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天有时,地有气,材有学,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谈谈古代设计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如题所述

尚法天地,天人合——浅析“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 在中国第一部有关设计的理论著作《考工记》中明确提出了一种注重内在统一、顺应大局、与自然相融合的设计思想,其中讲:“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①“天有时”指天有季节、气候、时令的变化;“地有气”是指地理条件有不同,自然规律有差异;“材有美”是指材料有其自身材质的美;“工有巧”指人有创造能力和工艺技巧。意思就是说顺应天时、适应地气、巧用材料、适宜工艺,四者有机的结合,可以产生好的设计物品。它指出了天时、地气、材美、工巧是设计优秀物品的四个要素,它是一种“大”的设计思想、“和”的设计观念,一种“尚法天地,天人合一”的设计观。 “天时”指季节、气候因素。设计思想要顺应时代的变化才有可能设计出好的器物。人类社会历史是不断前进、发展变化的,时代变更,社会的物质生产条件、思想观念、审美意识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辨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人们的意识,而意识又反作用于生产力。设计的发展也是如此。 在工业社会初期,机器生产技术水平不高,主要是满足人们对物品的大量需求,因此强调功能的需求,如“现代主义”(功能主义)设计风格则是强调形式的简化,突出材料和功能的表现,忽视了装饰的表现和审美意识,如阿道夫·卢斯(Adof Loos 1870-1933奥地利建筑师)在他的论文《装饰与罪恶》中就明确反对设计追求装饰的趋向,阐述理性主义设计理论,认为设计应以实用为主,认为设计的物品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的功能特点之美为美,认为装饰是罪恶的。②无独有偶,德国工业联盟重要成员,现代主义设计的代表人物之一、设计艺术教育家、包豪斯的重要成员、著名建筑设计师米斯·凡·德·罗(Mies Van Rohe 1886-1969)宣传现代设计理论,认为设计应立足“少即是多”的功能主义美学思想。③而由于看到时代进步,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的一面,“后现代主义”则强烈指责了现代主义忽视产品装饰表现的理念,极力主张装饰个性化,审美情趣等。 时代向前发展,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审美也是不断变化的,审美积淀循环往复规律、审美意识流变的回复,设计随时代的变更而有规律的变化,呈现多样性,只有顺应“天时”才有可能作出好的设计。 “地气”指地理条件,自然规律的作用。《考工记》中强调不能违背大自然的规律。④地域的差异、地理条件不同会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习惯,工艺设计也是深受其影响。以建筑设计为例,中国南北建筑差别也很大,北方多穴居,是因为要适应北方气候条件,地下水位较深、降水少,土质常处于干燥状态,典型的建筑如陕北的窑洞。南方气候,较为潮湿,地下水位较高,就不适宜穴居,因此由巢居进化到到地面建造房屋。古埃及多巨石建筑,宫殿、陵墓等建筑主体结构都是石材,而中国建筑多砖木结构,地域的差别,不同自然条件作用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在设计风格上往往大相径庭。 地理条件不同,导致人们的审美观念也有所差异,我国北方普遍粗犷豪放为美,而南方多以妩媚细致为美,因此人们在对待设计物品的评价上也不尽相同。东西方的审美都呈多样化的特点,但对比起来也是各有特色,西方注重理性,东方注重感性,表现在绘画上西方绘画多写实,东方绘画则多讲究意蕴,多写意,因此设计要考虑地理条件不同而进行适宜的设计。 “材美”指工艺材质的性能条件,材料是直接关系设计美能否体现的物质载体,是设计美的第一要素。在设计中材料是艺术和工程技术选择运用的基础,它的物理性能、机械性能在不同的使用条件下发挥不同的材料特质美。回顾人类的造物史,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与运用都是科技发展的阶梯型跨越,会导致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 原始社会的石器设计: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经过人们的长期探索,采用磨制技术,先打制成石斧、石刀、石铲等工具粗坯后再进一步加工,使器物更加规整,尖刃更加锋利,表面更加光洁,更加符合使用的要求,在石材的选择上已十分注意时才的硬度形状和纹理的选择,而今过长期的观察、揣摩和实践,人们的审美意识得到了初步的启蒙和发展,发现并掌握了诸如对称、节律、均匀、光滑等多种形式美的规律并自觉地应用到设计之中。 奴隶社会的青铜设计:青铜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加入铅锡以后,熔点降低。硬度增高,容易掌握铸造过程,可以铸造出需要的坚硬制品,如武器、酒器、水器、乐器、工具等。后来在制造工艺上,出现失蜡法,装饰上出现金银错,而由于生产力限制在这个时代的设计则较多是规整的。 封建社会设计:生产力的进步使得设计也蓬勃发展,建筑上采用石头或木材,建筑物开始高大耐用,建筑风格也趋于多样化、成熟化,生产力的进步也使得人们更加注重装饰品的设计。 原始社会的石器,陶器,奴隶社会的青铜器等的设计都是简洁明了,注重于用。 而封建社会的设计由于生产力的进步则是在用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美的享受和装饰的作用,工业社会以后材料的多样性,充分显现,各种合成材料为设计达到新的高度提供了物质保证。 设计产品的材料有的隐藏在产品的内部,不与人的感官直接接触,有的则显露在外表,以他们特有的质感和加工处理后的表面效果,结合产品的结构特征,赋予产品的外在形式以不同的审美功能。⑤所以材料与设计物品的结构功能审美感受等有着紧密地联系。 “工巧”是设计产品是否优秀的最后一个决定条件,“工”是人的劳动创造和技艺。《考工记》总结了当时各种工艺品的制作技艺,强调了技术的重要性。“天时”、“地气”、“材美”是自然条件,属于客观因素,而“工巧”是技艺条件属于主观因素,在各个优秀的设计中设计师都充分发挥了工巧的因素。以建筑为例,天坛祈年殿,造型优美,艺术处理十分高超,祈年殿前庭地面比园外高四米多,加上三层台基使祈年殿基面高于园外地平十米以上,这个高度使得人们在穿过茂密的参天古柏林后,顿然又超凡出尘、与天相接之感。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技艺也十分高超,其中的“借景”手法在《园冶》(计成、明)一书中总结为五种方法:“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其手法高明不可言喻。“工巧”在现代设计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各个著名的设计中的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俄国设计师塔特林为第三国杰设计的纪念塔采用通透的钢架螺旋上升,抽象且富有动感,隐喻革命的胜利,风格新异,表现手法高超,充分体现了“工巧”在设计中的作用。 设计以客观供自然及其规律为基础和前提,通过人的技术活动使人的目的性与自然规律达到一致的创造活动。它要从人与自然的整体系统来考虑设计,“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就是设计中要包含的由人到社会、人到自然、人到环境的思想,投身自然,与自然融合,“象法天地”、“师承自然”,把“天人合一”的整体世界观与审美观应用到设计思想和设计实践中,就会作出优秀的设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18
结合天有时,地有气,材有学,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844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