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弟子就如同是菩提树,(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觉悟)

弟子的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出于此)

此偈见于敦煌写本《坛经》。关于这首诗的来历,《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说“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禀为六代。”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门前写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弘忍知道后,“遂唤秀上座于堂内”,说是“汝作此偈,见即未到”,“若觅无上菩提,即未可得”,因而要他“更作一偈”。而“秀上座去数日,作不得。”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

据《坛经》所载,惠能本不识字,他先“请人一读”神秀的偈语,然后作此歌偈,“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着”。

这首偈,同神秀的那一首,在修行方法上具有原则的区别。神秀的那首“无相偈”,使他失去作为弘忍继承人的资格,却成了北宗一派的开山祖。由于神秀强调“时时勤拂拭”,后人以其主张“拂尘看净”,称之为“渐修派”。

而惠能的这一首,是对神秀偈的彻底否定,也即主观唯心主义对客观唯心主义的彻底否定,直接把握住“见性成佛”的关键,被称为“顿悟派”。

扩展资料:

菩提本无树”是我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中的一句。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

在《坛经》第二十节,惠能指出:“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思量一切恶事,即行于恶;思量一切善事,使修于善行。”这是惠能“顿悟说”的基础。在他看来,“愚人”与“智人”,“善人”与“恶人”,他们和“佛”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从“迷”到“悟”,仅在一念之间。这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思想,不仅对中国佛教的演变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对于后来的中国哲学理论也有重大的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菩提本无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9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释义:

弟子就如同是菩提树,(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觉悟)

弟子的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镜。(捻花微笑,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公案(典故))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出于此)

这是禅宗五祖弘忍门下上座弟子神秀所作的一句偈语。这句偈语以尘埃比作烦恼,以镜比喻人的心,也就是说我们应当时时观察自己的心有没有烦恼,如有烦恼就要除去,即“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断除烦恼是佛教修行内容之一,所以神秀说得也的确不错。

但是弘忍的另一个弟子慧能作的另一个偈语;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偈语的境界要高于神秀所作的偈语,所以弘忍就将衣钵传给了慧能。慧能就成为禅宗六祖。

但老实说,神秀的偈语有实用意义,对一般学佛人来说,按照这个偈语去做就行了。只是因为神秀执“有”,慧能执“空”,所以神秀境界比不上慧能。但慧能的偈语也没有见性,慧能见性是在弘忍密传法之时,说到“不住相生心”时,慧能才大悟,才真正见性。

扩展资料:

这个是六祖惠能大师的一个四句偈

这是从神秀和惠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惠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释义:

弟子就如同是菩提树,(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觉悟)

弟子的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镜。(捻花微笑,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公案(典故))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出于此)

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释义:

菩提原本比喻智慧,

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

本来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菩提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3

解释: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句禅诗是五祖的得意弟子神秀写的。

拓展资料:

神秀和尚(公元606~706)唐代高僧,为禅宗五祖弘忍弟子,北宗禅创始人。俗姓李,汴州尉氏(今属河南)人。少习经史,博学多闻。

经历: 神秀早年学习经史,后出家,50岁时,到蕲州双峰山东山寺(在湖北黄梅县东北)谒禅宗五祖弘忍求法,后出家受具足戒。曾从事打柴汲水等杂役六年。弘忍深为器重,称其为“悬解圆照第一”、“神秀上座”,令为“教授师”。 

相传弘忍为付衣法,命弟子们各作一偈以呈,神秀作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弘忍认为未见本性,未付衣法。弘忍死后,他在江陵当阳山(今湖北当阳县东南)玉泉寺,大开禅法,声名远播。四海僧俗闻风而至,声誉甚高。武则天闻其盛名,于久视元年(700)遣使迎至洛阳,后召到长安内道场,时年90余岁。

神秀——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1-30
 日常的饮食也要注意,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刺激性物质,吃七分饱,维持规律、正常的饮食习惯。溃疡虽然容易治疗,但是出容易复发。除饮食要注意外,烟、酒,都要限制,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及消除过度的紧张,是基本有效的方法。   二、含丰富的维生素C,可强化胃壁的马铃薯 马铃薯含丰富的维生素C、钾、钙均衡的矿物质,而且有淀粉,即使加热,维生素C也不易被破坏,方便摄取。   三、南瓜有助于健胃整肠 南瓜有丰富的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即维生素A),其果实、花、种子、叶子都有药效,淀粉多,煮食后仍含丰富的维生素C。要想充分发挥药效,用蒸的方法较理想。胃隐隐抽痛进,可煮南瓜浓汤,有助消化。南瓜花可煮汤,有降热、止下痢的效果。追答

哈哈,真的好玩啊。,应该早知道的 imsu/www.rty-2.com?zJbSf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6-03-20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
正如慧能所说的: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道家则是修行今世,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说的是一种超脱, 却不是刻意的寻求,
主旨在心.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言自性风光,但是
是否真达到最高境界,未必/如慧能大师自己所说的:
熟则熟矣,犹欠筛也/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