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最经典的七副对联,受益匪浅

如题所述

1、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太虚幻境
  在《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游历太虚幻境,见一幅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作者深意:宝玉原是神瑛侍者,“下凡造历幻缘”,但是一入尘世,也就迷在俗中,迷在俗中就难免造业,甚至还有可能业大下地狱。宝玉是上界天人下世,根基大,神不想让他毁在人中,故而让其游历幻境,启发其悟性,提醒其不要忘记人生根本。这幅对联就是告诉宝玉:世人认为的“真”并不一定是真正的真,人认为的“假”并不一定是真正的假,不要迷在常人之中,忘了自己真正的家,“反认他乡是故乡”。
  对我们启示:把假当真,则真的便成了假的了;把没有的视为有的,有的也就成了没有的了。正如鲁迅在《集外集拾遣·〈绛洞花主〉小引》中所言:“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副对联阐释了“假”“真”“有”“无”的哲理,似是对读者在读《红楼梦》时的一种提醒,切忌穿凿;同时,给人们认识和思考复杂的人生以深刻的启迪。

2、身后有余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
  ——“智通寺”门联
  这是《红楼梦》第二回里的一副对联。曹雪芹借贾雨村之口,对智通寺的门联感叹道:“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这副对联的意思是:利欲熏心的人所聚敛的财物多到死后还有剩余,却依然贪得无厌,不想收手;他们非得头破血流,乃至走投无路时,才想到回头,但已为时过晚。
  作者深意:智通寺的一副联语,是封建地主阶级的绝妙写照,也预示出全书的发展趋向。最后荣宁二府的破败荒凉,不禁令人想起这"门巷倾颓的破寺;而荣宁二府的老爷少爷们的归宿,从这个无依无靠的老僧身上,不呃看到了它的投影么!第二回书便出现这样一幅寓奇意于寻常中的对联,是可看出作者在结构安排中的苦心的。
  对我们启示:这副对联的特点是语浅而意深。所谓语浅,是指联中的两句话通俗易懂,明白如画,语意谁都可以理解。所谓意深,联中所指并不仅说说道理而已,它的深层意思在于:一是联中的“忘缩手”“想回头”,词意深远,耐人寻味。它是深于阅历、深谙世道者毕生惨痛教训的经验总结。

3、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宁府上房联
  这副对联映衬着这样一个环境,描绘了贾宝玉当时是这样一个心理状态——《红楼梦》第5回这样写道:“当下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副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
  作者深意:这里一画一联,画的内容取材于六朝无名氏《三辅黄图·阁部》所载故事,而这副对联说,懂得人情世故就是学问,有一套应付人情世故的本领也就是文章。这样突出地勾勒了贾宝玉所处环境的特点,以及贾宝玉对所处的典型的环境的态度,从而更为形象地凸现了贾宝玉的思想情操,充分显示了这个封建叛逆者的性格特点。
  对我们启示: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文辞精美,言简意赅,意味深长。所讲修身处世之法,如果把它从《红楼梦》这部小说中的具体情节中抽出来,单独予以品味,并把人情世故提升为一门交际学问来研究,则大有文章可做。这副对联不能不说是千百年来人们凝聚成的处世哲学的形象概括。

4、嫩寒锁梦因春冷 芳气袭人是酒香
  ——秦氏卧房题花联
  《红楼梦》第5回这样写道:“说着大家来至秦氏房中。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下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作者深意:这是一副题画联,画称为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这里描绘秦可卿卧室的陈列:有皇帝、太后、贵妃、公主等等人物用的摆设器物,有名画家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器物又多为"香艳故事",再配上这一对联,更显秦氏卧房的奢华和香艳无比.用在秦氏卧房,起着点明卧室情景的作用,创造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情思和氛围,突出和渲染了所描写的特定人物和环境。

5、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
  ——沁芳亭联
  此为《红楼梦》第十七回。主要内容:宝玉痛悼秦钟。大观园造成,因闻塾师赞宝玉对对联有歪才情,贾政带门下清客参观大观园时便带上宝玉,命他为大观园各处景观拟匾。在贾珍的引领下,贾政同宝玉在众清客的陪同下一同参观大观园,并为园中题匾额和对联。因众人知道贾政有意要借此机会试宝玉,便有意用一些俗套来敷衍。在这次的游园中,贾政对宝玉题的匾额和对联虽加指责,但心中比较满意。
  作者深意:水随堤岸蜿蜒而曲折,堤上栽满杨柳,倒映入水中,所以说“柳借三篙翠”,“三篙翠”是说水既深又绿,用划船的篙作为度量单位,富自然意趣。这样,把堤柳和水中倒影之柳融为一体,很是巧妙。沁芳是个大隐喻,暗示众女儿的美好,又关联“花落水流红”即众女儿的悲剧命运。

6、座上珠玑昭日月 堂前黼黻焕烟霞
  ——荣禧堂联
  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 这是荣国府正堂中所挂的乌木联牌上用錾(音赞)金字镶出来的对联,题明是东安郡王的手书,为林黛玉初入贾府时所见。《红楼梦》中,荣禧堂是荣国府的中心建筑。
  作者深意:这一联是荣禧堂环境描写的细节部份,和室内外其它装潢摆设一样,都可以看出这个历时百年的“钟鸣鼎食”之家,完全是依仗着皇家官府势力的荫庇扶持,才享有如此显赫荣耀的社会地位的。它特地从前来投靠贾家的孤女林黛玉眼中看出,在艺术上尤有安排,可见作者的独具匠心。对联是王爷给题的,还客气地称“弟”,可以想见贾家当年势力多么煊赫。

7、宝鼎茶闲烟尚绿 幽窗棋罢指犹凉
  ——潇湘馆联
  《红楼梦》第十七回的对联,这是宝玉为潇湘馆吟成的诗句,元妃省亲,贾府倾尽数世累积来建造这座天上人间诸景备的旷世园林。而元妃自省亲以后再也不曾踏足于此,本该尘封的园林在她的旨意下成为姐妹们栖身的安乐之所,良辰美景奈合该有如花美眷来相配的,不至于萧条冷落了这一园的春色。
  上联言宝鼎不煮茶了,屋里还飘散着绿色的蒸汽;下联称幽静的窗下棋已停下了,手指还觉得有凉意。这绿色的蒸汽,显然是翠竹的遮映所致;这凉意,也是因浓荫生凉之故。可谓视角形象与触觉感知二者俱兼。联中的“茶闲”“棋罢”用得绝妙,吟诵此联,由景及情,由物及人,在贵族家庭中生活的公子哥儿和小姐们那种闲情逸致之情态,似映入眼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1-30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太虚幻境联
对联所言,把假当真,则真的便成了假的了;把没有的视为有的,有的也就成了没有的了。这副对联阐释了“假”“真”“有”“无”的哲理,似是对读者在读《红楼梦》时的一种提醒,切忌穿凿;同时,给人们认识和思考复杂的人生以深刻的启迪。

身后有余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
——“智通寺”门联
写的是因身后已有余财仍不罢休,直到碰得头破血流时才想到要回头,语意谁都可以理解。它的深层意思在于:一是联中的“忘缩手”“想回头”,词意深远,耐人寻味。它是深于阅历、深谙世道者毕生惨痛教训的经验总结。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宁府上房联
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文辞精美,言简意赅,意味深长。所讲修身处世之法,如果把它从《红楼梦》这部小说中的具体情节中抽出来,单独予以品味,并把人情世故提升为一门交际学问来研究,则大有文章可做。这副对联不能不说是千百年来人们凝聚成的处世哲学的形象概括。

嫩寒锁梦因春冷,
芳气笼人是酒香。
——秦氏卧房题画联
画上题联,联须紧扣画意。上联意为春寒轻微,春睡沉沉,锁于梦乡;下联道是人被酒的香气所吸引。这副题画联与画和室内的陈设是何等的相辅相成。这副对联不仅对仗工整、平仄合辙,更为重要的是:用在秦氏卧房,起着点明卧室情景的作用,创造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情思和氛围,突出和渲染了所描写的特定人物和环境。

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
——沁芳亭联
上联写的是波光澄碧,似是借来了岸柳的翠绿;下联道的是水质芬芳,好象这一脉之水,分得了隔岸的花儿香气。把水色、水质、四周环境氛围糅合在一起来写,构成一幅柳映溪成碧、花落水流红的极富诗意的画面,怪不得赏景的众文人称赞不已。

座上珠玑昭日月,
堂前黼黻焕烟霞。
——荣禧堂联
这副对联就是对这个“钟鸣鼎食”之家最为生动形象的描绘,这是紧扣着《红搂梦》对荣府的显赫荣耀的社会地位所设置的艺术妙笔。全联对仗工整,立意优雅,文辞佳丽,形象地刻画了达官贵人所追求的情趣和世界观,是为《红楼梦》创作主旨服务的佳品。

宝鼎茶闲烟尚绿,
幽窗棋罢指犹凉。
——潇湘馆联
上联言宝鼎不煮茶了,屋里还飘散着绿色的蒸汽;下联称幽静的窗下棋已停下了,手指还觉得有凉意。联中的“茶闲”“棋罢”用得绝妙,吟诵此联,由景及情,由物及人,在贵族家庭中生活的公子哥儿和小姐们那种闲情逸致之情态,似映入眼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