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不通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中医里面的“气滞不通”是指在人体里面运行的全身之气调息不畅,而导致的血液的运行受阻,郁结不通,从而产生胸闷,痛,或者呼吸不适等一些常见症状,这是中医里面情志疾病的范畴。
至于治疗的话,除了药物,更多的是你要缓解心理压力,多想想高兴的事情,早上可以打一下二十四式太极拳,晚上工作完了以后可以一边听收音机一边围着操场慢跑个几圈,回家后再冲个热水澡,那么你的心情应该可以得到缓解,如果有条件的话,你也可以和家人出去旅游一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15
气滞是指人体某一部分,某一脏腑或某一经络发生功能障碍,气的循行缓慢或停滞不通的病理现象通常由情志抑郁、饮食积滞、外感邪气郁阻,或跌打闪挫等因素引起。 气滞的临床表现主要是: 局部胀闷与疼痛并见。气滞于上焦则胸胁胀闷痛;气滞于中焦则胃脘闷痛;气滞于下焦则脐周或小腹部胀闷痛。疼痛特点往往胀多于痛,时轻时重。部位常不固定。其发作往往和精神因素有关,每于暖气或放屁后减轻。 气滞的治疗: 以疏通经络,理气行气为主。
第2个回答  2013-08-15
  体内气行障碍,气运不畅,临床以胸、腹胀闷疼痛为
  主要表现的证。多见于胃脘痛、胸痛、胁痛、腹痛、郁
  证、 □瘕、痛经,以及西医的神经官能症、 慢性胃炎、
  肠炎、溃疡病,慢性肝炎、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
  《内经》中虽无气滞证名,但论述了由情志不畅引
  起的“气结”和“气闭”。元代朱丹溪十分重视气机郁
  滞,强调“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丹溪心法》)。
  气运行于全身,贵在流通舒畅,如情志不遂,心情
  抑郁,感受外邪,饮食失调,皆可致气行障碍、停滞不
  通的气滞证。若元气亏虚,气行无力;或瘀血停聚,阻
  碍气行,也可导致气滞证。
  气滞证的临床表现以胀闷、疼痛为主,疼痛的基本
  特征为胀痛、窜痛或攻痛。辨证时要审症求因,确定定
  位。如胃脘胀闷疼痛,嗳腐吞酸,甚则厌食,大便臭如
  败卵,多由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食物停滞胃脘所致;胸
  闷叹息,胸胁、乳房、少腹胀痛,是情志不畅、肝气郁
  结,经气不利的表现;如项背强痛,伴有无□,恶风等
  症,多因风寒侵袭肌表,足太阳膀胱经气行不畅,不能
  输布津液以濡养络脉所致。
  血和津液属阴主静,其正常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
  气行则血液畅行、津液布化。气滞则血行不利,津液停
  滞,形成气滞血瘀、气滞水停、气滞痰凝和气郁化火等
  证。而血瘀、水停、痰凝又可反过来阻滞气机,加重气
  滞。
  气滞证的治疗以行气为主,常用通气散、五磨饮子
  等。因气滞证的病因病位比较复杂,临床还应结合病位、
  病性以及与其他病证的关系加减用药。
第3个回答  2013-08-15
滞气即郁气 ,为正气不行,气机阻滞的内生邪气,临床也常称为气滞、气郁、气结、气聚等。确切地说,滞气是正气中的动气停滞不行

滞气的病因、病机

气虚不行。动气不足,运行无力,气机停滞不行,而生滞气,即气虚导致气滞。
肝失疏泄之职,脾失健运之能,气机不畅而生滞气。
寒则气收,气机收敛,气滞不行,即寒凝气滞。
湿、食、痰、火等邪气,邪与气结,壅遏气机,气滞不行。

简单的说,就是气不动了..

滞气致病的特点

1、胀 ;胀是气滞不行的典型症状之一。气滞于头则头胀,气滞于胸则胸胀,气滞于腹则腹胀。

2、痛:气滞不通,不通则痛,痛则不通。气滞性疼痛的特点如下:

(1)呈胀痛,攻痛样,胀甚于痛;

(2)串痛不定,呈游走性,痛无定处;

(3 ) 疼痛 时作时止,时轻时重,呈阵发性或发作性;

(4)脘腹胀痛,得嗳气或矢气则舒;

(5)多随情志变化而改变其疼痛程度;

(6)揉按可使疼痛减轻或缓解。

3、痞塞、瘕聚:痞满滞塞不通之感。痞满无形的腹内肿物,边界不清,质软,时聚时散,聚散无常,推之浮移可动,揉之气过有声,为瘕为聚的特征性表现。

4、气滞、气郁可致气逆;气郁可以化火;气滞可令血瘀。从而成为气滞气逆,气郁化火,气滞血瘀等证。

常见的气滞证治

由于气滞所在部位不同,病因病机有别其证候各异。

1、气滞肌肤:气胀而肿,按之则消,抬指即起,也称“气肿”。可用大腹皮治之,大腹皮治表里中外有形之气。

2、气滞经脉:肢体串痛,稍事活动则痛减。或肢体麻木不仁,半身不遂等。

3、气滞上焦:头胀头痛,目胀眩晕,气滞心胸,胸中气壅,心胸痞闷,攻串作痛,游走不定,呼吸气喘,鼻翼搧张等。治宜行气宽胸,选药枳壳、枳实、薤白、陈皮、乌药、安息香、胡荽、薰香等。

4、气滞中焦:脘腹胀满,中空无物,外皮绷急,叩之鼓声,或痞块时隐时现,游走串痛,气过水声,或作呃逆。治宜行气宽中,选药枳壳、枳实、陈皮、砂仁、乌药、木香、香附、红豆蔻、大腹皮、香橼、佛手、薄荷、木瓜、胡荽、甘松、檀香、白残花(野蔷薇花);醒脾开胃用藿香、神曲、菖蒲等。

5、气滞下焦:腰腹胀痛,肠鸣串痛,为瘕为聚,气疝,气淋,气泄、气秘、痛经,经闭等证。可选用乌药、路路通、茴香、艾叶、荔枝核、天仙藤等。

6、气滞咽喉:痰气互结,阻于咽喉,可致“梅核气”。证见咽喉不利,咳吐不出,吞咽不下 ,犹如梅核梗于咽喉。治宜理气除痰,主方四七汤,药用半夏、厚朴、茯苓、紫苏、生姜、大枣。

这个死不了的,现在很多人都有气滞的证,好好调养就可以了,这里就是给你介绍下,具体的询问有经验的中医,以得到最好的治疗,祝你健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