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是怎样学的一身好医术的

如题所述

东汉末年,谯城北郊十里有个小华庄,有一年九九重阳这天,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这个新生的婴儿就是后来成为一代名医的华佗。华佗父亲名叫华文,家里无地无业,终年靠出苦力维持生活。母亲曾氏,据说是春秋时曾参的后裔,小时随父母由山东逃荒来到小华庄落户,后来与华文结为夫妻。

华佗三岁时,当地瘟疫流行,华文得病无医,离开人世,撇下曾氏孤儿寡母,相依为命,苦度日月。曾氏是个善良勤劳的妇女,为人贤德,家中生活虽很艰苦,但她咬紧牙关,以纺纱、织布、养蚕支撑着。华佗长到8岁时被母亲送到村里私塾读书。华佗聪颖过人,先生教的课文,他一听就会,别的学生念10遍背不出,他念一遍两遍就背得一字不差,但他贪玩,课文已会背诵就偷偷跑到外面去玩耍。

母亲知道了并没有骂他、打他,而是把他叫到面前,抓起一把蚕茧说:“蚕儿为了生存,终日不停地吐丝作茧,人要不学点本领,就不如这蚕呀!娘叫你上学念书,不如薄技在身。从前有个叫苏秦的,小时候读书很用功,为防止打盹,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如今有个叫孙敬的,为防止读书时打盹,把头发悬在梁上。儿现在就贪玩,不立志读好书,将来后悔就晚了!”自此以后,华佗发奋读书。老师见了,也很高兴,遂给华佗赠字“元化”,示意华佗已发生可喜的变化,将来定有希望。

当时,乡间极端贫困,卫生条件差,患病的人很多。乡间又缺医少药,无处求医,以致有的病残,有的病死。华佗想着自己父亲就是因病无处求医而死亡的,就想外出学医。可自己走了,母亲一个人在家有个好歹怎么办呢?他正在左右为难时,母亲鼓励他说:“儿想去学医,为乡亲们解除疾病痛苦,也是咱家积一世的大德。娘的身子骨还好,你就放心去吧!”

当时在谯城以西很远的地方有个琼林寺,寺里有个叫治化的长老,医术高明,号称“神医”。华佗决心前去投师学医。华佗辞别母亲,走了半个月,终于来到琼林寺,见到了治化长老。长老说:“你若真心学医,就先干几年杂活吧!”长老引华佗来到一个跨院,华佗大吃一惊,这里到处是病人。华佗的任务是照顾这些病人,为他们端屎端尿,打扫卫生。华佗毫无怨言,耐心地干了三年杂活。但华佗是个有心人,平时总是细心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三年过去了,治化长老把华佗叫到眼前,对他说:“孩子,你熬了三年,将来会有出息的,但是要想学成,你还得看三年的药书。”“是!”华佗说,“我一定牢记师傅教诲!”治化长老把华佗领到一座大殿里,这里全是师傅的药书。从此,华佗在大殿里苦读药书。

一天,长老病了,吃药不见效。华佗走到长老的病榻前说:“师傅,我给你开个方子吧!”长老不相信华佗已能病,问:“开什么方子呀?”华佗就开了个方子。长老看着方子,琢磨了一阵,点了点头。说也奇怪,长老吃下药后,病竟好了。长老见华佗这样用心善学,知药善用,很高兴,就让华佗研读《黄帝内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13
历史上有的东西往往具有一定的跳跃性及不确定性,所以,照理推之,华佗应该有这个能力,不过他的神术失传了,惜乎! 华佗生平 生平简介: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 县)人。据人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 年(公元一四五年),卒于建安十三年 (公元二0八年)。这考证很可疑。因 为《后汉书·华佗传》有华佗“年且百 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的记 载。据此,华佗可能不止活了六十四 岁。华佗生活的时代,当是东汉末年三 国初期。那时,军阀混乱,水旱成灾, 疫病流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 时一位著名诗人王粲在其《七哀诗》 里,写了这样两句:“出门无所见,白 骨蔽平”。这就是当时社会景况的真实 写照。目睹这种情况,华佗非常痛恨作 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 剥削的劳动人民。为此,他不愿做官, 宁愿捍着金箍铃,到处奔跑,为人民解 脱疾苦。 华佗高明之处,就是能批判地继承 前人的学术成果,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 础上,创立新的学说。中国的医学到了 春秋时代已经有辉煌的成就,而扁鹊对 于生理病理的阐发可谓集其大成。华佗 的学问有可能从扁鹊的学说发展而来。 同时,华佗对同时代的张仲景学说也有 深入的研究。他读到张仲景著的《伤寒 论》第十卷时,高兴地说:“此真活人 书也”,可见张仲景学说对华佗的影响 很大。华佗循着前人开辟的途径,脚踏 实地开创新的天地。例如当时他就发现 体外挤压心脏法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这类例子很多。最突出的,应数麻醉 术—酒服麻沸散的发明和体育疗法“五 禽之戏”的创造。 利用某些具有麻醉性能的药品作为 麻醉剂,在华佗之前就有人使用。不 过,他们或者用于战争,或者用于暗 杀,或者用于执弄,真正用于动手术治 病的却没有。华佗总结了这方面的经 验,又观察了人醉酒时的沉睡状态,发 明了酒服麻沸散的麻醉术,正式用于医 学,从而大大提高了外科手术的技术和 疗效,并扩大了手术治疗的范围。据日 本外科学家华冈青州的考证,麻沸散的 组成是曼陀罗花一升,生草乌、全当 归、香白芷、川芎各四钱,炒南星一 钱。自从有了麻醉法,华佗的外科手术 更加高明,治好的病人也更多。他治病 碰到那些用针灸、汤药不能治愈的腹疾 病,就叫病人先用酒冲服麻沸散,等到 病人麻醉后没有什么知觉了,就施以外 科手,剖破腹背,割掉发病的部位。如 果病在肠胃,就割开洗涤,然后加以缝 合,敷上药膏。四五天伤口愈合,一个 月左右,病就全好。华佗在当时已能做 肿瘤摘除和胃肠缝合一类的外科手术。 一次,有个推车的病人,曲着脚,大喊 肚子痛。不久,气息微弱,喊痛的声音 也渐渐小了。华佗切他的脉,按他的肚 子,断定病人患的是肠痈。因病势凶 险,华佗立即给病人用酒冲服“麻沸 散”,待麻醉后,又给他开了刀。这个 病人经过治疗,一个月左右病就好了。 他的外科手,得到历代的推崇。明代陈 嘉谟的《本草蒙筌》引用《历代名医图 赞》中的一诗作了概括:“魏有华佗, 设立疮科,剔骨疗疾,神效良多”。可 见,后世尊华佗为“外科鼻祖,”是名 副其实的。 华佗被害至今已一千七百多年了, 但人民还永远怀念他。江苏徐州有华佗 纪念墓;沛县有华祖庙,庙里的一副对 联,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总结了华佗的 一生。 “医者刳腹,实别开岐圣门庭,谁 知狱吏庸才,致使遗书归一炬。 士贵洁身,岂屑侍奸雄左右,独憾 史臣曲笔,反将厌事谤千秋。”。
第2个回答  2013-08-13
实践出真知,和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第3个回答  2013-08-13
有个好师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