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与黄金的价值区别在那。

人民币与黄金的价值能不能痕量

  黄金很早就被人们看作财富的象征,古来就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说法。但实际上“金银天然不是货币”。因为黄金就其使用价值来讲,与铜、铁、小麦、棉花等等物体一样,仅仅是可被人所利用的自然物质,但由于黄金特有的金属特性:数量较少,生产需花费较多劳动,价值昂贵,又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不易腐蚀,便于分割和携带等,这一切都决定了黄金同白银一起,成为人类商品社会中最适宜充当货币的商品——即一般等价物。

  黄金在货币体系中发生作用,最早可追溯到16—18世纪被各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所广泛采用的金银本位制或复本位制。复本位制分两种形式,一种是金银两币按其各自实际价流通的“平行本位制”,如英国,金币“基尼”与银币“先令”,就同时按市场比价流通;另一种是两币按国家法定比价流通的“双本位制”或“两币位制”也即通常所称的“复本位制”。美国和欧洲大陆国家曾采用这种制度。复本位制是不稳定的货币制度,由于“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法则作用,经常使商品价格和交易处于混乱状态。从19世纪起各国相继放弃金银本位,如英国,于1816年颁布铸币条例.发行金币,1823年英国的银行券开始可以兑换金币;实现了真正的金本位制。欧洲一些大陆国家也于1878年停止银币的自由铸造,由复本位制转向“金本位制”。

  到19世纪后期,西方各国普遍采用金本位制,于是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本位制。传统的国际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货币体系的基础。广义的金本位制还包括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金本位制的特点是:(1)由国家以法定重量和成色的黄金铸成金币,在市场上流通,其它金属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金币或等量的黄金;(2)准许黄金自由买卖、储藏和输出入国境,私人持有的金块可以交给国家铸成金币;(3)国家的货币储备和办理国际结算都使用黄金;(4)外汇汇率由各国货币含金量确定,汇率波动受黄金输送点限制;(5)各国国际收支通过“物价与现金流动机制”自动调节,金融当局无须干预。由于金本位制的这些特点,可以保证货币汇价的稳定,促进了国际贸易的顺利开展,由于国内货币发行受到中央银行所拥有的黄金储备的约束,不会出现过分的通货膨胀;对于国际收支也能起到调节作用。但同时金本位制也有其不利之处,最致命的缺陷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础不稳定.黄金存量的增长跟不上国内生产和流通的不断扩大以及社会财富的快速增长,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货币基础的矛盾日益尖锐;其次是它往往使—国的国内货币政策取决于黄金流出还是流入,有可能出现由于黄金的流出,即使对外贸易收支已陷于逆差,仍不得不采取紧缩政策;或由于黄金流入而被迫采取膨胀政策的情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参战国纷纷停止银行券的兑现并发行不可兑现的纸币,同时禁止黄金出口,金本位制终于崩溃。一战后,1922年在意大利召开的世界货币会议上,决定采用“节约黄金”的原则.除美国实行金本位制外,英法实行金块本位制,其他国家多实行金汇兑本位制。”金块本位制的特点是:国内不流通金币,只发行代表一定重量黄金的银行券,银行券只能有限制地兑换金块。而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其主要特点是:银行券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和金币,只能兑换外汇。该国货币一般与另一个实行金本位制或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的比价,并在后者存放外汇或黄金作为平准基金,从而间接实行了金本位制。实际上,它是一种带有附属性质的货币制度。当然,无论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都是削弱了的金本位制.很不稳定。而这种脆弱的制度经过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终于全部瓦解。

  二战后,为建立一个统—的世界货币体系,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有美、英、中、法等44国代表参加的世界货币金融会议上,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史称、“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是;(1)以美元为国际货币结算的基础,美元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2)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制定了35美元1盎司的官方金价),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可按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3)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1%上下幅度波动,各国央行有义务在超过规定界限时进行干预。至此,美元取得了等同于黄金的地位,成为世界各国的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金汇兑本位制的一个变种)的建立,对二战后扩大国际贸易往来和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体系本身的致命缺陷——美元的供给刚性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即特里芬两难,Triffin Dilemma)。到了60年代—70年代.随着连续三次美元危机的爆发,美国被迫放弃美元兑换黄金的政策,各西方国家货币也纷纷与美元脱钩。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在随后召开的牙买加会议上(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了以浮动汇率。国际贮备资产多样化、多个国际结算货币的牙买加体系。这个体系从根本上来说.是国际金融动荡的产物;缺乏完善的调进机制,国际货币关系仍然困难重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0
  从以上对国际金融体系发展的简述可以发现,黄金在历次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发展变化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体现为:(1)是世界性的国际储备;(2)在金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下,对汇率的变化影响很大,对国际结算、国际贸易支付、国际收支的调节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3)也是各国货币信用体系的基础。但随着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发展,黄金的地位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首先,各国储备资产中货币储备——美元的大量增加,使黄金在国际储备中的地位大大下降;其次,一些主要工业化国家于1961年建立了黄金总库,通过稳定黄金价格来稳定汇率;第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第一修正案决定建立特别提款权帐户(SDRS),以弥补现有的储备资产,实际上使黄金的份额相对减少;第四,1968年出现的黄金双重市场,私人和官方黄金交易分开进行。

  而在1978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第二次修正案上,更较大地改变了基金章程中的黄金地位。首先,黄金不再是货币平价的共同单位,也不作为特别提款权的价值单位,取消了黄金官价;第二,禁止重新确立固定的黄金价格,基金组织不再干预黄金交易的市场价格,也不建立固定价格;第三,取消了必须用黄金向基金组织进行往来结算的规定,任何使用黄金作为支付手段的须经绝大多数成员国投票赞成。这一决定,大大地削弱了黄金在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从此开始了黄金非货币化的进程。尽管如此,现在断定黄金将彻底退出金融领域还为时过早。到目前为止,全球仍有相当数量的黄金存在于金融领域,发挥着货币的某种职能。黄金仍是世界重要的储备资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有上亿盎司的黄金储备,世界上许多中央银行的国际储备资产都有相当一部分为黄金,各货市集团,如欧洲货币体系中也有相当的黄金储备(见下表)。根据英国黄金矿业服务公司的研究结果,1997年全世界官方持有的黄金储备达到3.19万吨,占黄金存量的23.7%。私人投资耗用黄金2.42万吨,占比18%。两项合计为5.61万吨,占比41.7%。基于以上一些因素,有理由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黄金并不会真正退出历史舞台,实现完全的商品化。今后黄金在国际货币金融中的作用和地位仍是十分重要的。
第2个回答  2013-10-20
一个方便、一个不方便携带、而且本质是不一样滴、
第3个回答  2013-10-20
不能痕量
第4个回答  2013-10-20
一个轻一个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