,理由就是因为当隐修院院长的人对院中隐修士的照顾必须无微不至,形同父亲一样,这种习惯今天仍然存在。初世纪的时候,教会里面负责训导的人是主教,他也有权利委托另一个人执行训导的职务。因此,主教们都被尊称为父亲,有时候更被称为“爸爸”,今天,“爸爸”这个尊称在天主教里面只用来称呼罗马教宗而已。 除了隐修院院长和主教被称为父亲外,慢慢地,凡是肩负训诲和讲道这种超性职务的人,不一定是主教,也都被称为父亲。今天,西方国家一般都称教会的神职人员为'父亲',中国人则称他们为'神父',因为他们的职责是教导和训诲伦理道德及宗教信仰这方面属于精神心灵的事物。不论是父亲或神父,这两个名词都或多或少隐含著称呼的人和被称呼的人之间的安全和信赖的关系。

身为父亲的人,他最基本的使命和任务便是承先启后、继往开来,所以,他是一位十足地肩负传统的人,他必须把过去珍贵的和正确的事物传递给后来的人,也要把前人错误的、失败的经验告诉子女,以免他们重蹈覆辙。说明了这些与'父亲'这个名词有关的种种意义之后,我们便多少可以了解'教父'在教会中的身份地位。

前面我们说过,教会所尊称的'教父'是初世纪教会的作家 ,这些作家的著作引领我们追本溯源,回到我们信仰的根本'耶稣'那里去,因为他们在时间上远比我们接近耶稣基督。今天的人很重视寻根的工作,寻根并不是退步、退化或念旧,而是为了鉴古知今,为了确实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生活,为什么这样信仰。我们都希望知道早期的基督信徒,在还没有受到时代的考验和塑造之前,他们的思想和信仰生活状况,因为从那里我们可以发现、可以找到最原始、最纯真的信仰生活,这为我们净化信仰有很大的帮助。

所谓教父,我们可以说他们是新约圣经最早的读者,他们研读新约圣经以后,便把所领会的心得用当时还不是很有系统、很有规范、思想很严谨明确的时代语言书写成书,作为基督信徒信仰生活的食物养料。教父们除了首先阅读新约圣经之外,更用耶稣基督的观点来阅读旧约圣经,然后邀请基督信徒完全用基督学的眼光、在圣神的启发之下,来窥探新旧约整部圣经所要传达的讯息。为此,我们探本究源,直溯教父,并不是要抛弃或轻视介于教父时代和我们今天之间这一段长达一千五百年以上的教会历史和经验,而是为能更彻底地认识和吸收没有遭到时间磨损、没有被历史渣滓掩盖的纯净的基督讯息。

或许我们要问:教会的这些教父都生活在什么时代呢?或者说教父时期是哪个年代呢?根据教会一般传统来说,教父时期从新约圣经书写完毕、开始有人撰写有关基督信仰的文学作品起,到第八世纪结束为止。为什么说到第八世纪结束为止呢?因为那些有关基督信仰的文学著作到了这个时期便衰微了,这个现象在西方尤其明显。在这段大约长达七百年的时期中,这个很具有特性的基督信仰文学也慢慢地在演变,它从起初以讲解谈论圣经为主要目而逐渐演进为专门性的、比较倾向于学术性质的作品。就因为这样,才形成后世至今所称的'教父学'这门大学问。

其实,教父时期是不是那么明确地随着第八世纪的消逝而终结呢?也不一定,因为文学是一种很有耐性的生命,不容易随着事态的消失而云消雾散。有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教父的时代要延续到十二世纪中叶才真正结束,因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教会大学者、大圣师、法国的圣伯尔纳多(Bernardo di Clairvaux,1090-1153)是教父时代最后的掌门人。
第2个回答  2008-06-27
小说《普里奇家族的荣誉》,水准大大高于《教父》。
第3个回答  2008-06-27
普佐的《末代教父》 谢尔顿的《天使的愤怒》
第4个回答  2008-06-26
肖申克的救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