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戒中安格玛的由来!还有亚尔诺王国是怎么灭亡的

如题所述

安格玛巫王,戒灵之首,邪恶安格玛国王,米纳斯魔窟领主。巫王曾是努曼诺尔人的贵族,后接受索伦九戒之一而沦为索伦部下。他发动了安格玛战争并攻陷了亚尔诺分裂后的三个国家,安格玛沦陷后转而攻击米纳斯伊希尔并短期控制奥斯吉利亚斯,最终战死于魔戒圣战中帕兰诺平原战役。

雅诺王国于第三纪861年分裂为三个小国度,由于长期内耗再加之安格玛王国的入侵,最终一一灭亡,直到1974年雅诺王国的最后一部分雅西顿王国被安格玛军队攻灭。

扩展资料

故事背景:

至尊魔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二纪元1200年。这一年,黑暗魔君索伦以“天赋宗师”安纳塔的身份出现在伊瑞詹。伊瑞詹领主凯勒布理鹏受索伦的欺骗,铸造了十九枚统御魔戒——精灵三戒、矮人七戒和人类九戒。

1600年,索伦暗中铸造了至尊魔戒,以控制其他的统御魔戒。凯勒布理鹏识破了索伦的阴谋,他将精灵三戒交给吉尔加拉德和凯兰崔尔保管。1693年,索伦率军入侵伊利雅德,精灵与索伦之战爆发。索伦的前锋部队被凯勒鹏击败,但他还是于1695年率军抵达伊瑞詹。

凯勒布理鹏试图据守奥斯特恩艾特希尔,但他被索伦击败并被生擒。他没能经受住索伦的拷问,被迫透露了矮人七戒和人类九戒的下落,最终被索伦杀害。索伦得到了人类九戒,他将它们赠给九位努曼诺尔的贵族,最终这九位贵族堕落成戒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魔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1
安格玛是中土大陆北方的一处地名。估计提问者是想问安格玛巫王的由来。
简要而言,九戒灵之首趁北方王国分裂之际,于第三纪1300年来到安格玛地区,纠集中土北方的各路黑暗力量,建立安格玛王国,戒灵头领成为国王。由于他善用巫术,从此人们开始称呼他为安格玛巫王(Witch-king of Angmar),或简称巫王。巫王的真名没有记载,“安格玛”也非对他的称呼。

雅诺王国于第三纪861年分裂为三个小国度,由于长期内耗再加之安格玛王国的入侵,最终一一灭亡,直到1974年雅诺王国的最后一部分雅西顿王国被安格玛军队攻灭。
更多关于北王国从衰落走向灭亡的故事可见http://tieba.baidu.com/p/2121399899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2
安格玛是中土大陆北方的一处地名。估计提问者是想问安格玛巫王的由来。
简要而言,九戒灵之首趁北方王国分裂之际,于第三纪1300年来到安格玛地区,纠集中土北方的各路黑暗力量,建立安格玛王国,戒灵头领成为国王。由于他善用巫术,从此人们开始称呼他为安格玛巫王(Witch-king of Angmar),或简称巫王。巫王的真名没有记载,“安格玛”也非对他的称呼。

雅诺王国于第三纪861年分裂为三个小国度,由于长期内耗再加之安格玛王国的入侵,最终一一灭亡,直到1974年雅诺王国的最后一部分雅西顿王国被安格玛军队攻灭。
更多关于北王国从衰落走向灭亡的故事可见http://tieba.baidu.com/p/2121399899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1-16
1。刚铎之名意思为"石之土地" Land of Stone,由辛达林语的gond(石 Stone)和(n)dor(土地 land)结合而成。又有一说,由于刚铎处于白色山脉附近,所以如此命名。用昆雅语表示的话,则称安多诺尔 Ondonór?。
刚铎于第二纪元3320年,努曼诺尔帝国灭亡后,由伊兰迪尔的两个儿子埃西铎及安那瑞安共同建立,位于中土大陆南方、魔多以西,贝尔法拉斯湾以东。
她与北方的姐妹国亚尔诺遥遥相对。二个王国历史交错,为人所知两国都是登丹人的流亡国度。
刚铎首都初期建都在奥斯吉力亚斯,及后迁至米那斯提力斯。
2。洛汗(Rohan):是一片草原,位于盟国刚铎(Gondor)以北、敌国魔多(Mordor)西北。
这里是洛汗人(Rohirrim)的聚居地。洛汗人主要是牧人和农夫,他们的马匹和骑兵非常有名,被称为"膘骑之乡"
洛汗的国土被牧场和草原覆盖,非常空旷,与中亚的大草原、北美的大平原及阿根廷的藩帕斯草原(Pampas)相似,属温暖大陆气候,气候受四方影响。
洛汗的土地被形容为「草海」。魔戒圣战(War of the Ring)时期,洛汗的国土面积是刚铎的约三分之一,边界正缓慢收缩。
洛汗的首都是山垒伊多拉斯(Edoras),接近伊瑞德尼姆拉斯的山坡。另一大城是奥德博格(Aldburg),是东境的首府,由伊欧(Eorl)建立。
邓哈罗(Dunharrow)是位于伊瑞德尼姆拉斯的要塞。圣盔谷(Helm's Deep)是伊瑞德尼姆拉斯的峡谷,是洛汗的主要要塞。
3。夏尔(Shire)绿色和平之地,是哈比人(Hobbit)的故乡。风光明媚,民风自然纯真,哈比人于此享受生活中简单的乐趣。

夏尔分成五个村落:“Hobbiton”、“Bree”、“The Shire”、“Buckland”、“Shire-hobbit”。当地哈比人使用的语言是“Middle-earth”中土世界的“Common Speech”(通用语)。

在第三纪元1601年,哈比人开始定居在夏尔。这就是夏尔开垦纪元(夏垦)的开始,日后所有历法都以此年为元年。
夏尔地区唯一的官方机构就是米丘窟的市长,或是称作夏尔的市长。他同时兼任邮政总局局长和警察总长的工作,而警队和邮政也是夏尔唯一提供的公共服务。

领主是夏尔议会的议长,也是夏尔民兵和义勇军的将军。但由于民兵和义勇军都是在紧急时才会召集,所以领主的头衔也就变成了单纯名誉上的称号。
4。戴尔王国这是一个很小的人类国家。戴尔与矮人国相邻,长久以来的和平相处使他们之间拥有了非凡的友谊。
他们互相帮助,互相信任。在两国的国王相继复位之后,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了。戴尔王开始发挥他在这个地区的影响力。人类成功绞杀了毒龙Smaug;矮人们教于他们一些精巧的工艺,使得王国的经济更加繁荣。毫无疑问,在一个英名的国王领导下,人类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保卫国土。

在东方,黑暗势力正在悄悄的展开,敌人的实力深不见底,胜利开始变得遥不可测。英勇的戴尔王,您将如何带领大家保卫王土?我们的矮人朋友将是我们惟一的希望!
5。自由之民无知的农民们本是自由和幸福的。他们并不知道在他们的东边,黑暗的力量正在扩张;他们其实也不太明白,战争将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破坏和伤害。
但是,他们还是闻出了空气中紧张的气息。可怜的农民们,他们其实是被自由所放逐的生物。 他们没有强力的国王,他们只有单薄的双手。可是他们将要面对的,却是那残忍的强盗, 没有人性的未知生物以及那不可抵抗的无边的黑暗。 他们所能做的,只有三件事:祈祷,祈祷。
。。诚心的祈祷。
6。艾辛格(Isengard):是译自辛达林语安格林诺斯特(Angrenost),是一个大型要塞。两个名字的意思都是指铁要塞(Iron fortress) ,而艾辛格还有一个意思,是指西部警卫(West Guard)。
艾辛格是一个青翠和舒适的地方,在艾辛河的滋润下,有大量树木和草地,欧散克塔位处中央。
第三纪元,萨鲁曼从东方归来,并向刚铎摄政王贝伦(Beren)要求驻守艾辛格。贝伦欣然同意,将欧散克塔交托给萨鲁曼。初时,萨鲁曼为刚铎驻守艾辛格,艾辛格遂成为著名的捻苦路纳(Nan Curunír)萨鲁曼之谷。
第三纪元2953年,萨鲁曼结连索伦,并与刚铎决裂,据地自立,成为艾辛格的领主。索伦败亡后,萨鲁曼逃离艾辛格,以树胡讨厌囚禁任何活物的性格成功说服树胡让他离开,抛弃了欧散克塔之匙。
第四纪元,艾辛格得到恢复,整个峡谷都划给树人,树人拆除了城墙,将该处的森林命名为欧散克树庭院(Treegarth of Orthanc)。

7。东方蛮人(Easterlings)第一纪元,东方蛮人(Easterlings)开始进入贝尔兰地区,其中部分此前已为魔苟斯所腐化。梅格罗斯与他们的首领玻尔(Bór)和乌番格(Ulfang)结盟。乌番格在后来的战斗中被证明是不可信任的。

第三纪元2510年,东方蛮人向刚铎发动大规模入侵。刚铎军队于林莱河和银流河之间迎击,刚铎军队被败。
东夷南蛮(Southrons)或哈拉德林人(Haradrim):是《魔戒三部曲》里其中一个人类种族。
在《未完成的故事》及《精灵宝钻》里亦有提及。哈拉德林人居住在哈拉德威治(Harad),哈拉德威治的意思是「南方」,刚铎的人类以此称呼哈尔南河(Harnen)以南的地区。
哈拉德林人是刚铎的死敌,他们之间发生过许多次战争,大多都是哈拉德林人落败。

魔戒圣战(War of the Ring)时期,哈拉德林人、半兽人及东方蛮人(Easterlings)都在索伦旗下作战。哈拉德林人驾驭猛玛(Mumak)作战,托尔金形容为现代大象的祖先。在帕兰诺平原战役(Battle of the Pelennor Fields),一名配有黑蛇红盾的酋长领导哈拉德林人作战。
洛汗国王希优顿(Theoden)格杀了那不知名酋长。在黑门之战(Battle of the Morannon),哈拉德林人及魔多的其他部队以绝对优势攻击西方军队。索伦因魔戒的摧毁而灭亡,许多哈拉德林人投降及逃亡,也有大量宁死不降的哈拉德林人。

8。登兰德人(Dunlendings):登兰德(Dunland)是一地名,位于中土大陆的西北部,当地人亦称为登兰德人(Dunlendings)。当地人的特征是高大、皮肤黝黑、黑头发。他们是哈莱斯人(House of Haleth)的后裔,与登丹人(Dúnedain)有间接的关系。

洛汗人将登兰德人的居住地命名为登兰德,登兰德的居民为登兰德人,登兰德人感到洛汗人的威胁。
魔戒圣战(War of the Ring)期间,萨鲁曼利用两族的敌意诱使登兰德人支持萨鲁曼。
圣盔谷之战后,洛汗人并没有对登兰德人赶尽杀绝。
洛汗人要求与登兰德人消除仇恨,登兰德人亦重新后撤至艾辛河(Isen)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