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春

如题所述

释义:1、立春的俗称,是春回大地的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

目录

1词语

2历史渊源

▪ 打春牛

▪ 打小锣

3风俗解读4同名话剧

5同名课文

1词语编辑

拼音:dǎ chūn

漫画:打春

英语:spring begins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

2、旧风俗,指立春那天用鞭子抽打泥做的春牛以祈丰年或是敲打小锣、竹板等,唱着歌词,挨户索取钱财的习俗。[1]

示例:宋晁冲之《立春》诗:“自惭白发嘲吾老,不上谯门看打春。”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立春》:“立春前一日……置春牛於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

(1)立春(旧时府县官在立春前一天迎接用泥土做的春牛,放在衙门前,立春日用红绿鞭抽打,因此俗称立春为打春)。汉族旧俗。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春牛”,用桑木做骨架,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塑成。身高4尺,长8尺,画四时八节360日12时辰图纹。立春前一日,人们到先家坛奉祀,然后用彩鞭鞭打,把“春牛”赶回县府,在大堂设酒果供奉。男女老少牵“牛”扶“犁”,唱栽秧歌,祈求丰年。

(2)旧时湖南一带无业游民,在春节前后,敲打小锣、竹板等,唱着歌词,挨户索取钱财,叫做打春。

2历史渊源编辑

打春牛

1、立春(旧时府县官在立春前一天迎接用泥土做的春牛,放在衙门前,立春日用红绿鞭抽打,因此俗称立春为打春)。

打春的风俗,最早来自皇宫,传说立春这一天,皇宫内外都要把它当作节日一般,是要格外隆重地庆祝一番。最早有立春之日要把皇宫门前立的泥塑春牛打碎一说,史书上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那样说的话,年头几乎和我们中华民族一样的老。《京都风俗志》书中曾记载:宫前“东设芒神,西设春牛。”礼毕散场之后,“众役打焚,故谓之‘打春’。”那时,将春牛打碎,有鞭策老牛下地耕田的“催耕”之意,人们纷纷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视之为吉祥的象征。

这里说的芒神,就是春神,主宰一年的农事,这在《礼记》和《左传》里,都有记载。立春这一日,老北京的庙会里,一般都会卖春牛图,前面牵牛的那个男人,画的就是芒神。一般人家,哪怕已经进了城,也会把春牛图请回家,和那些拿回家里的春牛的碎片的意义是一样的,自己对自己祈祷,春神和春牛都是一年收获的保佑。

彩牛绘身,鞭炮齐鸣,装扮成春官,跑在道前接芒神,打春牛,这样的仪式,历史很悠久了。而且最早都是皇上亲自出马操办这一切的,是要在宫内亲自迎接芒神和春牛的。最早时皇上还要像模像样做亲自扶犁状,剪彩一般,做个象征性的造型。宋《东京梦华录》书中曾经记载:芒神和春牛“从午门中门入,至乾清门、慈宁门恭进,内监各接奏,礼毕皆退。”可谓礼仪隆盛倍至。

这一传统,到后来已经稍稍有一些变动,把芒神和春牛设于宫前,改为了设立在郊外,这样的变动,在明朝的文字中已经有了记载。不过,在京城,所有的仪式照旧还是由宫廷委托顺天府伊来组织完成,有些普天同庆、官民同乐的意思。

明崇祯年间印制的《帝京景物略》中有专门对春场的记载:“东直门外五里,为春场,场内春亭,万历癸巳,府伊谢杰建也。故事,先春一日,大京兆迎春,旗帜先导,次田家乐,次勾芒神亭,次春牛台,次县正左、耆老、京师儒。府上下衙役皆骑,丞尹舆。官皆衣朱簪花迎春,自场入于府。是日,塑小牛芒神,以京兆生舁(抬之意)入朝,进皇上春,进中宫春,进皇子春。毕,百官朝服贺。立春候,府县官吏公服,礼勾芒,各以彩仗鞭牛者三,劝耕也。”

这样的风俗,一直延续到清朝,清潘荣升《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立春日,大兴宛平县令,设案于午门外正中,府县生员舁进,礼部官前导,尚书、侍郎、府展及丞后随,由午门中门入。”那轰轰烈烈的阵势,一点儿没有变。

但那时的“打春”,和最早以前的一哄而上“众役打焚”,拾取春牛碎片如鸟兽散回家以求吉祥的情景,已经有所不同。礼仪更加繁复,一列逶迤,由府伊带队,将春牛从午门抬入宫内,百官朝服,彩仗鞭牛,把场面推向更加壮观的高潮。鞭打春牛之后,众官退朝时,还可以得到皇上的“各以彩仗赠贻”,那些官员如以前农人把春牛碎片拿回家一样,乐不可支,求得一年的风调雨顺,其祈祷与保佑的含义,是和前辈一样的继承和延续。

打小锣

2、旧时湖南一带无业游民,在春节前后,敲打小锣、竹板等,唱着歌词,挨户索取钱财,叫做打春。

每当春节期间,农村中到处能听到“咚咚旰”、“咚咚旰”的春锣春鼓声,并还伴有节拍的唱词,原来是有人在打春。

传说,在明朝年间,有个知府,在上任的头一年的春天,气候非常寒冷,而且时间也冷得很长,虽说立春已有个把月了,花草树木都未看见发芽。知府心想这不是一个好兆头,他急于想见到树草花木发的芽。于是,他立即下令,要百姓去寻找发了芽的树枝送到知府里。如谁送得早,就有奖赏。次日,便有一个姓吴的和一个姓周的两个人,找到了几枝发了芽的杨木,送到了知府的衙门。知府见了,心里自然大喜,认为是送来了吉祥。吴、周两人得到了知府的重赏。知府又要他们两人明年更早些来报春。恰巧,第二年因冬季比较暖和,正月初一立春,周、吴两人手持发了芽的杨柳,各入还拿了一面小锣半边特制的鼓,一齐来到知府衙门报春。他们一边敲锣,一边唱起自己编的一些好听的吉利奉承话。知府格外高兴,又给了周、吴二人双倍的奖赏。这样一来,周、吴受赏的消息传到了其他老百姓那里。来年,其他百姓也仿照着周、吴二人的样,成群结队地上衙门报春。知府见到这样多的百姓都来了,他再也不拿出自己的银钱赏给百姓。知府便对大众说:“报春是件大喜事,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回大地早,是万民之福。你们可以拜吴、周二人为师,到各地村庄的乡亲们家里去报春。本府从今后,在立春时节办个盛大的迎春大会,与民同乐。”自从那时候起,各地都形成了打春的风俗。[2]

3风俗解读编辑

不知是不是古人的性子比今人的急,春天还离得老远,冬天的冰寒还在,他们就张罗着迎春了。

怎么迎?早早用桑木做了牛的骨架,冬至节后,取土覆盖其上,塑成泥牛。立春这天,众人皆盛装而出,载歌载舞,用彩鞭鞭打塑好的泥牛,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礼毕,抢得泥牛碎片归家,视为吉祥。

起初,这也仅仅是皇室行为,每逢这天,皇帝亲自出马,主持这场仪式。史书有记载,泥塑的春牛“从午门中门入,至乾清门、慈宁门恭进,内监各接奏,礼毕皆退。”那场景,浩大隆重,庄严神圣。后来,这种仪式流传至民间,成为全民运动,代代相传,谓之,打春。

这里的“打”字,极有意思,透着欢腾,透着喜庆。在过去很多年代里,农事其实就是牛事。没有牛耕地,哪来的土地松软、五谷丰登?而一冬的歇息,农人们早就急不可耐了,他们日日与土地亲,哪里经得起一冬的闲置?骨头都歇得疼的。我的母亲就是这样,带她来城里过两天舒坦日子,她浑身不是劲,软绵绵的,仿佛生了病。放她一回乡下,她啥事也没有了,精神抖擞,眉开眼笑,地里的活儿多得数不尽,她哪里有空闲生病?照我母亲的话说,劳动惯了,歇不下来的。

牛呢?整个冬天,它都卧在牛屋里享福,长膘了,身子骨也懒了。这个时候,需要敲打敲打它,给它提个醒,伙计,是时候了,该活动活动筋骨,下田春耕了。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的劳作,至此,轰轰烈烈拉开了帷幕。

其实,在彩鞭挥打中,不单单透着欢腾,还透着亲昵。哪里是真打?而是轻轻拍打,带着疼惜,带着宽容,像唤一个贪睡的孩子,你看,厨房里有那么多好吃的,外面有那么多好玩的。吃?不,不,这还不足以吸引孩子,玩才是顶重要的。风起了。风暖了。屋外的鸟叫声多起来,风筝可以飞上天了。孩子睁开睡得惺忪的眼,窗外的热闹,招惹得孩子心里痒,孩子一跃而起。

春天一定也是这么一跃而起的。它从沉睡的土地上,从沉睡的河流上,从沉睡的枝头上,从万物沉睡的眉睫上,一跃而起。哎呀,一拍打,浑身都是劲,它伸胳膊踢腿,满世界地撒着欢儿。

乡下有谚语:“打了春,赤脚奔。”好长时间里,我不能明白这句谚语,打了春,天也还寒着,甚至还会飘过几场雪,哪里能赤脚奔跑?现在想着,那其实是人的心里怀的一种期盼,是恨不得立即轻舞飞扬,在裸露的枝头上,长出翠绿的梦想。有期盼,这人生活得才有奔头。

现在,农人们的农具擦得锃亮。河流解冻的声音,如同歌唱。紧接着,虫子醒了。紧接着,万物萌芽。紧接着,花朵以花朵的样子绽放,青草以青草的样子碧绿。春天不负众望,就这样,被打来了。[3]

4同名话剧编辑

大型历史话剧《打春》由著名剧作家刘星编剧,由国家话剧院著名导演吴晓江执导,著名表演艺术家瞿弘和、贾雨岚、杜宁林等出演。2008年10月22日、23日在开滦市渤海影剧院上演,并获得圆满成功。

该剧以纪实的手法,再现了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开滦煤矿建矿初期,洋务实业派李鸿章、唐廷枢、周学熙历经艰辛与磨难创办开平、滦州煤矿的历史故事。展现了为实业救国而创办民族工业的有识之士们义薄云天的无畏气概和忠肝烈胆的豪情伟志。

5同名课文编辑

打春,就是立春。

仔细一想,满不是这么回事,这打春,比那立春,要形象得多,要生动得多,要活灵活现得多!和打字结伴的词不光是打架、打闹、打仗,还有很多很多,多得辞典上密密麻麻弄出了几页子。别个的咱不多说了,捡出几个熟悉的品品味道吧!

先想起一个——打草稿。草稿不是正式稿子,可是没有草稿,也就没有定论的文稿。草稿所以草,是那繁杂的思绪就像春风抚过、春雨润过的土地,刚刚还是草色遥看近却无,转眼间就万紫千红春满园了。而这草色遥看近却无,到万紫千红春满园的过程,用的那个打字,实际是说孕育哩!孕育不是出生,却比出生更重要。草稿不是定稿,却比定稿更重要。定稿不过是强化一个角落,要的是一枝红杏出墙来;不过是删繁就简,要的是万绿丛中红一点。定稿要比草稿好得多,美得多,可要是没有那起先的草稿,哪会有后来的定稿?说透了,这打草稿就是谋划,就是构思,就是初创,如此理解,那么这打春不就是谋划春天、构思春天、初创春天吗?在这么好的时令到来时,多思思,多想想,“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不是一年之计在于春了吗?把握了春天,就把握了一年的好收成,好日子,这春打得应该。

又想起一个——打鼓。想起打鼓,就想起家乡的威风锣鼓。那锣鼓要是响起来呀,听得人血液在脉管里使劲地奔跑,灵魂在思想里高兴地舞蹈。那个声响,像是天崩,像是地裂,像是排山,像是倒海,像是……不说了,你就是把人间最有声威、最有气魄的词语都喊遍,也无法描画威风锣鼓的神韵。这人间的鼓打到这个份上,真把人类从小虫虫、猿猴猴到现在这个样子,这个主宰天下的胆识气魄都活画出来了。这鼓打得好!打得好的鼓不是天天打、时时打,是有了节日,有了喜事,值得美美庆贺一回了,才痛痛快快打一场鼓,打一场惊天动地的鼓。如果把鼓字换成春字,打鼓就变成了打春,没想到这打春里有这么激动人心的意思。打春是闹春,闹腾个红红火火的春天,闹胯个威威风风的春天,闹腾个天遂人愿的春天。看来这春还是打着好!

打春,就是比立春好!老辈人说打春,咱这辈子也说打春,下一辈子,下下辈子千万千万也别忘了打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2-04
还有吃春饼,最好吃补品,生发的季节
第2个回答  2014-02-04
打春的习俗吃萝卜追答

是大萝卜不是胡萝卜

追问

谢谢

追答

不客气

怎么换知道头像

怎么换知道头像

追问

呵呵

追答

我刚才美

没换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