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装的行业现状

如题所述

本文核心数据:女装行业市场规模、女装行业市场集中度、女装企业毛利率、女装企业存货周转率、女装企业存货金额

从国内服装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来看,男装先与女装兴起,而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女性具备一定的经济地位和购买能力,可支配收入大量增加以后,我国女装行业才逐渐兴起。随着女性收入的增加,与收入相同的男性相比女性的服装消费水平提升更加显著,消费群体比例将进一步向女性倾斜。随着女性对服装品味和质量要求的提升,我国女性服装行业正在向高端品牌化和差异个性化发展。

女装市场规模远超男装市场规模

近些年女性受教育水平逐年提高,接受本专科高等教育的女生占比超过50%,获得良好工作的机会大大增加,直接推动女性收入的提升,间接激发女性对于审美的需求增加以及高端品牌的购买力。高端女装在整体女装市场占比逐步提升,其中2020年市场规模约占整体女装市场的23%。我国高端女装行业增长趋势明显,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正处于成长阶段。

2019年,女装行业整体市场规模的增速仍有小幅增长,达到8.56%,2019年我国女装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0573亿元。2020年,女装市场规模受疫情影响下降至9407亿元。虽然市场规模下降较大,但依旧为男装市场规模的两倍左右。

女装行业呈现分散竞争格局

近10年,中国女装行业集中度不断上升,2020年前十大品牌合计占女装市场的比重为8.2%;前五大品牌合计占女装市场的比重为5.2%。但整体来看提升速度较慢,同时集中度非常低。我国女装行业长期呈现集中度低的分散竞争格局,这主要是由于消费者对服装的差异化需求为细分风格和小众时尚品牌提供了生存空间,尽管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但后起之秀仍有赶超空间。

目前十强市场争夺更加激烈,绝大多数市场综合占有率均在1%左右,各品牌之间相差甚微。主要的品牌有拉夏贝尔、优衣库、VERO MODA、ONLY等。同时,我国本土高端女装也有崛起之势。

女装行业利润水平高

2018-2020年,我国女装市场毛利率呈现波动态势,但都处于较高水平。2018年至2019年,国内主要女装品牌的毛利率均维持在50%以上。2020年,四家女装企业毛利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拉夏贝尔下降到48.68%、朗姿股份下降到54.15%、安正时尚下降到43.27%、歌力思下降到66.23%。2021年第一季度,在疫情好转后,四家企业毛利率均有上升。

女装行业存货问题突出

从2020年主要女装品牌的存货周转率情况来看,锦泓集团存货周转率较低,2020年末存货周转率为1.15次。此外,截止2020年末,朗姿股份存货周转率为1.37次;歌力思为1.17次;安正时尚存货周转率最高,为1.71次。整体看来,女装行业存货周转率偏低,存货变现能力有待提高。

从库存金额来看,安正时尚平均存货余额最多,2020年末存货余额为12.9亿元,2021年第一季度末存货余额为12.2亿元。2020年末,歌力思存货余额为5.3亿元;朗姿股份存货余额为9.3亿元;锦泓集团存货余额为8.0亿元。

总结

女装市场规模主要取决于女性人口的规模。近年来,中国女性人口数量保持稳定增长,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中国女性人口为6.8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48.76%。由此可见,中国的女装消费者构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市场,巨大的消费人群为中国女装市场规模的扩张奠定了客观基础。同时我国女性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有助于我国女装市场快速扩容。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未来中国女装行业将持续呈现上行趋势。

——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女装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10

目前我国女装市场中品牌众多,竞争激烈,各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较低。据统计,2008-2010年连续三年我国女装市场前十位品牌的集中度始终保持在24%左右;前二十位品牌集中度在2010年也仅为35.48%。2011年1至11月,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女装市场品牌集中度相比前几年有所提升,前十品牌、前二十品牌市场综合占有率合计分别为27.61%和37.35%。
我国有13.5亿人口,其中女性6.6亿,25-59岁这4种人群有3.7亿,高、中高、中低档三个消费人群的比例分别为2%、59%、39%。 中高端对应国内高端 女装,消费者有2.2亿人,这批消费者单次平均消费额在1千至5千元之间。
高档消费层,这个阶层人员包括外企高层领导、着名演艺界人士、涉外机构高级人员、金融界人士等,约占城镇总人数的2%,而消费量即占总销售量的10%,消费能力很强。高档次消费者的平均收入水平较高,有较高的购买能力,她们强调生活品质,注重生活品位,所以对名牌品牌的追求尤其明显,成为品牌服装的主要消费群。主要购买途径是经营国际知名服装品牌的专卖店或者大型商场。购买价位一般在5000元以上,其对应高档市场则由进口及三资品牌占据。
中高档层,这个层次主要是外企工作人员、个体经营者、农民企业家、公务员、教师、高级打工族和农村的富余户,约占城镇人口的59%,以中高档为主,价格在5000元以下的女装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的90%。她们的收入介于高档服装消费层与中档服装消费层二者之间。她们有购买高档服装的欲望,她们消费定位于中高水平,成为中高档品牌服装消费层。她们多从经营中高档服装为主的商场、专卖店及连锁店购买,购买服装的价位介于1000-5000之间。其消费对应中高档市场大多是香港、台湾、日韩及大陆沿海品牌。
中低档消费层,这一层次的消费者收入偏低,平时消费支出的很大比例仅仅是为了满足比较基本的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中低档消费者对价格较敏感,对于服装的购买,她们更多的在乎质量,看是否耐穿,耐用。该消费层主要从普通商场或服装店商店购买所需,购买冬装价位一般在1000元以下。其消费对应低档市场主要是中国品牌。

第2个回答  2020-09-30
智能服装将最新科技与传统纺织及服装设计与工艺相结合,综合材料、电子、机械、自动化、计算机、信息、通讯等工业最新技术成果,在多学科技术相互渗透下,内涵不断延伸,技术快速发展,产业持续升级,促使整个纺织服装行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进行转变。
欧美国家近二十年来对于智能服装的发展非常重视,心电和呼吸监控智能服装逐渐应用到医院护 理和家庭护理当中,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护理的成本。由于目前智能服装还不能很好地将传感器、电子器件、电源器件和导线不显眼集成到服装中,因此用于长期健康监控的智能服装的舒适性有待改进。高稳定性和高精度的柔性传感器技术、超低功耗电子技术和新型服装加工技术是智能服装应用和发展的基础,这些技术部分还处于产业化前期,因此要把这些技术整合实现具备高精度、高稳度性测量、高舒适性和长时间续航的智能服装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近年来我国在智能服装领域也取得了一些进步,相关的先进技术具备进入产业化应用和推广的潜力,但是由于应用智能服装作为人体健康监控和预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互联网平台将穿戴智能服装的个体、移动设备、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这些节 点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为人们的健康监控和疾病预防提供最佳的服务。
长期以来,困扰智能服装的问题是低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