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发病率

如题所述

1.被咬伤的部位有关。在对1--14岁被咬儿童的流行中,咬伤部位的发病率为:头部占25.6%、上肢占29.7%、躯干占2.1%、下肢为27.8%,多处咬伤占14.8%。头部和四肢的发病率最高。

2.与被咬的先后有关。先被咬的比后被咬的发病的机会多,可能与被感染的病毒量多少有关。如某地一狂犬咬伤12人,其中先被咬伤的 3人均发病死亡。

3.与伤口的深浅和伤口的数量有关。伤口深、 伤口大和伤口数量多的发病率高。

4.与有无衣着有关。不穿衣服的发病最高;夏季穿单衣与冬季穿棉衣比,单衣的发病率高。这是因为沾有病毒的牙齿和唾液,经过衣服的擦拭后进入伤口减少了的缘固。

5.与伤口是否及时处理有关。伤口及时处理者,比不处理的发病率有明显降低。

6.与注射疫苗有关。被咬当日及时注射狂犬疫苗,并按全程规定注射者发病率最低。

患狂犬病的动物的肉是否可以吃?

从理论上讲,狂犬病动物的肉煮熟后,人吃了并不能得狂犬病,因为狂犬病毒经100℃ 的煮沸处理(相当于煮沸消毒)已经死亡,最好煮沸30分钟以上就没有传染性。但是患狂犬病的动物禁忌宰杀,剥皮吃肉。为发防止剥皮或刀切过和刺伤手或使干裂的手感染,接触发病动物的血液和唾液是极易被感染发病的。

上述的论述并不是真的要大家去吃狂犬病狗肉,如果你一旦吃了这种狗肉,只要没有接触过唾液与血液,并且狗肉保证经过彻底煮熟过,就没必要提心掉胆了。一般情况下,对狂犬病狗应深埋,或焚烧处理。

狂犬疫苗

狂犬疫苗疫苗简介:

人用精制 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及精制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均为轻度混浊白色液体,久放形成可摇散的沉淀,含硫柳汞防腐剂。

接种对象:
可分为两种 :一为咬伤后预防,二为无咬伤预防。

⑴咬伤后 (暴露后)预防。 任何可疑接触狂犬病毒,如被动物(包括貌似健康动物)咬伤、抓伤(即使很轻的抓伤),皮肤或粘膜被动物舔过,都必须接种本疫苗。

⑵无咬伤 (暴露前)预防。 在疫区有咬伤的高度危险或有接触病毒机会的工作人员,如疫区兽医、动物饲养管理人员、畜牧人员、屠宰人员、狂犬病毒实验人员、疫苗制造人员、狂犬病人的医护人员、岩洞工作人员,以及与其他哺乳动物接触频繁人员及严重疫区儿童、邮递员、去疫区旅游者,均应用狂犬病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剂量:
国产精制

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及精制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规格为1ml/安培,效价≥2.5IU。 巴斯德精制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规格为0.5ml/安培,效价≥2.5IU。

规程:咬伤后预防 0,3,7,14,30 无咬伤预防 0,7,21

具体方法

(1)咬伤后预防。 对一般咬伤,即皮肤无流血的轻度擦伤、抓伤或破损皮肤被舔舐,应于0(第1天,注射当天)、3(第4天,以下类推)、7、14、30天各注射该疫苗1安瓿,儿童用量相同。对严重咬伤,除应按上述方法注射该疫苗外,应于0、3天注射加倍量疫苗,并在0天注射疫苗的同时用抗狂犬病血清(40IU/kg体重)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20IU/kg体重),浸润咬伤局部和肌内注射。凡联合使用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者,必须在疫苗全程注射完毕后,再加强注射2~3针疫苗,即在全程注射后第15、75天或第10、20、90天分别加强注射1针。

凡注射疫苗 1天前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慢性病人如肝硬化、免疫缺陷症、服用免疫抑制药物、老人、严重营养不良和咬伤后48小时才开始免疫等7种情况,均应于初种时加2~3倍疫苗量,分部位注射,才有较好的免疫效果。此外,有的虽属轻伤,但侵入的病毒量较多或伤及富含神经部位,亦可出现潜伏期短而单用疫苗无效病例。最近世界卫生组织重新建议,不论任何部位的破皮咬伤均应合用抗血清。

(2)对未咬伤健康者预防注射,可按0、7、21天注射3针。1年后加强1针,以后每隔1~3年再加强1针。

(3)该疫苗供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儿童应在大腿前内侧区肌内注射。

(4)使用前将疫苗振摇成均匀悬液。

伤口处理
(1)就地及时(最好是在咬伤后几分钟内)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对预防狂犬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先用3%-5%肥皂水或0.1%新洁尔灭或再用清水充分洗涤;对较深的伤口,用注射器伸人伤口深部进行灌注清洗,做到全面彻底。再用75%乙醇消毒,继而用浓碘酊涂擦。局部伤口处理愈早愈好,即使延迟1~2天甚至3~4天也不应忽视局部处理,此时如果伤口已结痂,也应将结痂去掉后按上法处理。

(2)伤口不宜包扎、缝口,开放性伤口应尽可能暴露。如果伤口必须包扎缝合(如侵入大血管),则应保证伤口已彻底清洗消毒并已按上述方法使用抗狂犬病血清。

(3)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或精制破伤风抗毒素。

(4)严重咬伤者伤口周围及底部需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5)免疫效果

该疫苗的预防效果以中和抗体水平和保护率为主要指标。初次免疫,中和抗体在接种疫苗开始7~10天出现,5针免疫后均能达到保护水平(要求≥0.5IU/ml)。抗体维持时间至少半年。全程接种半年以后再次咬伤者应重新进行全程免疫。

经济条件允许,或属严重咬伤,建议联合使用干扰素,以增强保护效果

接种反应
局部反应 :少数有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硬结、瘙痒,甚至水肿、淋巴结肿大。 全身反应:精制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和精制地鼠肾细胞疫苗,因疫苗经纯化,杂质白极少,所以接种副反应罕见或轻微。

(2)禁忌

治疗性接种:由于狂犬病是致命性疾病,为挽救生命任何禁忌症都是次要的 ,故被患狂犬病的动物咬后预防无禁忌症。

预防性接种:在保证近期不会有接触传染源及狂犬病毒机会的前提下,妊娠期及有急性疾病、过敏体质、使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者可推迟接种。

对链雷素、新霉素过敏者慎用。

注意事项
(1)若发现制品有摇不散的凝块或变色,或安瓿有裂纹,液体疫苗曾经冻结等情况,均不得使用。

(2)疫苗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3)注射疫苗期间可照常工作,但切忌饮食酒、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及进行剧烈劳动,以避免引起反应。

(4)严重咬伤者一定要联合使用抗狂犬病血清。

(5)备用1:1000肾上腺素。

贮运条件
在 2-8℃条件下贮运。

常见问题解答
1、什么是狂犬疫苗?
狂犬疫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疫苗,最早制造狂犬疫苗的是法国的巴斯德。1882年它成功地应用连续传代减弱病毒毒力的方法,用适应毒种来制造疫苗。我国现在制造的狂犬疫苗系用狂犬病毒固定毒接种于原代地鼠肾细胞,培养后,收获毒液,经浓缩、纯化、精制并加氢氧化铝佐剂,经全面检定合格后即为预防狂犬病的疫苗。
2、为什么注射狂犬疫苗能预防狂犬病?
狂犬病毒只有一种血清型,世界各地的狂犬病毒抗原性质是相同的。接种狂犬疫苗后,人体血液中可出现抗狂犬病毒抗体,这些抗体可防止病毒在细胞间直接传播,减少病毒的增殖量,同时还能清除游离的狂犬病毒,阻止病毒的繁殖和扩散,从而达到预防狂犬病。
3、被动物咬伤后怎么办?
如果被动物(如狗、猫、狼等)咬伤而又不能确定该动物是否为健康无毒动物时,应及时到医院处理伤口,或先自行用肥皂水对伤口进行反复彻底清洗干净,这样可将侵入的病毒大部分冲洗掉,然后尽快到卫生防疫部门注射狂犬疫苗。对重度咬伤者,除局部彻底清洗消毒外,还应在伤口周围应用狂犬血清浸润注射。随后再注射狂犬疫苗。被咬的伤口不宜包扎和缝合,尽可能让伤口暴露。
注射狂犬疫苗的免疫效果与注射的时间有直接关系。咬伤后,注射越早,免疫效果越好,获得保护的机会越大。
4、注射狂犬疫苗有哪些禁忌证?
由于狂犬病是致命性疾病,发病后的死亡率几乎100%,至目前为止,世界上仍未有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凡被狂犬或不清楚是否带毒的动物咬伤后,都应立即注射狂犬疫苗。孕妇被咬伤,也应及时全程注射狂犬疫苗。
注射狂犬疫苗无禁忌症。
5、动物咬后皮肤未伤,只有牙印是否需要注射狂犬疫苗?
被动物如狗、猫、狼等咬或抓后,只要皮肤确实未被咬破,狂犬病毒是很难通过完好无损的皮肤侵入机体,但在皮肤上留有牙印痕迹,就不能麻痹大意。有时虽然看不到有皮肤损伤,实际上牙印就意味着肉眼难以觉察的皮肤损伤。在这种情况下,狂犬病毒就有可能顺着牙印侵入人体。因此,应立即对被咬部位进行消毒处理 用肥皂水彻底清洗有牙印的部位,并涂擦碘酒,然后全程注射狂犬疫苗。
6、被疯动物咬伤后不注射狂犬疫苗会发生狂犬病吗?
被疯动物咬伤后,未注射狂犬疫苗,也不一定都会发生狂犬病。是否发生狂犬病,与咬人动物的种类,所含病毒株的毒力强弱,进入人体内的病毒量,受伤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咬伤部位,伤势轻重,咬伤后伤口局部处理情况等因素在直接关系。
7、注射疫苗后再次被咬伤是否还需注射?
被动物咬伤、抓伤后,全程注射狂犬疫苗,这时机体就产生抗狂犬病的抗体,但这种有效的抗体维持时间较短,如果这次咬伤距离前次注射疫苗在3-4个月内,加强2针就可以了。若已超过6个月以上,就应该再重新全程注射。

狂犬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四期:
1、潜伏期:(平均约4-6周,最短和最长的范围可达10天-8个月),根据个人体质不同潜伏期的时间从几天到数年不等,在潜伏期中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
2、前驱期:感染者开始出现全身不适、发烧、疲倦、不安、被咬部位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
3、兴奋期:人类:患者各种症状达到顶峰,出现精神紧张、全身痉挛、幻觉、谵妄、怕光怕声怕水怕风等症状因此狂犬病又被称为恐水症,患者常常因为咽喉部的痉挛而窒息身亡。
4、昏迷期:如果患者能够渡过兴奋期而侥幸活下来,就会进入昏迷期,本期患者深度昏迷,但狂犬病的各种症状均不再明显,大多数进入此期的患者最终衰竭而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近来,不论是中央台还是地方台,不论是报纸还是互联网,诸多媒介都在纷纷报导今年一到九月份我国狂犬病的发病率在不断创新高的消息,同时还呼吁人们应该如何如何。 现在医学已经证实:能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基本上是啮齿动物,或者说是温血动物。如果到接种疫苗的防疫站或是接种点看,就会发现,现在前来打狂犬病疫苗的人中,大多数是被狗或猫、老鼠咬到或是抓到的,而其中不乏宠物动物。从这点上,至少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应该是越来越高了,所以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了,自然被咬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当然,还有一种极端的现象,那就是越穷的地方养狗越多,因为要防贼啊。)  是不是被咬到的人就会得狂犬病呢?非也。据报道,在中国,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狗只的比率只有14%以下,也就是说:在100个被狗咬到的人中,不做任何处理的话,会有14人发病。从发病率来看还是比较低的,但关键的问题是:一旦发病,狂犬病的死亡率是100%的。所以我们有句口号叫:1%>99%,意思是:当1%代表的是发病率,99%代表生存率时,也就是说,即使你被狗咬后有可能99%的几率碰上的不是带毒犬,你有99%的几率是安全的;但当你碰巧赶上这1%的几率时,你的死亡就不可避免了,所以这1%的几率就比99%的生存几率更值得你去重视了。大家可以看到,所有的专家在报道里总是呼吁:被狗或是猫咬伤后,要立刻注射狂犬疫苗就是这个道理。遗憾的是,现在政府的宣传,可以说不是非常的到位。生活在城市的人可能还知道被猫狗咬到要打防疫针,可是,在边远的农村呢?据观察,大多数狂犬病病例是没有注射过疫苗的,而这其中,又以农村或偏远地区的人口居多。这点上,应该是政府的悲哀。  说完宣传的问题,我们回到被狗咬后的处理上来。有过被狗咬后到防疫站接种疫苗的人也许会有这个经验:医生总是先不停地用水冲伤口(15分钟)后,再用碘酒消毒伤口,接着还会根据你的体重,在伤口处注射一定量的狂犬血清或球蛋白(医学上称为浸润注射),最后才给你注射狂犬疫苗。为什么伤口的处理要这么复杂、痛苦?因为,医生要尽最大可能地把狂犬病毒从伤口处清除。大家知道,疯狗的唾液里充满了病毒,而冲水,正是要尽最大的可能清除掉伤口上的病毒。但是,不管你怎么冲,总有部分会潜伏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所以,这时候,在伤口浸润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是球蛋白,就是要中和掉这些“阴险”的病毒。但是,最后,总有漏网之鱼的-----部分病毒没有被中和掉的话,就会开始在体内复制并沿着神经组织向大脑移动,如果它到达大脑的话,狂犬病就发作,神仙也难救了。这时候,就要靠我们的疫苗在体内抢在它到达大脑前产生抗体,在体内中和它。有专家说过:防狂犬病三部曲:伤口处理,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是球蛋白和注射疫苗,在作用上,它们的比重是30%:30%:40%呢。  之所以要这么详细地描述伤口处理和注射疫苗的作用,是要让大家明白,以下的几个原因是引起狂犬病的最大因素。  大家知道“非典”之前,我们国家的防疫系统得状况吗?那时候,只有学历不高的或是没有靠山的人,才会被分在这个科室!不是我贬低防疫系统的人员,直到现在为止,很多医院的防疫人员的职称还是医士或护士呢。所以呢,在很多医院、卫生院,我们可以看到,医生的处理伤口真的很不规范,有时,为了省事,甚至把冲洗伤口和浸润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是球蛋白这两步省掉了,有懒得成分,更多的是医务素养低的因素。所以,大家会 看到一些病例在打完狂犬苗后死亡,究其原因,不乏处理不当的因素。所以,在我看来,医务人员素质的低下导致处理环节的不到位甚至缺失,也是引起狂犬病的一大因素啊。 当然,“非典”之后的防疫系统已经大大不一样了,钱也多了,能进来的也是有靠山或是本本硬的了。所以许多防疫人员有时还要感叹“非典’不全是坏事,至少,它使中国的防疫系统改善了20年----这是多么地荒谬!  再来谈谈抗狂犬病血清或是球蛋白。并不是每个伤者都需要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是球蛋白的,一般轻微的伤口不出血的话,可以不用注射的,而只有出血、或是贯穿性伤口或是有粘膜接触的,才需要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是球蛋白。可以说把我们人比作一个家的话,抗狂犬病血清或是球蛋白就是为这个家装上一道安全门。门的好坏就至关重要了。大家知道,抗狂犬病血清是马血制品,所以比较便宜(40IU/KG的使用量,成人每次足量使用约几十块钱),在抗狂犬病球蛋白没有生产出来以前,曾经大量地使用。而由于生物的不同源性,会导致很多过敏的情况。许多医务人员正因为这样才不给患者注射血清。而抗狂犬病球蛋白就不一样了。它是人血制品,所以副反应少,但是价格高(20IU/KG的使用量,200IU/支,158元/支。按一个成人50KG重的话,他就要用掉5支,光这个就要花费790元了。)反过来说,由于,它的价格高,利润大,副作用小,现在越来越受到基层医务者的青睐了。问题就出在这里:便宜的副反应大、利润小,价格高的副反应小利润大。所以有时候医生为了一己私利,尽量给患者推广使用球蛋白,当病人没钱时,由于担心使用血清副反应大,索性就两者都不打,这当然是重要的隐患之一。也正如此,现在很多乡镇卫生院,虽然有疫苗可打,但是,不会给你身体安上一扇安全门的,这当中的原由,值得深思。 专家提醒市民,应做好家养宠物的免疫接种工作。高危人群,如饲养员、实验人员、动物饲养员等应进行预防性疫苗注射。市民如被狗等动物咬伤后应立即采取预防措施,自行或就近进行伤口处理。在咬伤后24小时至72小时之内用20%肥皂水或0.1%新洁尔灭反复彻底冲洗(两者不可同时使用),冲洗后用2.5%碘酒反复擦拭消毒,伤口不缝合,不包扎,并到当地的卫生部门注射狂犬病疫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1-12

狂犬病的致死率几乎100%,那么发病率是多少?

第3个回答  2019-01-14
您好,被疯了的狗或其他动物咬伤后的发病率与如下的几个因素有关:1.被咬伤的部位有关。在对1--14岁被咬儿童的流行中,咬伤部位的发病率为:头部占、上肢占、躯干占、下肢为,多处咬伤占。头部和四肢的发病率最高。2.与被咬的先后有关。先被咬的比后被咬的发病的机会多。3.与伤口的深浅和伤口的数量有关。祝健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