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如题所述

很多大学生都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出门走两步路就喊累,不愿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嫌没有座位,站着太累了,经常乘坐出租车。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坚持体育运动

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可以从体育锻炼开始,体育锻炼主要是树立目标,不断增加自己的运动量,定时训练,非特殊的情况从不缺勤。体育运动的同可以自我提示,不断告诉自己保持耐心,不怕困难,增强信心。如果可以坚持每天进行体育锻炼,说明个人的意志力还是比较强的,生活作息比较规律,吃苦耐劳的精神自然而然就会培养出来。

2、假期参与劳动

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大学生在假期参与社会劳动,可以让大学生感受劳动人民的不容易,在不断劳动中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可以让大学生在假期参与家里的家务,比如说每天拖一遍家里的地板,打扫家里的卫生,只要能坚持一个寒假或者一个暑假,吃苦耐劳的精神就可以培养出来。同时也要树立艰苦奋斗的意识,所谓的艰苦,就是不把钱花在奢侈的地方,可以改善生活,但是不能铺张浪费,把钱完全用于娱乐消费。所谓的奋斗,就是要在学校努力学习,而不是终日将时间花在游戏上、休闲娱乐上,在学校虚度光阴。

3、参加各种竞赛

参加各种大学生竞赛活动,可以在比赛中认识自己的不足,尤其是一些全国性的竞赛,都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很难全程参与,在比赛中能取得名次的,都是经历了千难万险,克服了各种困难。经常参与各种竞赛,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久而久之,吃苦耐劳的精神就会树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1-09
吃苦耐劳是一种精神,同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吃苦耐劳是一种习惯,是人意志品质的表现,道德修养的表现;吃苦耐劳更是一条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古往今来的成功者多具有这一优良的品质。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需要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才能胜任未来的发展需要。
一、在大学生中营造吃苦耐劳的文化环境
(一)进行吃苦耐劳的大力宣传
高校可以设立校、系、班三级宣传网络,在全校学生中宣传吃苦耐劳精神,向全校学生灌输培养吃苦耐劳精神的重要意义。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宣传办公室,出版专门的报刊、海报。系内、班内设立专门的宣传区域,以班级为单位可以定期召开主题班团会,充分发挥班集体互助学习、朋辈影响作用。每班选拔一名信息联络员,定期汇总上报本班同学参与吃苦耐劳实践活动的情况,可以将学生的吃苦耐劳实践活动计入学生的档案。
(二)树立吃苦耐劳精神的典型
在高校广泛开展吃苦耐劳实践活动,教育工作者要注意选拔树立吃苦耐劳精神的典型。让典型带动身边的同学积极参与到劳动中,培养自身的吃苦耐劳精神。典型的选树一定要具有代表性,选出的典型要具备参与实践活动的高度热情,要在活动中看到他们的收获和成长,较为突出的表现出实践活动前后的变化,要让身边的人切实的看到吃苦耐劳精神已经根植在了所选树典型的学习生活中。[1]
二、在高校建立三条通联机制
(一)学校之间的通联
学校之间的通联可以有横、纵两个方向,横向是指高校之间的交流,可以交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经验,好的做法等。纵向的通联指的是要将学生的吃苦耐劳教育系统化,大学要延续学生小学、初中、高中的培养目标,制订适合大学生实际的培养机制。让学生的吃苦耐劳活动经历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始终,让他们在走入社会之前得到充分锻炼,进入社会后能够看到吃苦耐劳教育的作用和效果。
(二)学校和社会的通联
大学是小社会,在大学能够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但大学毕竟不是社会,学校要为学生开辟、搭建接触社会的机会。让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与敬老院、福利院、环卫部门建立联系,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劳动的快乐、劳动者的光荣,切实体会劳动者的辛苦,潜移默化的进行吃苦耐劳教育。高校大学生就业现在已经成为了衡量高校教学质量、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让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建立与社会的联系,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学校与家庭的通联
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家庭教育能够深深的影响一个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说的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作为大学生,虽然多数时间要在学校住宿生活,但我们万万不能忽视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学校要与家长及时的沟通,更好的了解学生,老师要与家长协调统一,不要出现教育尺度不统一的情况,老师和家长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劳动锻炼机会。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可以说个性突出、思想前卫,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作为家长切记不要太过溺爱,要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要让孩子学会独立。
(四)学校与用人单位的通联
现在高校人才培养指向的是市场需求,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素质较高、专业能力过硬的学生是每一所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那么,要想锻炼学生,让学生真正具备这些要求,就需要学校为学生搭建一个与企业链接的平台。让学生在企业中感受、学习,在毕业之前能够完成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学习的转变。高校要加强和用人单位的联系,为学生多联系,联系一些好的用人单位,这样既能解决用人单位缺人的问题,又能让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得到更好的锻炼。[2]
三、广开实践渠道,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精神
实践可以检验真理,实践能够让青年人迅速成长,高校要想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就要为他们提供环境,环境就是所说的实践渠道。可以说能够为大学生提供的锻炼渠道是很多的,在校内可以设置勤工助学岗、志愿奉献岗,为学生搭建思想教育平台。在校外可以联系用人单位,为学生搭建专业技能平台。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要注意记录自己的实践感受,同时要定期开展经验交流,分享每个人在实践过程中的经历。
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锋,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需要意志品质的磨炼,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要进一步探索吃苦耐劳教育的有效途径,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机制,逐步让吃苦耐劳精神深入学校、深入班级、深入每个学生内心之中。[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3-06

在我看来,教育改革不论走到那个阶段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和施教方式最终都不能丢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奋上进的精神品质。我不赞同违背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所谓“魔鬼”训练、军事训练,拓展训练,以及过激的,有些残酷的励志教育活动。也不赞同溺爱式的温室培育,园林式栽培与设计。

当前,我们的青少年一代的吃苦精神缺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少孩子在学习生活中表现的矫情、自私、懦弱、拈轻怕重。还有不少孩子表现的自私、霸道,责任感缺失。许多大学生毕业后难以找到工作的原因就在于高不下低不就。大事干不来,小事做不好,眼高手低,贪图享乐。要么嫌工作太苦、太累,要么嫌工作环境不好,条件太差,薪水太少。人人都想干-个既轻松环境条件又好,工资待遇还高的工作。


吃苦耐劳是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必须具备的基本的品质之一。“黄金需要红炉炼,细玉需要妙手磨”“千锤成利器,百炼成纯钢”,对青少年一代必要的历练是一定不能少的。

有调查显示:那些在事业上有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品质,那就是对事业有忘我的献身精神,有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而那些年少聪明却终究一事无成的人,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意志薄弱,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消极地等待良好环境和机遇。所以,耐挫折能力和吃苦精神,是一个人能否立足社会走向成功很重要的品质素养。


但在现实教育中,我们却往往忽略了对孩子吃苦精神的培养。一定程度上说,我们现在所进行的教育非常类似于“温室培育”。大家都知道,设计温室目的就是人为的给花的生长创造一个适宜的牛长环境温室中的花草在生长中是需要人为的照料,一旦离开这种照料,离开了温室,就很难适应大自然的环境。而我们教育正是这样进行着。我们总希望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总希望孩子生活得更好,学习得更好。于是,我们在爱的名义下,伸出手来做着许多包办代替的事情。导致的结果是学生过分依赖家长、老师,不能独立学习,不能主动思考,不愿也不会自主探索。在孩子的升学与择校上,许多家长甚至丢下家务,放下工作,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下,全力照料孩子的饮食起居,为孩子的学习、考学服务。这样,学生被强制在学校、教室、书本和习题的狭小范围内,“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结果是不会交往,不愿合作,封闭、自私。这样的温室培育使学生一旦离开学校,一旦离开家长、老师的策划、设计和悉心照料,就难以适应社会,抵御不了风吹雨打,自控能力,自理能力和受挫能力越来越弱,一旦走向社会独立生活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第3个回答  2022-03-04

你好,关于大学生吃苦耐劳方面的争论,许许多多,当然,网络上也有很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而我认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就要拥有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像我们的先人一样,他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依然能够完成自己的学业,并且还可以与腐败政府和敌人作斗争,在那个年代,他们吃不饱,穿不暖,一天都可以说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然而,就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他们依然可以做到与时俱进,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得不说,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去模仿与学习。

可以说,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是时代所关注的焦点,是国家所提出的一个热点话题,如今,一个国家的未来都是掌握在大学生的手中的,前不久,电影院在长津湖上映之后,陆续又上映了他的第二部水门桥,影片中,战斗发生在抗美援朝的时代,为了阻止美军发往朝鲜的货物在水门桥可以顺利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人冒着冰冷刺骨的风雪,在饥寒交迫的环境之下奋力斗争,它们不怕严寒,不畏饥饿,不知中了多少枪,在意志的顽强支持之下难以倒下,他们有多少人是被饿死的?他们有多少人是被冻死的?当然,也有很多人是死在艰难的任务之中,在一颗一颗子蛋,一束束炮火之中所倒下。当然,这不单单只是一部电影,他也是有真实的故事所改编而成的,同时,他也是过去共产党最真实的写照,他们的这种不畏艰苦,顽强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让,每一个中华儿女为之潸然而泣下,让每一位大学生都值得为之而感叹。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像革命先烈一样,即使做不到视死如归,为国捐躯,但也要做到持之以恒,吃苦耐劳的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同时,心中怀揣着一颗爱国梦,一个为国争光的梦,让自己的明天因为吃苦耐劳而变得更加美好。

第4个回答  2016-01-24
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但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生长在温室里,大多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衣食无忧的生活。他们大多数不懂得生活的甘苦,没有经受人生的磨难。如今培养中职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已成为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一、分析中职学生现状
  现在的中职学生很抢手,有的还没有毕业就被预聘一空了,可是最让老师和企业头疼的是有相当多的毕业生在企业里干不了几天,就辞职走人了,他们受不了一点苦,没有坚定的意志。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劳动素质差,眼高手低,大事做不成,小事不愿做,更不肯认真地去做工作。一些家长对学校也心生抱怨,就业方面的负面影响也波及了招生工作。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应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提高办学效率,以就业引招生,以招生保生存。
  当今的用人单位对中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出色的技能,还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即吃苦耐劳、就业适应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从用人单位可以看出,学历不再是首选,学生能否吃苦耐劳越来越受到重视。由此可见,我们中职学校在重视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亟待加强对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
  二、端正思想认识,理解吃苦耐劳的重要性
  吃苦耐劳是获取成功的秘诀,是每一位渴望走向成功的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条件。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哪个领域,想要取得好的成绩,吃苦耐劳都是必不可少的,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付出艰辛的努力,成功才会垂青于你。中国人最喜欢讲的一句励志的话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流传很久的至理名言精辟地概括出了吃苦与成功之间的必然关系:吃苦耐劳是成功的秘诀。
  那些能吃苦耐劳的人,很少有不成功的。这是因为苦吃惯了,便不再把吃苦当苦,能泰然处之,遇到挫折也能积极进取;怕吃苦,不但难以养成积极进取的精神,反而会对困难挫折采取逃避的态度,这样的人当然也就很难成功了。
  三、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
  利用班级、学校活动创造一个人人都应吃苦耐劳的氛围,在班级活动中激励学生应多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在活动中要乐于吃苦,自觉地向学习中、生活中、劳动中、体育锻炼中的困难作斗争,勇于自我挑战,使学生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具体途径如下:
  1.在军训中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
  军训的日子虽苦,却像咖啡一样可以品尝出浓浓的滋味。军训的内容与强度以能让学生接受并能深刻体会、学习到坚持与吃苦的毅力为佳,时间安排上我认为15至20天为宜。军训期间严格要求,要使所有学生都坚持下来,磨炼其意志,增强其吃苦的毅力。
  2.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
  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必须要付出泪水,刻苦努力,学习是需要吃苦的,学生是否有吃苦耐劳精神是搞好学习的前提。因此,我校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吃苦耐劳精神。我们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学习目标,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其次,通过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再次,培养学生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最后,从学生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小事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实训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
  实训过程是职业学校学生培养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大好时机。学校制定了严格的实训管理制度,对学生的实训课明确要求,实训期间,每位同学必须坚持在自己的实训位置上,认真实训,完成实训任务,不能因为学生怕脏怕累而放松要求;学校要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学生实训成绩,由实训效果、纪律、态度和表现组成。在实训表现中,要求学生在实训中能勤学苦练,精益求精;要求学生保持实训场地的卫生清洁,值日生每天三次打扫实训车间,保持实训车间全天候的清洁。
  4.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
  体育教学环境在室外,风吹日晒,尤其是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学生要经受大自然的考验;而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学生要承受身体的疲劳与肌肉的酸痛,这对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无疑是最好的实践与锻炼。这为我们的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尽快适应企业的生活、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达到成功的彼岸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5.在日常行为习惯中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
  俗话说:“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人生。”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性格,需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做起,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也是如此。学校为了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开展了形式各样的吃苦耐劳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和卫生评比活动,以这些最起码的生活和劳动习惯为突破口,努力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
  总之,在探索中职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时,我们应该胆大心细地进行实践,在全校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更好地促进班风、学风、校风,促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不断创新和发展,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并能自身不断发展的高素质技工人才,同时使学校发展提升到一个新台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