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薛”这个姓氏的来源、历史和现状,有谁知道?快啊!

如题所述

源流一
源于任姓,出自黄帝之幼子禹阳在颛顼帝时的封地任,属于以居邑为氏。相传薛氏先祖最早源自古代任姓部落,是人文始祖黄帝的后裔。据史籍《元和姓纂》、《新唐书》、《通志》等记载,黄帝一生共有二十五子,为四母所生,成年后皆以德行出众,受封为十二个不同的姓族,散居于各地。其中幼子禹阳在颛顼帝时受封于任(今山东济宁),而为任侯。禹阳之裔孙以邑为氏,形成任姓,其后任姓几经发展壮大,人才兴旺,支系庞杂。禹阳的第十二世孙奚仲,是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大禹因其精工巧思、发明车辆有功,特任命为车正(官名),专门管理天下车辕之事,奚仲因此也被视为车的创造者,受后人仰慕。车辆的发明与使用大大加快了中华文明的步伐,大禹赐封奚仲以薛(今山东藤州)为邑,称薛侯。奚仲家人闻讯都以此为荣,不少人甚至索性以薛为氏,表示纪念,是为薛氏之始。后来奚仲曾一度迁居于邳(今山东枣庄薛城官桥镇,一说微山湖地区)。明朝万历年间撰著的《滕县志·古迹志》中记载:“薛城,在薛河北、县南四十里,周二十八里,盖古奚仲所封国,城则田文增筑。”薛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凡六十四世,有史可记的世次为:畛→初→厉侯陵→宣武侯房→哀侯褒→庄侯元→平侯贵→昭侯直→襄侯夷→桓侯辨→康侯安兴→定公箱→恭侯尚→景侯魏→宣侯伯勤→简侯文欢→惠侯夷黄→灵侯英→文侯俱→隐侯清→愍侯洪→薛公。
到了战国末期以后,薛地的地位日渐下降,最后变为一个村落。而薛国族人辗转迁徒,始终不忘先祖列宗,后以国名为姓氏,仿薛公子登,多称薛氏。
源流二
源于妫姓,出自虞舜裔孙齐国丞相田婴的封地薛,属于以居邑为氏。孟尝君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其父就是在周郝王姬延五年(齐宣王田辟疆九年,公元前310年)出任齐国宰相的田婴,他曾被齐威王田因齐封于薛(今山东滕县),也就是故薛国之地,因此他也被称作薛公,号靖郭君(一作静郭君)。田婴逝世后,田文袭封,仍以薛地为食邑。后田文病逝,无能的诸子们争位,乱成一团,结果被齐、魏两国联手共灭之。至秦王嬴政灭六国后,薛国故地被秦国设置为薛郡,田文的后裔彻底失却封地,子孙分散各地。
汉朝以后,直至魏、晋时期均设为薛县,最后到隋朝时期被废黜,成为滕县领属之地。西汉初期,田文之孙田国、田陵迁徙到竹邑(今安徽宿县)居住,并以故封邑命氏,遂改田氏为薛氏。
源流三
源于匈奴族,出自汉朝时期匈奴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部族,又称胡。战国时匈奴开始与中原各政权接触,其后长期影响中原各地,直至南北朝后期,匈奴之名逐渐消失。通过战争、和亲和关市,匈奴在很多方面接受了汉文化的影响。关于匈奴薛氏来源,因史料不详,今已无从查考。仅在史籍《魏书·裴庆孙传》中记载:“正光末,汾州吐京群胡薛悉公、马牒腾,并自立为王。”吐京,在今山西石楼西北部十五公里处。匈奴最先活动于今蒙古高原一带,东汉时期因内讧分成南北二部,南匈奴后来南下附汉,并几经辗转最后定居于今山西离石一带。
由于长期与汉族人杂居生活,交往密切,南匈奴各部逐渐放弃原来的游牧生活转而农耕定居,出现汉化趋势,至魏晋时,甚至纷纷改用汉姓,匈奴民族薛氏也形成于这一时期,后逐渐汉化。[1]
源流四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叱干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魏书》中记载:“叱干氏,后改为薛氏。”叱干氏源于鲜卑拓拔部叱干氏族,亦称薛干氏。鲜卑族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部族之一。曹魏后期,拓跋鲜卑兴起于西部,降服了濡源西部直至五原的诸部落,建都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其首领力微遣太子入魏朝聘,长期留居洛阳达十七年(公元26l~277年)。晋怀帝司马炽执政时期(公元306~311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猗卢受晋封为大单于、代公。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年(公元376年),拓跋鲜卑的代国被苻坚所灭,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拓跋·硅复国,并改国号为魏(北魏)。这一时期,尤其是北魏统治的一个半世纪中,鲜卑族进一步吸收汉文化,渐与汉族人融合。至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进一步强化统治,巩固政权,争取中原汉族地主支持,增进胡汉融合,北魏孝文帝决定顺应形势,推行一系列的汉化改革,要求朝廷上下“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强令鲜卑族人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迅速汉化,并将本民族的二三字以上的复姓改为单音汉姓,如皇族拓跋氏改为元姓,独孤氏改为刘姓,“其余所改,不可胜纪”。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改姓浪潮中,叱干部遂改为薛,成为薛氏成员之一。在史籍《北齐书》中记载:“薛(王叔),字昙珍,河南人。其先代人,本姓叱干氏。”
源流五
源于突厥族,出自唐朝时期突厥薛延陀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薛延陀国,是隋、唐时期北方游牧民族铁勒部的一支,由薛部与延陀部联合组成。据传,薛部先祖本是汉族人,后来流落到漠北一带并在此蕃息发展不断壮大起来,成为当地的一个游牧部落。为了表示不忘先祖,他们便以“薛”为部落名称。以后薛部在与邻近的延陀部战争中获胜并其部而有其众,两部遂合二为一,称薛延陀。薛延陀国灭亡后,部众四散流徙,或南下附唐,或并于他族,其中一部分人“以族为氏”,而改姓了汉族的薛氏,分布于营州至平州一线(今辽宁朝阳至河北卢龙)。在薛延陀部故居地(今蒙古国西北部杭爱山脉),至今仍有许多薛氏族人生息繁衍,他们都是古薛延陀部的突厥族人后裔。
唐朝时期的营州、平州,均属于汉、晋、北魏时期的古辽西郡,这就是南宋著名学者郑樵在《通志》中所称的“辽西薛氏”之源。
源流六
源于冒姓,出自唐朝武则天时期冯氏后裔冯小宝,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唐朝时期,有一著名的人,叫作薛怀义。薛怀义,原名冯小宝,自称周文王后世子孙,鄂人(今陕西雩县),闯荡江湖,在同官县(今陕西铜川)贩卖药材,练就了健壮的身体,粗犷中不失数分英俊。
冯小宝发迹后,其兄弟子侄乃至姻亲裔孙纷纷冒姓薛氏,以崇其位,此后沿袭不改。
源流七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明时期蒙古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⑴.元末明初,忽必烈的一些嫡系后裔子孙内附于明王朝,以元朝开国皇帝的蒙古称号“大蒙古国薛禅汗”为汉姓,称薛氏,世代相传至今。
⑵.据史籍《明史》中的记载: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赐蒙古贵族托果齐姓薛名台,安置驻扎于平州新昌一带;又赐瓦剌部首领托欢姓薛名斌,为原驻地甘肃土司。赐姓,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对臣属的殊荣,故一人受赐,全族荣耀。内附的蒙古族瓦剌部族人因酋长获帝王赐姓,有许多部族人等一时均随之改汉姓为薛氏,世代相传至今。
⑶.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苏尼特氏,亦称薛尼特氏、雪尼特氏,源出元朝时期蒙古薛尼特部,是成吉思汗第六世祖海都幼子抄真斡儿帖该之第四子薛尼特所组建的氏族,世居巴颜鄂隆(今内蒙古锡林郭勒西乌珠穆沁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unit Hala,后多冠汉姓为薛氏、苏氏等。
源流八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朝鲜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薛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05
薛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八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二。

寻根溯源 薛姓来源有三:1、出自黄帝的任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通志·氏族略》等所载,黄帝之子禺阳封于任,其十二世孙奚仲为夏车正,禹封其于薛国(今山东薛城),后世子孙以国为氏。2、出自妫姓。据《吴录》所载,战国时孟尝君封于薛,秦灭六国而失其祀,子孙遂为薛姓。3、他姓或他族改姓而来。A、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的复姓叱干氏改单姓薛;B、出自周文王的姬姓冯氏之后裔。唐时有薛怀义,本姓冯;C、据《通志·氏族略》所载,辽西有薛姓;D、今满、蒙、土家、朝鲜族有此姓。

得姓始祖 奚仲。薛姓出自黄帝的任姓,黄帝共有二十五子,分别得十二个姓,其中有一子名禺阳,因被封在任(今山东济宁市)而得任姓。任姓传到十二世孙奚仲,奚仲在夏禹时任车正,为车的创造者,居住在薛,称为薛侯。其后人祖已的七世孙曰成,举国迁于挚,改号为挚国。商末时,周伯季历娶挚国女大任为妻,生子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到武王克商,复封为薛侯。春秋时,齐桓公称霸诸侯,惟有薛侯不从,被黜为伯爵。春秋后期,薛公子登在楚国做官,薛人迁往下邳(今江苏邳州),楚怀王赐沛地为其食邑。薛国历夏、商、周三代,凡六十四世,战国时亡国,其后子孙以国为氏,称薛姓。他们尊奚仲为薛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前文已述,薛姓发祥于今山东薛城,后又迁江苏邳州。有资料表明,战国时薛姓已播迁于湖北、湖南、江苏、河南、河北省境内,如薛公子登的曾孙薛倪曾为楚令尹,薛倪之孙薛鉴,为刘邦献策灭黥布,薛鉴五世孙薛广德为汉御史大夫,广德之孙薛愿,因仕宦淮阳太守而落籍当地。薛愿嫡孙薛汉之八世孙薛兰为曹操所杀,其子薛永从刘备入蜀,为蜀郡太守并落籍当地,永之子薛齐在蜀亡后降魏,拜光禄大夫,迁家于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世号“蜀薛”。薛齐为河东郡的开基始祖。薛齐的长房长孙恢号“北祖”,长房次孙雕号“南祖”,长房三孙兴号“西祖”。三国时,吴国竹邑人薛综的三个儿子(莹、孙、兼)皆为太子太傅,谓之吴国三傅,魏国薛夏为天水人,说明已有薛姓徙居今甘肃。晋永嘉之乱,河东人薛推随中原士族南渡,数传至薛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徙居福建晋安,是为入闽薛姓始祖。唐初,河南固始人薛使,随其岳父陈政率军入闽,从此定居漳州,数传至薛一平,为漳浦东山开基祖。北宋初年,歙县薛彦博迁居宜章南关(今湖南宜章县),是为湘、粤薛姓始祖。其六世孙薛前儒在元时移居广东乐昌九峰,是为乐昌九峰薛姓世祖。明初,薛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河南、陕西、山东、北京等地。明清两代,薛姓渡海到台湾者,闽籍较众。此后,有的又远播海外。如今,薛姓已广布全国,其分布以江苏、山西、陕西、河北、福建等省为多,这几个地区的薛姓占到全国汉族薛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
第2个回答  2013-06-05
从历史演进来讲薛姓共有7祖,最古老的出自黄帝源于任姓,黄帝幼子禹阳在颛顼帝时的封地任(今山东济宁一带)为任候,禹阳之裔孙以邑为氏,形成任姓,其后任姓几经发展壮大,人才兴旺,支系庞杂。禹阳的第十二世孙奚仲,是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大禹因其精工巧思、发明车辆有功,特任命为车正(官名),专门管理天下车辕之事,奚仲因此也被视为车的创造者,受后人仰慕。车辆的发明与使用大大加快了中华文明的步伐,大禹赐封奚仲以薛(今山东藤州)为邑,称薛侯。奚仲家人闻讯都以此为荣,不少人甚至索性以薛为氏,表示纪念,是为薛氏之始。从此他的后代都姓薛了,也是以居邑为姓氏的。如果你本身是汉族,祖籍又是山东滕州的,那么恭喜你了,你是真正的黄帝的子孙。如果你祖籍是安徽宿县的薛姓,那你就是孟尝君的后裔了。本姓田。源于妫姓是舜的后代。薛姓还有其他6个远祖,除来自匈奴、突厥、鲜卑、蒙古族外还有外族赐姓汉化的5种。另外一个远祖也是汉族,发源地是陕西,有名的历史人物有唐代大英雄薛礼,就是薛仁贵。另一个名人唐德宗时的美女文学家薛涛。他们都是陕西人。
第3个回答  2013-06-05
源于任姓,出自黄帝之幼子禹阳在颛顼帝时的封地任,属于以居邑为氏。黄帝一生共有二十五子,为四母所生,成年后皆以德行出众,受封为十二个不同的姓族,散居于各地。其中幼子禹阳在颛顼帝时受封于任(今山东济宁),而为任侯。禹阳的第十二世孙奚仲,是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大禹因其精工巧思、发明车辆有功,特任命为车正(官名),专门管理天下车辕之事,奚仲因此也被视为车的创造者,受后人仰慕。车辆的发明与使用大大加快了中华文明的步伐,大禹赐封奚仲以薛(今山东藤州)为邑,称薛侯。奚仲家人闻讯都以此为荣,不少人甚至索性以薛为氏,表示纪念,是为薛氏之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