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正常速度

问个问题~关于体育

提高短跑成绩的几个重要因素
与短跑成绩相关的因素有很多:步频、步幅、速度、速度能力、爆发力,以及肌肉、关节的柔韧性和协调性;还有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技术水平等。其中有三个因素与提高短跑成绩最相关。
(一)合理正确的技术动作
运动员能否掌握好合理、正确的技术动作要领,是今后能否达到高水平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因为短跑是一项周期性的运动,全程要反复跑几十步。一点微小的错误,反复出现,就变成了大问题。假如每一步的步幅能够加长5厘米,那么,50步就可以赢得2.5米的优势。因此,应花大力气去改进技术。技术动作的规范合理主要表现在跑的动作结构上要更加符合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使跑的技术更好地表现出节省化和效率化。具体在跑的技术形式上的表现是:跑的动作平衡、重心上下起伏较小;上下肢动作配合协调,上肢摆臂积极有力,下肢蹬摆结合、以摆促蹬;跑的向前性和直线性好,并且全程有良好的节奏感等。总之,能够使运动员掌握好合理、正确的技术要领,我们在训练中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专项力量能力
力量是基础。几乎所有的竞技性体育项目都离不开基础力量的训练。在短跑运动的力量训练中,教员 要把一次性力量练习(爆发力)和多次性力量练习(专项力量能力)有机地结合好。以往我们在力量训练中,采用比较多的手段一般是大重量、重量次数少的绝对力量训练。这种方法对爆发力的发展比较好。但在短跑运动中,我们更应该看重专项力量能力的发展。因为一般的力量训练,重量次数不会超过10次。而根据项目的特点(短跑是一个周期性的运动项目),如果跑100米,至少也需要用45步~48步左右(男子),200米就更多了。因此,我们在短跑的训练过程当中更需要的是力量持续作用于肌肉的能力,也就是专项力量能力。具体到训练的方法手段上可以采用的有:橡筋摆腿、负重高抬腿、100~200米段落的跨步跳等等。
(三)速度能力
速度能力是核心。就短跑而言,过去的观点一般都认为速度训练是核心。但我认为速度能力才是自始至终都需要紧紧抓住的核心。所谓速度能力,即是保持速度的能力,它跟通常所说的速度耐力是有区别的。具体到训练手段来讲,速度能力是指以最大强度或者是接近最大强度来完成的100~200米段落跑;它的特点是重复次数不多,间歇时间较长,强度很大。而速度耐力是指强度稍低(80%~90%)的250~500米段落跑;其特点是重复次数较多,要求跑平均强度,间歇时间相对要短一些。有些运动员的后程能力不好,其结果是专项成绩也不会很好,分析的结果是该运动员的步频能力不好。但实际上很有可能该运动员50米以内的短程节奏很好,强度也很高。那么,该运动员的绝对步频应该是不错的;只不过是相对的步频不好,也就是说他保持速度的能力不够好。如果该运动员通过针对性的系统训练,速度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他前半程依然能够保持他原有的步频和速度;那么他的专项成绩和全程的步频指标也肯定就相应地上去了。

短距离快速跑在小学各年级教材中都出现,是跑的重点教材,除跑的距离要求不同之外,技术要求可概括为一松,二大,三快,四平直,也就是动作轻松,步幅大,步频快,要平稳,直线性强。要达到上述要求,腿的后蹬前摆要快速充分有力,摆动腿用前脚掌积极着地缓冲。全身动作协调配合,但在不同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应有所侧重。教材中要求一、二年级可重点要求跑的直线性,抬腿充分和摆臂正确,从小养成正确的跑姿。在这个基础上,三、四年级后蹬跑的教学结合要求逐渐做到快速有力的后蹬,同时注意身体的平稳性,摆臂正确。五、六年级可增加对摆动腿积极下压着地的要求。起跑方法,低年级可采用自然站立式起跑,中高年级可采腿弯屈身体较大前倾的站立式与蹲踞式的起跑。

所谓“欲速则不达”,短距离快速跑在教学中应注意防止只追求跑得快,而忽视跑的轻松、自然和技术正确,教学中不宜多用秒表计时,练习中应多采用轻松、自然和有控制的速度进行练习,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过早、过多进行程度大的快速跑,往往容易造成动作紧张、僵硬等容易养成的错误动作和技术习惯。短距离教学中我是采用以下的方法进行教学的:

1、快速的高抬腿跑(低年级)、有力的后蹬跑(中年级),有节奏性的小步跑(高年级)。

2、中速跑30米,注意动作轻松和技术要求。

3、沿直线快速跑30米。

4、集体听信号的站立式起跑,快速跑30米。

5、游戏式练习,多采用分小组进行比赛的迎面接力跑,少采用有转弯的来回跑游戏。

6、短距离起跑追逐游戏,将每练习分成各半。例如:有六条跑道则三人站在一、三、五道起跑线上,另三人站在二、四、六起跑线前60公分至1米处,同时作好站立式的预备姿势,听信号后同时起跑,要求一、三、五道的三人在30米内追上前面的二、四、六道三人,用手触倒前面同伴身体就算追上,超过30米追上无效,在有效距离内被追倒的再回后跑一次。前后轮换练习。

7、不同形式的起跑预备姿势的追逐游戏(站立式,半踞式,蹲踞式等);例如按一、二报数,将学生分成一、二两组,两级对背或面对面,作站立式起跑姿势;或盘腿对坐、背对背坐;或俯卧两臂支撑等不同形式的起跑姿势,听到信号后,两组同时起动,一个组追另一个组,当教师叫“1”时,二组的学生为被追者;当老师叫“2”时则一组的学生为被追者,以手触摸到前排者为追上,超过20米线,追上无效。游戏亦可单个进行。这个练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快跑的能力 ,而且能发展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低年级学生由于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反应能力差,判断不准确,所以此游戏较少使用。

8、接力跑,4×50米或2×50米练习。

9、当放松跑,加速跑交替进行练习。

10、50米跑与放松、加速跑的完整练习。

11、终点冲刺的练习。

快速跑教学过程中如何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是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的一个关键手段,我在几年的短跑教学中,对于学生在学习上通常出现的错误动作作了统计,找出产生错误原因,并且作出如何纠正的方法,以下是短距离快速跑教学中,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的手段:

1.后腿不充分。产生原因是后蹬、摆肌肉力量差。

纠正方法:进一步明确后蹬、摆腿的动作的技术要领,通过高抬后蹬跑及各种跳跃的练习,发展蹬摆力量。

2.抬头挺胸跑。产生原因是动作紧张或腹肌力量差。

纠正方法:要求跑时目视前方,动作放松,动作协调,用定距离的放松跑。多做腹部的练习发展腹肌力量。

3.低头收腹跑。产生原因是动作紧张、拘束,摆动腿前摆不充分,没有带髋向前。

纠正方法:⑴目视前方目标的放松跑和放松加速跑;⑵背后屈肘夹着短棒,挺胸、送髋的跑进行练习。

4.摆臂不正确“筛米式”、“打鼓式”、“直臂摆式”。产生原因有两种可能,⑴摆臂动作不是以肩关节为轴,前后摆动,而是左右摆动以肘关节为轴,前后摆动以肘时以肘关节为轴,小臂上、下摆动。⑵直臂摆动的原因是技术要求不正确,没有自然屈肘及动作紧张所引起。

纠正方法:⑴作正确的摆臂动作示范和错误的摆臂动作示范,并进一步明确充肩为轴,屈肘前后摆的技术要求,学生多次听节拍练习。(3)多作原地摆臂练习,教师逐一检查纠正动作正确性,按节拍进行快慢的正确摆臂练习。(4)绳子放在肩背上,绳子两端在体前,然后屈久90度,两手紧握绳子,固定有度,进行原地摆臂练习,体会以肩关节为轴,屈肘前后摆动的动作。

5.跑的直线性差。产生原因:八字脚,髋关节柔韧性差及摆臂方向不正确所引起。

纠正方法:⑴沿地面上的直线和跑,要求脚尖正对前方。⑵多作原地摆臂练习,强调以肩关节为轴,前后摆动,作,用定距离的放松跑。多做腹部的练习发展腹肌力量。作30米--50米弓箭步,发展髋关节的柔韧性。

短距离快速跑的技术水平通常从四种基本类型进行珍断、评价快速跑技术质量,以便针对错误动作、予以纠正和改进。四种类型有:

①理想型;即起跑后以最短时间达到最快速度,并把这速度尽量提高和保持通过终点。

②不规则型;即疾跑发挥出最高速度,不仅没有继续发挥和保持,反而趋降,当接近终点时又升了上去,并上升到最高速度,该终点终判时反而以最高速度通过终点。

③速度耐力差型;奔跑者没有能把加速跑获得较高速度保持到终点,而是进入途中跑后速度逐渐下降,显示了速度耐差的毛病。

④体力不足型;起跑反应慢,尽管努力但途中跑一直没有发挥出较高的速度。因此在短距离快速跑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快速跑的技术是提高快速跑水平和成绩的根本途径。但实践中表明,学生只掌握了快速基本技术而不具备相应的身体素质,还是不能发挥理想的运动水平。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正常发挥技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8-10
  100米12秒50属于正常
  短跑是一项以无氧供能方式为主的速度力量性项目,强大的爆发性力量,较高的绝对速度和速度耐力,良好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合理的跑的技术,以及较强的心理能力是从事短跑运动的必备条件,因而,认识短跑项目的特征,把握短跑专项训练的内在规律,探索短跑专项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是提高短跑教练员执教水平的重要途径。鉴于上述,笔者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结合自身多年参加短跑训练实践的感性认识,从短跑训练理论与实践层面上,探索短跑专项的主要训练内容,以及针对性的专项训练方法和手段,旨在为教练员提供训练实践依据。
  1.提高速度: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各个器官系统是相互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要想提高短跑运动成绩,必须全面地改善与提高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水平。进行有目的的、有比例地全面身体训练,采取多种多样的身体训练方法和练习手段,不仅能弥补专项训练的某些不足,而且有利于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身、心的能力,提高运动技能、技巧,及身体健康水平,从而为运动员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和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需要强调的是,全面身体训练必须要紧密结合短跑专项的需要,尤其是要进行以技术为中心的全面身体训练,教练员一切的身体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设计、采用,必须符合与接近短跑技术的时间与空间特征,否则,将事与愿违,事倍功半,达不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2.提高步长、步频能力
  步长和步频是现代短跑技术的核心,也是构成跑速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运动员技术特点、身体素质水平、神经类型与身体形态特征等综合体现。要提高跑速,步长和步频是关键。倘若两者同时提高是最理想的,但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难度却很大。因而,在短跑训练实践中,一定要根据运动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发展步长或步频。例如,我进浙江大学体育系时,年龄已经是20 岁了,客观上已经失去了发展步频的最机佳时期(从运动素质发展敏感期而言,11岁~13岁是发展步频的最佳时期),因而,在发展步长和步频二要素时,坚持以在保持适宜步频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发展步长能力。由于指导思想明确,主攻方向合理,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恰当,所以我的100m成绩也从进校时的11.4S提高到11.88S。从跑的技术原理分析,步长能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跑时的后蹬力量、后蹬角度、摆动力量、摆动速度,以及髋关节的灵活性等。为此,在训练中,我们结合短跑的技术特点着重发展大腿的伸肌,屈肌的力量和髋关节的灵活性。在训练手段的选择上,我们采用负重换腿跳、负重大步走、负重跑、负重跳台阶、跑台阶、大幅度的跨步跳(要求摆动腿积极下压和小腿由前向下向后积极着地)、蛙跳、单足跳等练习,提高跑时的后蹬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采取高抬腿跑、拉橡皮条高抬腿“车轮跑”、收腹跳等训练手段,提高摆动幅度,加快摆动速度,并且,采取其它一些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加强髋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伸展性训练,从而提高了步长能力。
  对于步频能力的训练,我们侧重于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缩速度,加强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灵活性训练,提高肌肉快速收缩力量与肌肉的放松能力。提高肌肉快速收缩力量采用的训练手段有:(1)高速、大幅度摆动腿前后摆动练习,要求在快速摆动中完成合理的折叠技术, 摆动腿大小腿折叠得越紧,半径越小,摆速越快。(2)加快脚掌着地速度练习,要求尽可能地缩短腾空时间。(3)快速摆臂、摆腿练习,要求腿、臂动作协调进行。
第2个回答  2015-08-14
提高短跑成绩的几个重要因素
与短跑成绩相关的因素有很多:步频、步幅、速度、速度能力、爆发力,以及肌肉、关节的柔韧性和协调性;还有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技术水平等。其中有三个因素与提高短跑成绩最相关。
(一)合理正确的技术动作
运动员能否掌握好合理、正确的技术动作要领,是今后能否达到高水平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因为短跑是一项周期性的运动,全程要反复跑几十步。一点微小的错误,反复出现,就变成了大问题。假如每一步的步幅能够加长5厘米,那么,50步就可以赢得2.5米的优势。因此,应花大力气去改进技术。技术动作的规范合理主要表现在跑的动作结构上要更加符合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使跑的技术更好地表现出节省化和效率化。具体在跑的技术形式上的表现是:跑的动作平衡、重心上下起伏较小;上下肢动作配合协调,上肢摆臂积极有力,下肢蹬摆结合、以摆促蹬;跑的向前性和直线性好,并且全程有良好的节奏感等。总之,能够使运动员掌握好合理、正确的技术要领,我们在训练中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专项力量能力
力量是基础。几乎所有的竞技性体育项目都离不开基础力量的训练。在短跑运动的力量训练中,教员 要把一次性力量练习(爆发力)和多次性力量练习(专项力量能力)有机地结合好。以往我们在力量训练中,采用比较多的手段一般是大重量、重量次数少的绝对力量训练。这种方法对爆发力的发展比较好。但在短跑运动中,我们更应该看重专项力量能力的发展。因为一般的力量训练,重量次数不会超过10次。而根据项目的特点(短跑是一个周期性的运动项目),如果跑100米,至少也需要用45步~48步左右(男子),200米就更多了。因此,我们在短跑的训练过程当中更需要的是力量持续作用于肌肉的能力,也就是专项力量能力。具体到训练的方法手段上可以采用的有:橡筋摆腿、负重高抬腿、100~200米段落的跨步跳等等。
(三)速度能力
速度能力是核心。就短跑而言,过去的观点一般都认为速度训练是核心。但我认为速度能力才是自始至终都需要紧紧抓住的核心。所谓速度能力,即是保持速度的能力,它跟通常所说的速度耐力是有区别的。具体到训练手段来讲,速度能力是指以最大强度或者是接近最大强度来完成的100~200米段落跑;它的特点是重复次数不多,间歇时间较长,强度很大。而速度耐力是指强度稍低(80%~90%)的250~500米段落跑;其特点是重复次数较多,要求跑平均强度,间歇时间相对要短一些。有些运动员的后程能力不好,其结果是专项成绩也不会很好,分析的结果是该运动员的步频能力不好。但实际上很有可能该运动员50米以内的短程节奏很好,强度也很高。那么,该运动员的绝对步频应该是不错的;只不过是相对的步频不好,也就是说他保持速度的能力不够好。如果该运动员通过针对性的系统训练,速度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他前半程依然能够保持他原有的步频和速度;那么他的专项成绩和全程的步频指标也肯定就相应地上去了。

短距离快速跑在小学各年级教材中都出现,是跑的重点教材,除跑的距离要求不同之外,技术要求可概括为一松,二大,三快,四平直,也就是动作轻松,步幅大,步频快,要平稳,直线性强。要达到上述要求,腿的后蹬前摆要快速充分有力,摆动腿用前脚掌积极着地缓冲。全身动作协调配合,但在不同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应有所侧重。教材中要求一、二年级可重点要求跑的直线性,抬腿充分和摆臂正确,从小养成正确的跑姿。在这个基础上,三、四年级后蹬跑的教学结合要求逐渐做到快速有力的后蹬,同时注意身体的平稳性,摆臂正确。五、六年级可增加对摆动腿积极下压着地的要求。起跑方法,低年级可采用自然站立式起跑,中高年级可采腿弯屈身体较大前倾的站立式与蹲踞式的起跑。

所谓“欲速则不达”,短距离快速跑在教学中应注意防止只追求跑得快,而忽视跑的轻松、自然和技术正确,教学中不宜多用秒表计时,练习中应多采用轻松、自然和有控制的速度进行练习,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过早、过多进行程度大的快速跑,往往容易造成动作紧张、僵硬等容易养成的错误动作和技术习惯。短距离教学中我是采用以下的方法进行教学的:

1、快速的高抬腿跑(低年级)、有力的后蹬跑(中年级),有节奏性的小步跑(高年级)。

2、中速跑30米,注意动作轻松和技术要求。

3、沿直线快速跑30米。

4、集体听信号的站立式起跑,快速跑30米。

5、游戏式练习,多采用分小组进行比赛的迎面接力跑,少采用有转弯的来回跑游戏。

6、短距离起跑追逐游戏,将每练习分成各半。例如:有六条跑道则三人站在一、三、五道起跑线上,另三人站在二、四、六起跑线前60公分至1米处,同时作好站立式的预备姿势,听信号后同时起跑,要求一、三、五道的三人在30米内追上前面的二、四、六道三人,用手触倒前面同伴身体就算追上,超过30米追上无效,在有效距离内被追倒的再回后跑一次。前后轮换练习。

7、不同形式的起跑预备姿势的追逐游戏(站立式,半踞式,蹲踞式等);例如按一、二报数,将学生分成一、二两组,两级对背或面对面,作站立式起跑姿势;或盘腿对坐、背对背坐;或俯卧两臂支撑等不同形式的起跑姿势,听到信号后,两组同时起动,一个组追另一个组,当教师叫“1”时,二组的学生为被追者;当老师叫“2”时则一组的学生为被追者,以手触摸到前排者为追上,超过20米线,追上无效。游戏亦可单个进行。这个练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快跑的能力 ,而且能发展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低年级学生由于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反应能力差,判断不准确,所以此游戏较少使用。

8、接力跑,4×50米或2×50米练习。

9、当放松跑,加速跑交替进行练习。

10、50米跑与放松、加速跑的完整练习。

11、终点冲刺的练习。

快速跑教学过程中如何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是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的一个关键手段,我在几年的短跑教学中,对于学生在学习上通常出现的错误动作作了统计,找出产生错误原因,并且作出如何纠正的方法,以下是短距离快速跑教学中,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的手段:

1.后腿不充分。产生原因是后蹬、摆肌肉力量差。

纠正方法:进一步明确后蹬、摆腿的动作的技术要领,通过高抬后蹬跑及各种跳跃的练习,发展蹬摆力量。

2.抬头挺胸跑。产生原因是动作紧张或腹肌力量差。

纠正方法:要求跑时目视前方,动作放松,动作协调,用定距离的放松跑。多做腹部的练习发展腹肌力量。

3.低头收腹跑。产生原因是动作紧张、拘束,摆动腿前摆不充分,没有带髋向前。

纠正方法:⑴目视前方目标的放松跑和放松加速跑;⑵背后屈肘夹着短棒,挺胸、送髋的跑进行练习。

4.摆臂不正确“筛米式”、“打鼓式”、“直臂摆式”。产生原因有两种可能,⑴摆臂动作不是以肩关节为轴,前后摆动,而是左右摆动以肘关节为轴,前后摆动以肘时以肘关节为轴,小臂上、下摆动。⑵直臂摆动的原因是技术要求不正确,没有自然屈肘及动作紧张所引起。

纠正方法:⑴作正确的摆臂动作示范和错误的摆臂动作示范,并进一步明确充肩为轴,屈肘前后摆的技术要求,学生多次听节拍练习。(3)多作原地摆臂练习,教师逐一检查纠正动作正确性,按节拍进行快慢的正确摆臂练习。(4)绳子放在肩背上,绳子两端在体前,然后屈久90度,两手紧握绳子,固定有度,进行原地摆臂练习,体会以肩关节为轴,屈肘前后摆动的动作。

5.跑的直线性差。产生原因:八字脚,髋关节柔韧性差及摆臂方向不正确所引起。

纠正方法:⑴沿地面上的直线和跑,要求脚尖正对前方。⑵多作原地摆臂练习,强调以肩关节为轴,前后摆动,作,用定距离的放松跑。多做腹部的练习发展腹肌力量。作30米--50米弓箭步,发展髋关节的柔韧性。

短距离快速跑的技术水平通常从四种基本类型进行珍断、评价快速跑技术质量,以便针对错误动作、予以纠正和改进。四种类型有:

①理想型;即起跑后以最短时间达到最快速度,并把这速度尽量提高和保持通过终点。

②不规则型;即疾跑发挥出最高速度,不仅没有继续发挥和保持,反而趋降,当接近终点时又升了上去,并上升到最高速度,该终点终判时反而以最高速度通过终点。

③速度耐力差型;奔跑者没有能把加速跑获得较高速度保持到终点,而是进入途中跑后速度逐渐下降,显示了速度耐差的毛病。

④体力不足型;起跑反应慢,尽管努力但途中跑一直没有发挥出较高的速度。因此在短距离快速跑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快速跑的技术是提高快速跑水平和成绩的根本途径。但实践中表明,学生只掌握了快速基本技术而不具备相应的身体素质,还是不能发挥理想的运动水平。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正常发挥技术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2
短跑没有正常速度,根据每个人身高体重以及运动能力的不同而速度也不会相同。通常短跑都是冲刺跑,即用尽个人全力跑完全程。例如二级运动员百米成绩12秒50,那么他的百米平均速度就是8米/秒。国际健将百米成绩10秒00,那么他的百米平均速度就是10米/秒。所以说短跑没有一个正常的速度值。
第4个回答  2020-12-23

短跑起跑的技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