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管桩在施工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如果要在施工中严把质量问题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1) 单桩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 (2) 预应力管桩桩身质量; (3) 预应力管桩焊接质量和接头连接问题; (4) 桩位偏差过大; (5) 桩管进水桩端强风化软质岩软化问题。2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中几个问题2. 1  单桩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  承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勘察报告提供的qs 、qp 参数不准确一些勘察单位提供的桩基参数过高,若设计单位据此进行桩基础设计, 有可能造成单桩承载力不足。如果提供的桩基参数过低, 但试桩所得单桩承载力又很高,如何选择合理的单桩承载力就很困难。建议武汉地区勘察单位针对预应力管桩存在挤土效应对不同土层的qs 、qp 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实测。  (2) 持力层起伏较大,施工单位双控较难预应力管桩优点是桩身强度高,为了经济节约,设计时应在桩身强度允许的范围之内,使土的强度,即qs 、qp 充分的发挥。一般选择较硬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如中密以上状态的砂层、卵石层和强风化岩作为桩端持力层。由于勘察手段不合理或取样间距过大,对持力层的起伏未查清,因此虽然设计要求采取双控,但施工单位很难把握,往往控制设计深度到了,而锤击贯入度或油压值达不到;或锤击贯入度或油压值达到了,而设计深度不到。为此,建议地勘单位能提供一定精度的桩端持力层的等深线图。  (3) 预应力管桩挤土效应造成桩体上浮对于无桩靴的预应力管桩,桩体排开的土体不可能全部进入管桩腔内或被压缩,实测表明进入管桩内的土芯长度只能达到桩长的1/ 3 ,挤土效应是很明显的。而有桩靴的预应力管桩挤土效应更大。挤土效应会使桩体上浮,对于长桩,由于桩下部进入硬土层较深,发挥嵌固作用,上浮不明显,而短桩比长桩更易发生桩体上浮事故。对于高层的核心筒群桩部位,因为群桩布桩挤土效应就更明显,造成打桩后土体隆起20 至30 cm ,甚至达40~50 cm。如果桩段之间焊缝质量不好的话,挤土效应会造成焊缝拉裂现象。桩体上浮将肇致工程桩试桩变形过大、承载力降低。  (4) 恢复期桩周土未充分固结预应力管桩在沉桩过程中将使桩周和桩端一定范围内的土体扰动,侧阻力和端阻力都有所降低。随着超静孔隙压力的消散,土体重新固结,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也不断增加。为获得较高承载力,一般要求桩施工完成后要间歇一定时间再检测承载力,称间歇期或恢复期。《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 2002) 规定:预制桩在砂土中不得少于7 天; 粘性土不得少于15 天; 对于饱和软粘土不得少于25 天。2. 2  预应力管桩桩身质量问题  (1) 桩材质量问题  预应力管桩桩身砼强度设计为C60 至C80 ,主要是依据广东、深圳地区采用花岗岩作为混凝土骨料,而武汉地区骨料不是花岗岩,强度低,要达到C60 至C80 有困难。虽然管桩通过离心法工艺和蒸高。但混凝土标准件试块,试压强度是否能真正代表预应力管桩的强度,尚存疑问。武汉地区预应力管桩生产能力有限,往往是即压即用,今日生产,明日就运到工地压桩,缺乏养护期。因此,建议离心法工艺应通过试验桩段的试压结果进行比较,比混凝土标准件试块更真实。  (2) 施工设备与桩型不匹配  管桩施工必须选择与桩型相匹配的施工设备。如果施工中设备选择不当,如小锤打大桩,由于击数增加,很容易造成桩头破损。应严格控制桩身顶压压控力和抱压压控力。  (3) 硬土层中采用锤击桩易造成桩身断裂武汉地区呈密实的粉砂层,是预应力管桩良好的桩端持力层,能够获得较高单桩承载力。如果桩身质量不太好或使用薄壁管桩,锤击法施工很容易造成桩身断裂。当地质报告中存在孤石,或硬土层下又有软土层,必须穿过此硬土层时,也可能造成桩身沉桩或打桩时出现桩断裂现象。2. 3  预应力管桩焊接质量和接头连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29
进场检验这一块就不用说了。
在施工中,要注意桩的垂直度,标高控制,不宜比设计标高高。
焊接后要有>2min的间歇时间,不然压力大的时候焊接的地方容易崩掉,对小应变测试有影响
第2个回答  2013-06-06
楼主问是施工现场还是在预制管桩厂生产的时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