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文字中,它们本是两个字,后因其小篆字体很相近,合并为一个偏旁,统称为“肉月”旁。 以肉月旁为偏旁的字,字义大致在两个范畴中,或和月相关,或和肉相关。“肉月”旁的字在以人体或肉有关系的字占绝大部分,和月亮或天气有关系的字,数量相对较少。
一、肉拼音:ròu
释义:
1、人或动物体内红色、柔软的组织。
2、果实中可以吃的部分。
二、月拼音:yuè
释义:
1、地球最大的天然卫星(亦称“月亮”、“月球”。
2、计时单位。
3、按月出现的,每月的。
肉汉字演变:
肉相关组词:
1、牛肉[niú ròu]
阉牛、奶牛或其它成年牛宰杀后供食用的肉。
2、肥肉[féi ròu]
含脂肪多的肉类。亦指肥美的肉。
3、腊肉[là ròu]
经过盐腌晒干或浸泡腌制,再加烟熏的肉。
4、息肉[xī ròu]
从黏膜凸出来的小肿物。
5、肉头[ròu tóu]
软弱无能;软弱可欺。
“肉”字在作偏旁时却变得和“月亮”的“月”字相同或相似了。
因此,人们经常把“肉字旁”称作“月字旁”,其实,这些“肉字旁”的字都和“肉体”有关系。
例如:肝、胆、肥、胖、育、肴、胃、脊、祭等。
扩展资料:
演变
在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如:“位、住、俭、停”中的“亻”,“国、固、圈、围”中的“囗”,“偏、翩、篇、匾”中的“扁”,都是偏旁。
传统的汉字结构学说里,根据汉字的构成单位把汉字分成独体字、合体字两类。独体字(日、月、牛、羊、上、下等)由笔画构成,合体字(休、取、涉、森、竿、架等)则由偏旁构成。
所以,偏旁是传统汉字结构学说里的一个名称,指的是“六书”中会意、形声字里的组成部分,或表义或表音。如“休”中的“亻”和“木”,“取”中的“耳”和“又”,“架”的“加”和“木”等。偏旁由笔画构成,比笔画高一个层次。偏旁还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如是否成字的,是否复合可再分的等。
六书分析方法已不完全适用于现代汉字,因此文字学界构建了汉字结构分析的新系统,这个系统是:笔画-部件-整字。与以前不同的是新系统提出了“部件”。
部件同偏旁一样,也是介于笔画和整字之间的汉字基本结构单位。与偏旁不同的是,它着眼于所有现代汉字的字形结构,不仅仅是“六书”中的会意形声,也不仅仅指具体有表音表义的构字成分。
如简化字“云”中的“二”、“ㄙ”,“竖”中的“ㄧㄧ”、“又”、“土”并不都是偏旁,但它们都是部件。又如“薅”由“艹、女、辰、寸”四个部件组成。绕开了生僻字及不好称说的偏旁。
把汉字分解为部件可以使通用汉字的基本结构单位减到五、六百个,大大减少了中文信息处理的困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偏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肉”字在作偏旁时却变得和“月亮”的“月”字相同或相似了。
早先,“月”和“肉”是两个同时并存、从意思到写法都不相同的部首。肌、肺、脾、胃在“肉”部,朔、朗、期在“月”部,没啥可说的。
隶书出现后,在写法上(仅仅是写法上),统一写成“月”。模样虽然长得一样,但在人们心目中,依然是两个部首。这事嘛,就像前苏联名枪AK-47,这“AK”虽然和英文字母一模一样,但却是俄文,标准的读音应是“阿卡47”。
再到后来,可能人们认为较真没多大意思,你说“肺”是月字旁,我非说它是“肉”字旁,你我争得面红耳赤,没有实际意义。所以,现在人说肺是月字旁或月字部,语文老师是不扣分的。因为《新华字典》就没作区分。
扩展资料:
偏旁名称
鲜为人知的是,每个偏旁本身都是汉字,只是因为它们使用率太低或可以被其他字代替,变成了生僻字,因为我们的《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只是常用的汉字,所以,查不到。
但是在《汉语大字典》中都有收录,就说明他们是汉字,只是在古代典籍中没有使用例子,属于是极生僻字,或极罕用字,甚至是没有使用过的死亡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厉兵在提及偏旁部首的时候说过的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偏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