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 杜甫,用‘以意逆志‘的方法赏析。

如题所述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蔡绦《西清诗话》说:“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事实上,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登岳阳楼》正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典范。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只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着心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24
大历三年冬,杜甫携全家流落到了岳阳,有幸登上了岳阳楼,并写下了这首诗。当时杜甫已经57岁了,身体也不好,又是举家漂泊在外,登上这一名楼时的心情当然是悲喜交加,所以诗人说“早就听说洞庭湖烟波浩渺了,现在终于登上岳阳楼观赏它的壮观景色了”,但对一个老病缠身又举家漂泊的人来说,此时登上岳阳楼心中可谓五味杂陈,因此诗人仅用了一联来描写洞庭湖的壮阔“它把吴楚大地分成了两半,日月星辰每天出没在它浩瀚的烟波里”,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写出了其无尽的乡愁“亲朋好友没有一点消息,而我又老病缠身,还举家漂泊在外”,眼前这雄浑壮观的景色更增添了我对家乡和亲朋好友的思念;而最后一联则突出了作者的思想境界:“我虽然老病缠身,又举家漂泊在外,可是边关未靖、国家多难,那里的人们还在经受着战争的蹂躏,我凭栏北望,怎不老泪纵横?”杜甫不愧为“诗圣”,全诗以登楼揽胜之喜开始,以家国多难之哀为终,仅用40个字就说明了自己登楼揽胜的复杂心情和洞庭湖的波澜壮阔,还写出了自己无尽的乡愁和忧国忧民的情怀,的确是大手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