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怎么减少摩擦音

如题所述

1.击弦时指甲停留在弦上的时间过久,击弦速度不够,使得振动着的弦与指甲产生弹弦动作之外的多次小撞击,会造成嗤嗤的杂音。这是噪音产生的主要原因。
2.指甲入弦太深,时间过长。
3.弹弦力度太重,弹奏所用力度过大,超过了琴弦所能承受的负荷,产生噼啪的噪音。
4.轮指击弦点太分散,大指触弦位置与小指触弦位置相距太远,致使弹奏时轮指的力度与音色产生极度的不均匀,弦的振动也不均衡。再加之大指的入弦角度不正确,无名指与小指过弦速度太慢,从而出现无名指尚未完成击弦动作而小指接踵而来,这是轮指普遍产生噪音的原因。
5.指甲入弦部位不对。
6.左手按弦位置不对。
7.左手按音不实。
8.胶布碰到琴弦。
9.琴是刹品

怎样来控制或减少噪音  
(1)在弹奏时,手指击弦速度要快,减少指甲与弦的撞击次数。每弹一下,能减少到一次撞击后还没有等第二次撞击时,指甲已离开琴弦了。接触面要小,速度快一触即发,不在弦上停留。手指力度要均匀,弹性要好。  
(2)指甲入弦要浅,这样可以减少指甲对弦的摩擦时间,减少弦对指甲的撞击次数。入弦浅还可以使指甲本身的振动减少,因为弦与指甲接触的面积越少产生摩擦的声音越小。当然,运用时要适度,不能过浅,否则容易弹空或声音发薄。入弦浅可以避免胶布对弦的摩擦声。  
(3)弹弦力度要适中,不要超过弦本身所能承受的负荷。用力过大时振幅易过大,会使整个弦打在品或相位上,发出噼啪的噪音来。在演奏中为了变化音色,常要弹到琴弦的上部去,这就要控制得非常好,不能用力过大。一般在弹弦上部时,都是表现乐曲轻、弱、慢、柔的部分,在这时弹奏不宜使用太大的力度,这样弦的振幅就不会过大,弦撞击指甲的力度就会减小,噪音也就小了。快速弹挑和轮指时,击弦点要离覆手稍近一些,因为近覆手处弦的振幅小,发出的噪音也小。当然,  弹弦位置的高低应根据乐曲的需要进行选择。 
 (4)弹轮指时,首先要注意轮指的位置,特别是大指的触弦点与小指的触弦点不能相距太远。一般来说,作轮时要求食、中、无名、小指、大指最好经过弦上同一点(大约两公分宽),才能保证音色相对统一,轮弹时大指的入弦角度应与其它四个手指的入弦角度相同,不要≥90°。无名指与小指在过弦时不要在弦上停留,一触即出,不要使指甲接触弦的时间过长,要注意训练无名指与小指的独立性与弹弦力度,达到有控制的弹弦。  
(5)从初学弹琴时,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与正确的弹奏方法。可用"手形灵活、放松、自然"来检验自己,不能表面、机械地追求手形而不究其道理,要找到指甲与弦接触的最佳点与面,以及入弦的角度和方向,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弹奏。触弦角度的对与否、接触面的对与否,是直接产生噪音的原因,在弹奏时要用指甲的正面接触琴弦,而不能用侧边。而作轮指时则用指甲中锋偏下方来触弦。  
(6)左手按音部位应按在品峰或相峰略偏上一些的部位。大约离品峰或相峰1毫米左右。不要按在正峰上,也不要离峰太远。太远按音不实,弦撞击品或相而发出噪音。按在正峰上,弦的振动不好,声音发木而闷,影响音质音色。  
(7)左手按音要紧,按弦的力量一定要超过弦的弹跳力,使弦不能任意在品或相上撞击,力点要集中。手指抬起落下的速度要快。用指尖按弦,第一关节必须立起,这样可以减小手指与弦的碰撞力,也就减少了碰撞所产生的噪音。 
 (8)指甲入弦深浅要掌握好,胶布不宜过宽,宽了易碰到振动着的弦产生噪音。弹奏前要保证指甲的光滑度及指甲的质量。质量是指指甲的材质、硬度与弹性。在使用指甲时要修整,不要让指甲面发毛,要根据自身手形的大小、宽窄来调整指甲的形状,假甲的大小要与手指相符,才能运用自如。  
(9)在选择琴时,应注意琴的质量与品位的排列状况,不要使下一品高于上一品,使弹奏时出现"刹品"的现象。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控制避免和减少噪音产生应注意的事项。做好以上问题,噪音是完全可以控制和减少到最小值的。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在音乐的表现中,常常也要根据作品的情感需要,利用一些特殊的"噪音"来表达某种特殊效果。这样的"噪音"也是音乐表现中的组成部分。如琵琶中的"绞弦"、"刹"、"摘"等,都是利用噪音的特殊效果来达到音乐表现的目的。这些情况,不在上述讨论之列。在音乐表现中,丝毫的杂音进入都会破坏全部的艺术效果。所以,在我们的演奏中,要尽量地避免和减少噪音的出现,才能有效地保证我们的演奏水平,展示琵琶音乐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http://www.xhcom.edu.cn/web_lnyy/asp/pipa_jx_001.asp?id=163&p=3&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