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共同倡议

如题所述

京津冀地区同属京畿重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当前区域总人口已超过1亿人,面临着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城镇体系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驱动,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是面向未来打造新型首都经济圈、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京津冀空间协同发展、城镇化健康发展对于全国城镇群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为响应国家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参加两市一省规划学(协)会和城市科学研究会、规划设计院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京联合召开的“京津冀空间协同发展论坛”与会者,就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与区域治理达成共识。现发出如下倡议:
1、坚持生态优先为前提,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绿色、可持续的人居环境。以区域资源环境,特别是水资源、大气环境承载力等为约束,严格划定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红线,明确城镇发展边界,合作推进“环首都国家公园”和区域性生态廊道建设。提高城镇的用地集约利用效率,实现“存量挖潜、增量提质”,构建生态、生产、生活相协调的城乡空间格局。加强城乡地域特点和人文特色塑造,保护传统村落,共同构建区域文化网络体系。
2、坚持区域一体、协同发展的原则,谋求城镇体系、区域空间、重大基础设施的协同发展与布局。促进城镇功能合理分工,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着力培育区域次中心城市和沿海新开发地区。强化京津高端服务功能合作对接,京津冀共同构筑面向国际的开放平台。加快建立“网络化、低碳化、安全化”的区域交通运输体系,提升天津、石家庄等中心城市的客货运枢纽地位,与北京共同构筑国际门户和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促进京津冀地区各机场之间的分工协作,立足北京新机场建设服务于区域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与国际物流基地。着重完善互联互通的城际轨道网。
3、破除阻碍区域人口和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壁垒和制度障碍,促进多种形式的跨地区合作。重点加强创新、文化、教育、医疗、旅游等的跨区域合作交流,推进多种形式的经贸合作。通过区域治理创新,促进共建共享,建立区域竞合发展的良性格局,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两市一省应合作开展支持冀中南地区、张承地区绿色转型发展的研究。
4、建立跨区域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工作的新体制、新机制。应充分发挥京津冀空间协同发展规划的综合协调平台作用,开展专项规划对接,加强重大空间布局问题的协商沟通。充分利用区域内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以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城镇群发展理论与规划实践的创新。
“京津冀空间协同发展论坛”全体与会者
2014年7月10日
天津发布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路线图”
日前,记者从天津市政府获悉,《天津市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15—2020年)》(简称“方案”)已获官方通过,标志未来5年天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了明确“路线图”。
据了解,天津方案涵盖提高先进制造研发水平、构筑交通网络、改革开放、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构建现代城镇体系五方面。
天津方案将“提高先进制造研发水平”置于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措施首位。未来五年,天津将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形成技术领先、配套完备、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建成先进技术、创新要素、高端产业的承接地和聚集地等,支撑和引领中国制造业发展。
在构筑现代综合交通网络方面,方案指出,天津将以海空两港为核心、轨道交通为骨干,全面提高航运服务辐射功能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在改革开放方面,该市将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自创示范区和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形成营商环境与国际接轨、投资贸易高度便利、示范引领作用强劲的改革开放先行区。
在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天津将打造水绕津城、城在林中、天蓝水清;在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方面,该市将提升中心城区,增强滨海新区龙头带动,做强辅城和中等城市。
天津师范大学自由经济区研究所所长孟广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天津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工业城市,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上述方案突出了制造业,符合天津特色。
孟广文认为,天津制造业不仅应成为生产与加工装配基地,还应该向自主创新和总部基地方向发展,以形成处于高端制造业价值链的产业群,带动天津及区域经济发展,更好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写入河北司法机关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0日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河北高院“)自觉把法院工作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大局中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坚持以法治方式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捍卫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安定。此外,“京津冀协同发展”也写入了河北省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