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变资产 资产变资本"怎么理解

希望专业,渴望深度

思礼镇涧南庄村有耕地面积843亩,2009年5月6日,230户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在市工商局注册成立了“济源市兴农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758名村民转身变为土地股份制合作社社员,每年坐享700余元的土地股权资本流转收益,年底还有股权分红100元。涧南庄土地股权改革两年多来,外出创业、务工人员达520余人,年创收630余万元;吸引了960万元民间资本投注农业,促进了260亩蔬菜高效园区建设,辐射带动了周边涧北、张村等3000余亩地的整村流转,集聚发展大棚蔬菜,加速了思礼镇区域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2011年,股民人均纯收入12386元,较2010年的10668元增长16.1%,较2008年的8612元增加3774元;居思礼镇第2名,全市第17名。这为全市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改革提供了样本,开创了农村土地股份制合作社的先河。
  一、做法与成效
  (一)参观取经,解放思想。为了做好土地流转及土地股份合作社组建工作,2009年2月,村两委召开了土地流转工作专题会,观看《济源土地流转调查》专题片,学习各级土地流转政策,树立“流转土地、加快致富”的理念。2009年3月,两委干部带领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到轵城镇金河村、新峡村,五龙口镇裴村、莲东等村参观学习,与尝到甜头的农场主及村干部座谈交流,让大家感悟土地流转前后的变化,变疑虑为羡慕,由心动而行动。2009年4月,邀请市农业局农经站专家作《土地流转与农村发展》专题报告会,讲解土地流转及股权改革政策,通过形势分析、典型推介、算账对比等,提高了群众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09年5月,组织全体村民讨论土地流转实施方案及土地招投标程序等问题。
  (二)商议方案,明晰股权。涧南庄村的土地股权改革充分尊重民意,制定了科学民主的工作程序,通过会议表决土地流转及股权改革的提案。一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发放调查问卷500余份,实施方案修改了九稿。二是采取两委成员包组,党员、村民代表及组长包户等方式,入组到户做工作,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统一群众思想。三是召开全体村民动员大会,解读土地流转及股权改革实施方案,讨论股权设置、劳动力转移及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等。四是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为全体村民办理委托流转协议及入社手续,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入股土地由合作社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收益由全体股民平均分配,招标流转了12个土地承包标书,并签订流转合同。
  (三)把握政策,产业驱动。涧南庄土地股权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让不种地的人多得钱,种地的人多赚钱。始终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处理好流入方与流出方的关系。一是让流出土地的农民了解政策,消除误解,放心流转;认识到土地流转不是对家庭承包体制的否定,而是对家庭承包体制的完善和发展。二是社员每年每亩领取87.6元惠农补贴及600斤小麦,年底保底分红100元。三是坚持引导与扶持相结合,为流出方营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益,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四是按产业对全村土地进行了科学规划布局,设立300亩蔬菜大棚区、250亩企业集聚区、200亩高效经济作物区及100亩规模养殖区等四大园区。
  (四)摆正位置,服务主体。土地股份合作社为承包户提供服务优良的创业环境,引导流出土地的农民学习新技术和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知识,培养了一批种植、养殖、加工等农村实用人才,转移了86%的劳动力。一是减免承包大户30%的农机服务费,免收蔬菜种植户两年的土地承包金,村负责园区内水、电、路三通。二是与市农业局蔬菜办结合,聘请市十大道德模范、高级农艺师李进中同志为首席专家顾问,驻村对菜农进行蔬菜种植技术指导,提高菜农的生产技能。三是与市人劳局培训部门结合,争取创业培训指标40人,对有志于独立创业的农民进行免费培训,增强流出土地农民的干事创业信心。四是与济药集团合作,在高效农业园区种植200亩冬凌草。五是扩大养殖小区面积,新增养殖户25户。
  二、启示和思考
  (一)实施股权改革是发展引擎。涧南庄村在股权改革中的实践和探索,核心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载体是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社,目的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入新世纪之前,该村靠村办砖厂、发展规模养猪等,农民收入显著增加,跃居全市前列,但随着粘土砖厂的转型、养猪业的低迷波动,农业的比较效益日趋下降,靠分散在农户手中的人均0.7亩地,受农产品销售、机械作业等问题制约,发展现代农业,很难有质的飞跃。涧南庄村适时组建了农产品销售合作社、农机合作社,进行土地股权改革创新,这既是涧南庄村进行股权改革的社会背景,也是全市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即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进行股权化改革,提高组织带动能力、专业服务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解决原来农户“烙一个馍也得上一回鏊”的困惑,引导全市农业的转型升级,最终实现中央提出的“两个转变”。
  (二)创新发展理念是动力源泉。现在的土地流转关键是流出方不肯流转,涧南庄村根据这一态势,把工作重点转向土地流出方,着力解决流出土地农民的务工、创业问题,股权设置采取“不确地权确股权、利益分红双保证”模式,实现土地权益与户籍相分离,突破了附在农民身上的土地羁绊,灵活解决了因“村民自治”、“增人增地、减人减地”而调地,造成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与实际地块不相符,有证无地和有地无证等普遍现象等问题,做到了干群和谐,土地流转顺利。市镇两级政府对该村“不确地权确股权、利益分红双保证”做法的默许、允许是一种稀缺的资源,难能可贵,它使这种股权改革获得了阳光地位和运作环境,是理性务实政府的过人之举。全市推进土地股权改革的点子要多、胆子要大、路子要宽、做法要新,要鼓励尝试,纠正“油门不灵刹车灵”的风气,力争趟出一条土地股权改革创新之路,与时俱进地赋予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新的含义。
  (三)遵循市场运作是基本经验。要让人看好农业的赢利前景、愿意从事农业、要让农户觉得土地股权改革有利可图、更有保障,这就要真正发挥土地确权改革的推动作用,有必要总结农民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涧南庄村在股权改革中没有死板教条、强迫农民入股,而是结合本村土地承包的历史沿革及管理现状,采取了灵活创新的办法,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让老百姓自觉参与改革,做到形式与实质的统一,为规模经营者提供配套设施及产业发展服务,找到了适应社会发展的生产关系,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股权改革模式,实施效果却比理想化的土地确权更好,贴近实际,为农民所接受,改革过程无一上访告状,干部满意,群众称心,密切了干群关系。这相对于有关土地确权理论设计的模式,易于操作,成本要低,风险要小,效果要好。这些都源于“生产力标准”,是全市土地确权改革时必须把握的基本原则。
  (四)股民持续增收是检验标准。涧南庄村干部思想解放,认识到位,观念先行,谨慎实践,通过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引导村民从事运输、饮食服务业等,增加工资性、财产性收入,实现农民稳定增收,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8612元增加到2011年的12386元。正如76岁的村民王敏周所说:“加入土地合作社,就好像把土地存进了银行,既能保证吃粮,年底还有分红,真好!”这是对土地股权改革成效的最好解释。涧南庄村通过土地股权改革,成功解决了土地流转最难办的事:流转后农民干什么,农民收入能否得到保证等问题,这是检验土地股权改革成功与否的“试金石”。土地股权改革激活了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内生原动力,探索了一条流出土地的农民“稳得住、能致富”成功之路。全面推行土地股权改革还要设立产权基金,产权抵押融资尝试保护价,实行改革风险基金“兜底”,给先期参与产权改革试验的农民吃一颗“定心丸”,降低改革风险,确保农民收入有稳定的预期值。追问

我希望个人的总结,不要复制黏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1-10
比如说,农村土地是一种资源,如果对其进行了确权登记,办理了产权证,那它就变成了一种资产,农民可以利用土地资产进行抵押融资那它就变成了资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