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解释下为什么近年来,煤炭和稀有金属掉价会掉的这么快?

大家每天都在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经济问题,经济现象,以及社会现象,这是挺好的。本人不才,我有个经济问题不解,为什么这两年的以来的煤炭、有色金属等稀缺资源的价格像跳水一样没完没了,所以我请教各位大神,如果说煤炭和稀有资源的整合是为了更好的发展,那么这个整合会到什么时候结束,各位大神如果知道的话,或者有资料的话,请私聊我,或者发邮件给你,本人不胜感激。(关于见解最好不要要网络上黏贴,个人见解为大)

  煤炭价格下降的因素:

  1、经济结构调整,煤炭需求不旺。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能源需求下降,经济总体形势处于转型升级的调整期。加之外部形势复杂,内生增长乏力,工业用电量不断下降。

  2、新投火电机组很少,现有机组负荷低。

  受工业用电不足影响,即使在寒冷的冬季,华东、华南很多火电厂发电负荷机组也只有60%左右,部分电厂用电负荷只有30-40%,达不到满负荷运转,耗煤量较低,促使电厂对国内煤炭只维持刚性拉运,确保库存不至于下降的过快而已。

  新投火电机组较少,尤其沿海地区新投产火电机组很少,刚性拉运不足。原有的火电机组不能满负荷发电,而新投产的火电机组又非常少,造成煤炭消耗保持低位。

  3、家控制高耗能企业发展,发展清洁能源。

  随着环保压力加大,政府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整治力度加大。

  4、电厂以消化库存为主。

  电厂以消化自身高位的库存为主,对三西 煤炭保持刚性拉运,影响了电厂拉运和采购的数量。

  5、进口煤继续冲击国内市场。

  《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实施,办法规定了严格的环保指标,提高了煤炭进口门槛,新增微量元素检测;同时,规定检测不合格的直接退回,对进口煤形成一定遏制。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进口贸易商逐渐熟悉了进口煤的流程,继续进口的决心没有改变;加之很多电厂已经适应了进口煤的燃用,大唐、粤电等电厂继续增加进口煤数量。进口煤仍然会继续冲击着国内煤炭市场。

  6、降价是市场竞争的需要。

  降价促销一般是国内煤炭企业加强市场竞争、争取用户的一个主要手段,既能够抵御同行业的竞争,也能同进口煤做竞争。

  7、煤企减产、控产力度略显不足,供需矛盾严峻。

  8、铁路继续大规模运输,加重市场压力。

  9、港口能力提高,超过下游实际需求水平。

  综上所述,正是因为国内煤炭产能过剩、产量释放,下游用户煤炭需求不足、港口和铁路运输能力提高过快,才促使当前煤炭市场供求失衡;而市场压力之下,煤企纷纷降价促销,促使国内煤价持续走跌。

  稀有金属价格下降的原因:

  稀有金属长期面临国内出口企业受制于国外采购商、没有定价话语权的困局,这导致大量稀缺资源被低价贱卖。对内,稀有金属供给过剩是一直以来的困局,其针对高端科技产业需求而国内产业转型升级还在过程当中、经济景气度低迷导致需求难以在短时间内出现全面爆发以调节供需平衡。
  资料来源:http://www.kuaiji.com/shiwu/2770516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5
4万亿投资错误决策的后遗症。
第2个回答  2013-07-25
不为什么,只是因为这两样东西中国的私企一哄而上,乱挖滥采,又没别的本事把产品升级卖高价,只会降价竞争这一招。为了逃避监管还走私,不顾工人安全,所以成本短时间也比正规企业较低。所以量大+自己成本低,最后价格就下来了。苦了工人和周围环境,亏了国家和正规企业,肥了自己和外国企业。
只要还有黑心企业,监管就不应该结束。不过实际上能保证大部分较大的企业能生活下去估计就整顿差不多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7-25
给你按先后关系来说一下吧,
前几年爆发的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中国扩大内需自过难关出台4万亿基础建设投资政策→国内短时间大量上马大型基础建设项目→相关的配套项目必须跟着上(如水泥、钢铁、建筑材料、电厂装机量)→基础能源如煤炭净产能在前面的因素影响下超前增长(所谓超前增长是指超过十二五规划的产能增长)→4万亿投资逐渐完成相关需求量跌回平均水平→大量的产能过剩→外部经济大环境继续恶化→短期经济刺激副作用产生→供大于求自然会降价→所谓整合即是国家在踩刹车了。煤矿在整合阶段会关停大量的小煤窑,大型企业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不可再生资源,不会造成资源浪费。追问

说的比较在理。

追答

不客气,呵呵!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