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阴”和“阳”都有什么现象,怎么样才能做到阴阳调和?

缺“阴”和“阳”都有什么现象,怎么样才能做到阴阳调和? 具体现象和具体方法。

一 阴阳偏衰
  指人体阴或阳亏虚不足所引起的病理变化,实际上包括了精气血津液的不足和功能的减退。同时亦包括了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减退和失调。其病机表现特点是“阳虚则阴盛”,“阳虚则寒”;“阴虚则阳亢”,“阴虚则热”。可见虚寒、虚热病证。
  1.阳偏衰
  概念:即阳虚,指机体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减缓,产热不足的病理状态。
  特点:阳虚病机特点,多表现为机体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气相对亢盛的虚寒证。
  形成: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失养,或劳倦内伤,或久病损伤阳气所致。
  表现:一般以脾肾阳虚为主,尤以肾阳虚衰(命火不足)最为重要。阳虚则寒,可见畏寒喜暖,形寒肢冷,面色胱白,舌淡脉迟等寒象;亦可见踡卧神疲,小便清长,下利清谷,脉微细等虚象。同时,由于阳虚气化无力,阳不化阴,津液代谢障碍或减退,可形成水液贮留等水肿病证。
  2.阴偏衰
  概念:即阴虚,指机体阴气不足,精、血、津液等阴液亏少,以及由于阴虚不能制阳,导致阳气相对亢盛,机能虚性亢奋的病理状态。
  特点:阴虚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气不足,制约阳热及滋养、宁静功能减退,阳相对亢盛的虚热病证。
  形成:多由阳邪伤阴;或五志过极,化火伤阴;或久病耗伤阴液等所致。
  表现:主要表现为凉润、抑制与宁静功能减退,从而出现虚热、失润及虚性亢奋见症。一般以肺、肝、肾阴气阴液不足为主,尤以肾阴虚亏为重要,故临床以肺肾阴虚或肝肾阴虚为多见。由于阴虚不能制约阳气,从而可形成阴虚内热、阴虚火旺、阴虚阳亢等病变。阴虚内热,可见消瘦,盗汗,低烧,五心烦热,口于,舌红,脉细数等症;阴虚火旺,可见骨蒸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颧红升火,咳血,或消瘦等症;阴虚阳亢,可见眩晕耳鸣,或遗精,或性欲亢进,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等症。
  (三)阴阳互损
  肾藏精气,内寓真阴真阳,为全身阴阳之根本。因此,无论阴虚或阳虚,多在损及肾脏阴阳或肾本身阴阳失调的情况下,才易于发生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的阴阳互损病理变化。
  1.阴损及阳
  概念:指由于阴气阴液亏耗,累及阳气生化不足,或阳气无所依附而耗散,从而在阴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阳虚,形成了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表现:如肝阳上亢病证,病机为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阴虚阳亢。若病情发展,进一步耗伤肾脏精气,损及肾阳,继而出现畏寒肢冷,夜尿清长,面色白,脉沉细无力等阳虚之症,即说明已发展成阴损及阳的阴阳两虚病证。
  2.阳损及阴
  概念:指由于阳气虚损,无阳则阴无以生,累及阴液生化不足,从而在阳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阴虚,形成了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表现:如肾阳虚亏,水泛为肿病证,病机主要是阳气不足,气化失司,津液代谢障碍,水液贮留,溢于肌肤所致。若病变发展,肾阳进一步虚损,耗伤肾中精气,则阴无阳以生,致使肾阴亦日益亏耗,继而出现消瘦,烦躁升火,甚则瘛疭等肾阴亏虚见症,即说明已发展成阳损及阴的阴阳两虚病证。
二 补其偏衰
  即补其不足。主要适用于阴阳偏衰,即阴或阳一方虚损不足的病证。如阴虚不能制阳,常表现为阴虚阳亢的虚热证,则应滋阴以制阳。但最终导致的是肾阴亏虚,故应“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如阳虚不能制阴而致阴寒偏盛者,则应补阳以制阴。但最终导致的是肾阳虚损,则应“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此外,由于阴阳偏衰可以互损,而阴阳又是互根互用的,故在治疗阴阳偏衰病证时,还应注意“阳中求阴”或“阴中求阳”,即在补阴时应适当配用补阳药;补阳时应适当配用补阴药。即所谓“此又阴阳相济之妙用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07
呵呵,这个问题很复杂很复杂,中医博大精深,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可以说的明白的,你要想了解,建议你还是借本 中医学概要 初步了解下..
第2个回答  2013-06-07
用食物调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