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如题所述

翻译: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出自: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原文选段: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释义:

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得:心得,收获。以:因为。求思:探求、思索。而:连词,表递进,而且。

扩展资料

主题思想:

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更成为世人常用的名言。

作者成就: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3
古人观看天与地、山川、草木、虫鱼和鸟兽,往往有所获,以追求思想的深刻。
第2个回答  2019-12-23
古人善于观察天地飞虫鸟兽,往往有根据它们的现象来判断个人的得失。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6
译文]古代的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收获.是因为他们探索思考问题很深入而且又很全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11-16
译文]古代的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收获.是因为他们探索思考问题很深入而且又很全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