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城而吃3万人,如何评价安史之乱中的张巡?

如题所述

张巡是唐玄宗时期的真源县令。在安史之乱时张巡率兵固守睢阳,有效阻止了叛军的南侵,保障了唐朝东南领土的安全,最后因粮草耗尽而被擒遇害。他身先士卒、作战英勇,善于使用各种灵活多变的战术积极防御,同时对唐朝忠贞不渝,因此获得了史书上的一致称颂。不过张巡却因为在守城时吃人肉,而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根据史书记载,当时张巡和许远合兵一处,在睢阳抵御叛军尹子琦的十三万大军,最后粮尽援绝。为了能够保住睢阳,张巡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来解决军粮的问题。

他先是指挥城中的守军杀战马充饥,之后又罗雀掘鼠,但是麻雀和老鼠很快就被吃光了。眼看城池就要不保,张巡便先杀了自己的爱妾给手下的士卒吃,之后又命将士以城中的妇女老幼为食,坚持守城直到城破。最后,据传城中守军吃的人超过三万,足见睢阳之战的血腥和残酷。

在历史上,张巡吃人这一惊人的举动非但没有引起批评,反而受到了朝野上下一致的赞赏和歌颂。这是因为当时的封建文化以忠君爱国为主,为了保证封建帝王的统治,牺牲再多的人命都是值得的。特别是古代由于经常发生天灾人祸,民间易子相食的现象并不罕见,因此张巡吃人保国的举动在古代并没有引起太多的争议。

但是到了现代社会,张巡吃人这种反人类的举动就很难令人接受了。人为了生存是否真的可以吃人?以各种冠冕堂皇、光明正大的理由来吃人到底是对是错?类似的问题争论已久,一直没有得到最终的答案。张巡吃人守城的举动也就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9

我认为张巡为守城而吃人的做法是非常时期的非常做法,我认为可以理解。如果当时不拼命将城守住的话,会有更多的百姓遭遇战火的摧残,虽然最后也没有守住但是为后方的百姓和军队赢得了时间。

被当做食物的三万人更多的还是老弱病残和一些地位地下的奴仆。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需要精壮士兵抵御敌军,所以只能牺牲那些作用最小的人。虽然很残忍,但是这就是现实。现在也是,资源和机会更多的是集中在对国家作用更大的人身上。

当然,现在社会是不允许发生恶劣这样的事件的。不过倒是有类似的。我记得历史书上有这么一段记录。苏联有一段时间特别的穷很多人都吃不饱饭,最严重的是当时他们还有和敌人进行战争。

当时的苏联出台了一项政策,将全国的粮食集中起来供给前线的战士。在当时的情况下战士的作用要比百姓大的多,所以要牺牲百姓成全战士们。只有这样才可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第2个回答  2018-01-28

我只能说张巡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不择手段,漠视生命的一个人,这或许有点用后世的价值观来看待古人的问题。

你也可以说张雄是一个为国尽忠的忠臣良将,张巡是受到当时的封建主义教育的一位大唐帝国的官员。

经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忠诚是官员的第一品质,是无限被要求的,如果一个人不忠诚,那是被全世界群起而攻之的。

张巡,唐帝国的官员,他的第一目标就是守住睢阳,尽一切可能挡住安史叛军,使得叛军不能直下江淮,为大唐帝国的复兴存留最后一口元气。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张巡用尽全力拼死守卫城池,以至于最后粮食不足,杀自己的小妾来做榜样,开启了军人吃人的恶魔行为。

张巡并没有专吃别人,而是把自己的妾室也拿来给大家分食,这说明他这个人不是恶魔,只是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不择手段,漠视生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