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新生的入学教育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求教~

我是今年刚毕业的新老师,这学期就要接手一年级新生,当班主任老师,学校说一年级的班主任在开学前会学生先见面,并对其进行入学教育。我没这方面的经验,不知道一年级新生的入学教育应该包括哪些内容,也不知道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求有这方面经验的老师给我一点帮助,谢谢!

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内容:

1.重点让学生熟悉校园,初步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如:遵守作息时间、上放学行走路线、集会纪律等)。 

2.了解课堂常规:知道上课要遵守纪律,做到不带玩具来校,专心听讲,不随便讲话,不开小差,发言要举手等。 

3.入学教育规范,各班主任、学科老师根据实际要求渗透规范。 

具体活动安排和要求: 

1.新生返校:教师熟悉学生,安排座位,讲解学校的规章制度。 

2.参观:班主任带好学生熟悉班级环境及参观校园,设计路线。参观时做到做到轻声慢步,保证安全,同学间文明礼让。参观时教师还要作必要的解释。比如告诉学生哪里玩耍是危险的,要爱护草坪,上下楼行走路线,厕所的使用方法等。 

3.上课: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认真听讲。老师讲课不插嘴,发言要举手,发言要大声,同学发言不打断等。 

4.放学教育:班主任指导学生放学时要先整理好课桌上及桌肚内的东西,不留纸屑在桌肚里,捡起周围的垃圾扔进垃圾桶,将凳子推入桌下。 放学时,班长举班牌,排队静、齐、快。班主任带队,一路上及时纠正学生的行为。

比如走路时不要掉队,不要东张西望,不要讲话。再次强调安全,告诉学生父母在哪里接你们放学,如果父母没来,你们该在哪里等候等等。 附:一年级新生入学十字规范 坐:头正、身直、脚并拢。 

1.立:回答问题先站直,出门站队快静齐。 

2.行:上下楼按规定路线,做到轻声漫步。 

3.听:上课认真听讲。老师讲话不插嘴,同学讲话不打断。 

4.说:普通话,要坚持,小声议,大声说,要发言,先举手,一句一句讲清楚。 

5.读:书斜立,眼睛看,大声读。

6.写: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边一拳,眼离书本一尺。 

7.看:老师讲话看教师,老师写字看黑板。 

8.穿:脸洗净,头梳好,衣着整洁要做到;穿校服,保持一天精神好。

扩展资料:

小学,是人们接受初等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在其前又开设了幼儿园。一般6-12岁为小学适龄儿童,现阶段小学阶段教育的年限为6年,有些地方仍是5年。小学教育阶段后为中学教育阶段。

2016年,全国共有普通小学17.8万所,比上年减少1.3万所。全国小学招生1752.5万人,比上年增加23.4万人,增长1.4%;其中,城市小学招生591.8万人,同比增加34.2万人,增长6.1%。小学在校生9913.0万人,同比增加220.8万人,增长2.3%。

小学教育一般是六年制,分三个阶段:一年级、二年级叫低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叫中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叫高年级。1970年初,本着“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的理念,开始将小学六年制改为五年制。1979年,又将五年制改回到六年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小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29
一、 心理方面

小学一年级对孩子们来说是陌生的,小学生应该怎样做,孩子们心里没有底。作为教师,首先要带孩子们熟悉学校的环境,了解学校的学习活动,了解一年级课堂作业及考试等情况,从而让孩子们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接着教师要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和任务,让孩子们为自己是小学生感到自豪,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学习和做事,这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基础,同时要培养孩子承担任务的意识,形成接受和完成任务的习惯。

二、 学习能力

这里所说的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倾听习惯、注意力、表达能力。

一年级新生突出的问题是不会倾听,老师讲课还好一些,学生一发言,其他学生就都抱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只顾做自己的事,不懂得从他人的发言中获取知识、得到启发。要解决这一难题得让学生明白倾听他人的发言是对人的一种最起码的尊重,并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如让他重复老师、同学刚才所说的话,并通过一些游戏如“悄悄话”进行强化,尽量多提供让孩子复述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倾听。

只有教过一年级新生的老师才知道,课堂中最难的莫过于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让全班的孩子们集中注意力上完一节课是件多难的事。上课时,总有学生在做一些如玩手、玩橡皮、看小人书等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面对这样的情况,首先得让学生明白课堂上的一些常规,在课堂中坚定不移的执行,并尽可能设计多一些与学习有关的游戏、故事、竞赛来提高和维持孩子们的注意力,只要学生有进步,就应该积极地表扬。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应作好“打持久仗”的准备。

不敢表达、表达不清、表达方式不对是一年级新生学习中的又一大障碍,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能用普通话响亮地说话,不管他说得怎样,都应得到热情的赞美,并努力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了解他们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从而让孩子们体验到表达中的快乐和成就感。鼓励孩子能说一句完整的话,说一段话,能把他身边发生的事情讲清楚、道明白。只要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敢于大声说话,表达能力才能提高。

三、自理能力

进入一年级后,孩子们不仅要尽快适应新的学习要求,还要能独立解决原来由幼儿园老师帮助解决的许多日常生活问题,因此在入学后要关注儿童自理能力的培养,除了吃饭、穿衣外还要学会管理自己的物品,如收拾书本、清理书包等;懂得讲卫生和注意保护自己等。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有良好的作息习惯,做事干净利索,不拖沓。

四、交往能力

孩子来到小学,面临新的伙伴群,要使孩子们尽快适应新环境,与新伙伴和谐的关系是很重要。一年级新生社会化程度不高,他们在群体中习惯接受他人的帮助,而很少想到帮助别人,有了纠纷常常求助于老师,缺乏自行解决矛盾的能力。因此一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如主动和不相识的小朋友打招呼,与别的孩子谦让些,还可教孩子一些解决纠纷的办法,如玩游戏时进行轮流、猜拳等方法。学会夸奖别人,会对别人说“对不起”,与此同时,要让孩子们学生与老师沟通,学会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告诉老师。

入学教育对孩子来说不是小事,也不是两节课就能完成的,教师也不要操之过急,要采取科学稳妥的方法,学生有进步及时肯定,多鼓励、多表扬,学生才有成就感。只有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和培养,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并为将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