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所研究的主要范围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不同的心理学所研究的主要范围不同,详情如下: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从胎儿出生到年老死亡的成长和发展的全过程。

学习心理学:探索人是如何发展成为如今的状态。研究人类和动物的学习发生过程和原因。

人格心理学:关注包括人格特征、动机和个体差异。感觉与知觉心理学:研究人类怎样感知周围世界,如正在研究人类是如何识别面孔的。

比较心理学:研究和比较不同种系的动物行为。

生理心理学:研究行为与生理过程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活动。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思维问题,试图了解推理、问题解决、记忆及其他心理过程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扩展资料

心理学应用领域:

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人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

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人心理机能在社会的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同时它也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生理作用会影响个人的心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理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2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围有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

1、人格心理学

四大特征

第一,人格大体上仍然是对自我印象的研究。这是针对人格研究方法而言。它仍以自我报告为主。

第二,当前的人格研究仍然基本上只涉及意识的或认知的变量。

第三,人格研究远未成为一门日益积累的科学,而只是众多分散工作的总称。

感觉与知觉心理学:研究人类怎样感知周围世界,如正在研究人类是如何识别面孔的。

2、认知心理学

研究特点

认知心理学家所用的方法是从可观察到的现象来推测观察不到的心理过程。有人把这种方法称为会聚性证明法,即把不同性质的数据会聚到一起,而得出结论。

而认知心理学研究通常要实验、认知神经科学、认知神经心理学和计算机模拟等多方面的证据的共同支持,而这种多方位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青睐。

认知心理学家们通过研究脑本身,想来揭示认知活动的本质过程,而非仅仅推测其过程。最常用的就是研究脑损伤病人的认知与正常人的区别来证明认知加工过程的存在及具体模式。

3、临床心理学

学科特点

首先,临床心理学注重对人类个体的能力和特点的测量和评估。这种测量和评估通常是针对个人的,有时也针对大样本群体。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对个体进行分析,以支持其所得的有关结论。

其次,临床心理学家与其他心理学家一样都关注对人类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和理解。虽然有时也会进行动物试验,但临床心理学家只有在不能使用人类被试,或动物试验也能推论出人类行为时才会这么做。

第三,以上这些特点并不是临床心理学所独有的,真正体现临床心理学独特性的是科钦。所谓的‘临床态度’或‘临床取向’即临床心理学工作者要综合来自临床实践和其他研究中的知识,努力去对某一个体进行评估,并最终理解和帮助他。

临床心理学工作者虽然也对一般性的心理规律以及行为问题感兴趣,但他们更关心这些一般性的原则如何塑造和影响一个人的生活,以及如何进行治疗和干预。

同时,临床心理学家在对心理困扰进行干预时更注重理论研究和系统的评估结果的作用,而不像精神病学家和社会工作者那样直接关注治疗。

行为心理学:研究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4、犯罪心理学

学科特点

第一,犯罪心理学既是一门交叉性学科,也是一门边缘性学科。

第二,犯罪心理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学科。

第三,犯罪心理学是一门或然性学科。

5、比较心理学

特点

比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动物行为演化的基本规律以及处于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的各种行为特点。

它和动物心理学一样,以动物行为为研究对象;而研究目的之一又都是从动物心理的研究中求得对人类心理发展的某种认识。因此,有的学者将二者视为心理学的同一分支,并和习性学(动物行为学)一起统称为动物行为研究。

比较心理学运用有控制的实验室方法,并通过野外观察,来研究动物行为模式及其功能、动物行为的机制、动物的学习行为和动物行为起源等,并对动物的行为进行分类、描述和分析。

扩展资料

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学科。

一、起源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

二、研究对象

1、动态性维度

(1)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指一个人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反映正常个体心理现象的共同性一面。

(2)个性心理(individual mind)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合。包括个性倾向、个性特征和个性调控等方面,反映人的心理现象的个别性一面。

2、意识

(1)意识(consciousness)是指现时正被个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从意识对象上可以把其分为:

客体意识,指个人对于周围世界的意识。

自我意识,指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意识。

(2)无意识(unconsciousness)是指现时未被个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以记忆为例,有时我们并没有某方面内容的记忆目的,也没有想着要记住它,却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甚至还很牢固。有时自己也不知道从哪里获得的以及是否有某方面的记忆。在记忆心理学中,前者是无意识记忆,后者是内隐记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格心理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认知心理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临床心理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犯罪心理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比较心理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理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1
心理学是一门具有长远历史但又很年轻的科学。因为,早在古希腊时就已经有了心理学的萌芽,但心理学被确立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还只是一百多年的事情。由于心理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心理学在独立后的一百多年中,出现了各种心理学流派。

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

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使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冯特考虑到化学把物质分解成各种元素,那么心理学应该也可以同样地通过实验方法分解出心理的基本元素。根据这一思路,冯特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冯特的心理学因此被称为"构造主义心理学"(Structuralism)。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把心理分解成这样的一些基本元素后,再逐一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可以达到理解心理实质的目的。这一学派强调内省方法,认为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靠被试者自己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也就是内省。到20世纪20年代,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影响逐渐衰落。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Functionalism)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JohnDeway,1859~1962)等人。机能主义心理学主要活跃于1890年到20世纪30年代,与构造主义心理学展开了激烈的学派之争,两者都主张研究意识,争论的焦点是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结构,还是研究意识的功能。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因此,他的心理学思想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

詹姆斯认为意识是像水流一样的,他称之为"意识流"。詹姆斯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不应局限在实验室内,还要考虑人是如何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不断提出的要求的。为此,后来他的一些追随者们走向了心理测量、儿童发展、教育实践的有效性等各种应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

基于唯心主义的思想基础,上述两个学派都未能很好地解决方法学问题。相持了几十年后,当另一个新的学派--行为主义出现后,这两个学派都日渐衰落下去。

三、 行为主义心理学

20世纪初期,行为主义心理学(Behaviorism)学派盛极一时,从根本上改变了心理学的发展进程。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ohn B.Watson,1878~1958)。华生认为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这是因为科学的研究成果必须是能够重复的,而心理带有主观的性质,不能直接观察,也不能重复,这样就不如把心理看作是一个黑箱,我们不必去管里面装了什么和如何活动,只需要知道输入和输出之间的联系就可以了。在剌激影响有机体的情况下,只有作为反应活动的外部行为是可观察的,因此,心理学应该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于是,华生的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一反应"公式(S一R)来表示,他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Ivan Pavlov)的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华生认为,我们只要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再根据条件反射原理给予适当的强化,使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起牢固的联系,那么就可以预测、控制和改变人的行为总之,华生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

行为主义后期的另一著名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由于斯金纳的理论对华生的行为主义有所发展,通常把他的理论称为新行为主义,而把华生的行为主义称为古典行为主义。斯金纳坚持行为主义的基本原理,他明确指出:任何有机体都倾向于重复那些指向积极后果的行为,而不去重复指向消极后果的行为。斯金纳与华生思想的区别,在于他并不否认人的内部心理活动的存在,但是他坚信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外部环境决定的。

行为主义理论能够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因此,在实用主义思想指导下,行为主义心理学在美国很快就盛行起来。行为主义从20世纪20年代兴起,一直流行到50年代才逐渐衰落。但是它的影响深远,不仅其客观研究方法得到了肯定,而且在当前的行为改造、心理治疗中,行为主义的方法仍占有重要地位。

四、格式塔心理学

在美国出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同时,德国也出现了另外一个心理学派别,这就是"格式塔心理学"(Cestalt psychology),也称为"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有魏太默(Max Wertheimer,1880~1943)、考夫卡(Kurt Koffka,1886~1941)、苛勒(Wolfgang Kohler,1886~1941)等人,这一学派主要活跃于1912年到20世纪40年代,研究内容主要是意识体验,著名论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译音,其含义是整体,或称"完形"。格式塔心理学明确指出:构造主义把心理活动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元素进行研究并不合理,因为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心理、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格式塔心理学着重在知觉的层次上研究人如何认识事物,作为一种学派重视心理学实验,研究的结果在当时很有影响,尤其是有关知觉的一些实验结果,称为格式塔知觉规律,至今在心理学中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

五、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lysis)于19世纪后期产生于欧洲,其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这一理论主要源于弗洛伊德治疗精神病的实践,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弗洛伊德认为,要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寻找病人疾病的根源,通过病人的自由联想,对其谈话做出分析,找出其疾病的根源。他还认为人除了有意识的活动--即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活动,还有无意识活动。它们常常是一些由于环境的要求和社会的限制,而不能表现出来的思想意识,因为种种原因长时期被压抑着处在被觉知的意识下层,形成下意识,但对于意识仍然发生影响。这些处于下意识中的个人心理冲突,正是发生心理障碍的原因。精神分析主要就是试图用各种方法发现和揭示病人在下意识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弗洛伊德过分强调人的性本能在下意识中的作用,认为人在性方面的压抑是多种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因此在理论上曾引起争论,在我国更受到过长期的批判。

精神分析的方法至今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中仍然继续使用,而且其理论对人格、动机等心理学的研究方面也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目前,有些精神分析的概念,如无意识、下意识、自我等也都已经渗入到心理学主流之中。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

20世纪中期,美国一些学者出于对当时影响最大的两个心理学派别--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不满,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braham Mashw,1908~1970)和罗杰斯(Carl Rogers,1902~1987)。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看来,精神分析学说认为行为受原始的性冲动所支配,行为主义理论的许多结论来自对简单动物行为的研究,这两种理论都没有把人看作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失掉了人的最重要特性。人本主义是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他们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要想充分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考虑到人们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总之,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社会性特点,给人的心理本质做出了新的描绘,为心理治疗领域孕育了一条创新的人本主义路线和方法。不过人本主义理论不能用实验来加以证明,它主要是理论上的推测,运用的是一种思辨的方法,风格与自然科学研究不同。

七、认知心理学

到20世纪中期以后,认知心理学产生,并比较稳定地向前发展直至现在。认知心理学是在很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吸取了各派的合理成分,兼容并蓄并加以发展。比如它既吸收了"格式塔"的整体观,把人脑的活动视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同时对行为主义的"剌激-反应"、强化理论也予以承认。认知心理学可追溯到20世纪初期,如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maget,1896~1980),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揭示了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但是,认知心理学正式出现是在20世纪60年代。一方面,20世纪中期以后,计算机科学迅猛发展,迫切需要了解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这构成了推动认知心理学产生的重要外部动力;另一方面,自从冯特建立心理实验室以来,实验室的心理实验逐步地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在记忆研究方面,发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有所不同,同时在儿童研究中,也揭示出在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思维表现有不同水平等等,这些都证明内部心理活动规律是可以研究的。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心理学家奈瑟(U.Neisser)于1967年把各种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写成《认知心理学》一书,从而作为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产生的标志,心理学不只要研究行为,也要研究作为行为基础的内部心理活动规律。

所谓认知,指在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即通常所谓的认识过程。认知心理学家坚信,要想充分了解一个人的行为必须研究他的内部心理活动,因为同一个行为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且指向不同的目的。认知心理学家还指出内部认知过程是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的。他们在研究推理、决策、问题解决等复杂认知过程时采取口语报告的方法,获得了很大成功。有了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从此人的心理、意识又被带到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之中。

人的心理活动不只包括认知过程,还有情感、有意志、有各种个性心理特性,若忽略了人的这些特点,就会把人与机器等同起来。认知心理学在其发展中,从认知过程出发,并未忽略对动机和情感等心理现象的研究。事实上现代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内部心理活动规律,已变成一种思路,在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方面,都依据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去探讨和解释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目的是分析、解释、控制与调节人的多种活动,包括社会交往等等。

总之,发展到今天,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人的外部行为表现,而且还要研究人的内部心理规律,乃至心理的生理机制。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

科学心理学建立以来.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逐渐走向繁荣,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很多分支。这些分支按其性质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心理学的理论研究,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探讨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另一类为心理学的实际应用,探讨如何使心理学在生活实践的不同领域发挥作用。下面我们将这两大类别的主要分支加以简略的介绍。

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

(一)实验与认知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借助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科学心理学发展初期的那些传统核心课题,如感觉、知觉、学习、动机和情绪等。实验心理学的实验设计比较复杂,需要设计出一定条件,在此条件下用某种剌激引发出所期望的行为,以便进行观察,然后还要对结果做统计分析。认知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相近,致力于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如记忆、推理、信息加工、语言、问题解决、决策和创造性活动;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探讨内部心理活动规律,实验设计要求严格。

(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际间的行为和社会力量对行为的控制和影响。典型课题有:态度的形成和变化、偏见、顺从、攻击行为、亲密关系和集体行为等。其研究成果有助于在人际交往中取得成功。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和个体行为的稳定性特征,同时也探讨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对人格特征进行测量、评估和培养。

(三)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一般以人的整个生活历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人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不同心理特点,但广义地讲,它也包括动物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曾一度集中于研究儿童期,现在对青春期、成人期尤其是老年期的心理特点也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四) 心理测量学
心理测量指对行为和能力的测量,通常用心理测验的方法进行。对心理特性加以量化的研究是科学进步的表现,但心理不能直接测量,需要间接进行,自然困难很大,因此在测验的设计和使用方法上都有严格要求。心理测量已构成一门单独的学科,各种测验的处理还需要与之相关的统计技术。

(五)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研究遗传因素对行为的影响,以及大脑、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物化学因素等生理功能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脑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如利用核磁共振、脑成像技术,对研究认知心理学的一些重要方面,已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

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一)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涉及对心理障碍者的评估、诊断和治疗,同时涉及轻度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处理,主要工作方式包括面谈、实施心理测验和提供集体或个人的心理治疗。咨询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相近似,主要区别在于它面对的心理障碍者症状较轻,不仅是做出诊断,相对的更具有指导方面的意义,如一些家庭咨询、婚姻咨询和职业指导。

(二) 教育与学校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教育科学的基础,其工作在于研究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改进师资培训和学业考试,并推动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创造力等等。学校心理学家通常在中小学工作,对在学校中学习困难、适应困难或某种问题行为的学生进行诊断和辅导,并协助家长和教师解决与学校有关的问题。

(三)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主要在工业、企业和组织机构里发挥作用,包括:在厂房设备安装、产品质量设计方面考虑到人的因素,可以更有利于促进生产,提高效率;在人事部门中知人善任是人才选拔、人员安置、人力资源合理利用等一切工作的基础;在企业中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协调关系,既提高生产力也提高职工的满意度,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等,都离不开心理学规律的应用。

(四)广告与消费心理学
广告心理学研究如何把产品信息传达给群众,以更好地引起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消费心理学则以社会大众的消费行为为研究对象,考察消费动机、购买行为以及影响和促进消费行为的各种因素。

(五)法律与犯罪心理学
法律心理学和犯罪心理学在内容上基本是重叠的,主要研究司法程序中的犯罪动机、犯罪行为,以及犯罪证据的可靠性等,如近年来在国内兴起的测谎,就在该分支的研究范围内。当前的法律心理学与犯罪心理学还涉及对犯罪者行为的矫正与指导。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和调查法等,这些方法都属于科学性方法,具有一致的基本过程,即: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假设,进行研究设计;采用恰当的方法技术搜集资料;按照一定程序进行结果的统计处理;最终进行理论分析,得出结论。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所谓自然情境指的是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正在受到观察。观察法一般适用于下面的条件:对所研究的对象出于多种原因无法进行控制的情况,以及研究对象在控制条件下会发生质的改变,或由于道德伦理等因素不应该对之进行控制的那些行为。

观察法是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直接的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因为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正受到观察,其行为和心理活动很少受到干扰,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这是观察法的优点。它的不足之处是观察者处在被动的地位,实验者只能消极地等待预期的行为出现,而且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很难按照人的主观意愿发展,因此观察的结果难于重复。此外,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还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

二、测验法

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使用测验法,可以研究:一、了解个体或团体的心理特征,如用智力量表测量儿童的智力水平,用人格量表了解人各不同的心理特征;二、探讨心理特征与外界因素的关系,如考察智力与学习成绩是否相关,性格内向是否影响社会交往;三、可以比较不同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心理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测验法中所用的心理量表,或称心理测验,其测验的内容必须具备适用性和科学性,编制程序有严格的科学规定和参数指标。除编制过程外,在测验的实施、计分和解释过程中,也都有统一的标准必须遵循。

目前,心理测验的种类繁多,如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兴趣测验,各种能力、各种职业倾向测验等等。任何测验都只具有特定的功能,适用于特定的群体,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因此,使用测验法的时候,必须注意测验的目的及其适用的目标群体,遵照规定的方法实施,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三、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在实验法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地利用仪器设备干预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人为地创设出一些条件,使得被试者做出某些行为,并且这些行为是可以重复出现的。

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三类变量,第一,自变量。即实验者控制的剌激条件或实验条件。第二,因变量,即反应变量。它是实验者所要测定和研究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是实验者要研究的真正对象。第三,控制变量。即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为了避免这些变量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需要设法予以控制。总之,采用实验法研究个体行为时,主要目的是在控制的情境下考察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

实验法有两种,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指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在这种实验条件下,由于被试始终处于自然状态中,不会产生很强的紧张心理,因此,得到的资料比较切合实际。但是,自然实验中由于实验情境不易控制,在许多情况下还需要由实验室实验来加以验证和补充。实验室实验法是指在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心理学的许多课题都可以在实验室进行研究,通过实验室严格的人为条件的控制,可能获得较精确的研究结果。另外,由于实验条件严格控制,运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发现事件的因果关系,并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验证。但是,由于实验者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使实验情境带有很大的人为性质,被试处在这种情境中,意识到自己在接受实验,就有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并影响到将实验结果应用于日常生活,因而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调查法

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两种方式。问卷法是指采用预先拟定好的问题表,由被试自行填写来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问卷法可以同时搜集许多人的同类问题的资料,比较节省人力物力。问卷的发放可以通过邮寄的方式进行。这种方法的潜在问题是:问卷回收率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被调查者有时可能不认真合作,而使问卷的真实性受到影响。谈话法是指研究者根据预先拟定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在面对面的一问一答中搜集资料,然后对群体的心理特点及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推测。谈话法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条件和设备,比较容易掌握。但是由于访谈对象有限,加上被试可能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会影响到资料的真实性。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远不止上述的四种。同时,上述四种研究方法都有各自独特的优点,但也都有局限性。由于人的心理活动非常复杂,因此,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不能只采用某一种方法,而应该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灵活地选用几种方法,使之共同发挥作用,以便相互补充,收到更准确的效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7-27
研究的方法有很多.
比喻:詹姆斯(William James)是美国的哲学家和医生,也是当代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在1890年给心理学下的定义是,“精神生活的科学”。他的这一定义,为我们理解心理学开了个好头,即便到今天,也可以这么说。我们都有精神生活,因此,心理学究竟是什么意思,多少也知道一点,尽管学习心理学,既可以通过研究鼠和猴子,也可以通过研究人,心理学这个概念依然是难懂的。
詹姆斯和大多数心理学家一样,对人类心理学特别感兴趣。他认为,人类心理学由一些基本成分构成:思想和感情、存在于时空中的物质世界以及了解这些事情的方法。对我们每个人说来,这种知识首先是个人的和私人的。这种知识来自我们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在世上的经历,可能受科学事实的影响,也可能不受科学事实的影响。由于这个原因,我们把自己的经历当成试金石,很容易对心理学上的事情下判断。我们像业余心理学家似的,对复杂的心理学现象发表看法,比如,洗脑究竟管不管用,或者当我们把自己对其他人为什么会那样行事(认为他们正受到侮辱,感到不开心,或突然放弃他们的工作)的看法当作事实的时候。然而,两个人理解事情不一样,问题就出现了。正规的心理学想提供方法,来决定哪些解释最可能是正确的,或者来确定各种方法所适用的具体条件。心理学家的工作帮助我们区分两样东西:一是内部信息,它是主观的,可能是有偏见的和不可靠的,二是事实。也就是把我们的先入之见和科学意义上“真的”东西区分开来。

按照詹姆斯的定义,心理学是关于心灵和大脑的,可是,尽管心理学家的确研究大脑,我们对大脑的工作却了解得太少,还不能理解在经历和表达我们的希望、恐惧和愿望时它所起的作用,或者,理解在我们从生孩子到看足球那样纷繁复杂的行为中它所起的作用。实际上,要直接研究大脑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心理学家通过研究我们的行为,发现了更多的东西,并且运用他们的发现,衍生出关于我们内部情形的种种假设。

心理学也是和方法有关的,生物(往往指人)用这些方法来运用他们的精神能力或心灵在世界上运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改变,他们所用的方法也已改变。进化论认为,生物如不能适应变化着的环境,就会濒临灭绝(因此才有“不适应即灭亡”和“适者生存”的说法)。心灵一直是由适应的程序塑造的,而且这种塑造依然持续不断。这就是说,我们的心灵之所以会这样运作,是有进化论上的原因的——例如,为什么我们更善于发现移动的东西而不是静止的东西,大概是因为这种能力有用,能帮助我们的祖先逃避肉食动物。了解这些原因,对心理学家是重要的,对在其他学科(如生物学和生理学)工作的人也同样重要。

心理学研究的固有困难是,科学的事实应该是客观的和可检验的,但是,不能用看发动机运作的方法来看心灵的运作。在日常生活中,心灵的运作只能间接地知觉到,并且,还得从可以观察到的东西(即行为)中推断出来。研究心理学所耗的精力,和玩填字游戏的很相似。它包括评估和理解现有的线索,用已经知道的东西去填空。另外,线索本身也必须是从仔细观察得来的,必须根据精确的量度,必须用尽可能科学的严密性来进行分析,必须用合乎逻辑的和理性的论据来加以解释,这些论据要能经得起公众的考查。我们想要在心理学中知道的大部分东西——我们怎么知觉、怎么学习、怎么记忆、怎么思考、怎么解决问题、怎么感觉、怎么发育、怎么相互不同和怎么相互联系——都不得不间接地量度,而且,这一切活动都是多重决定的(multiply determined):意思是它们受多种因素而不是一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设想一下,你面对一个具体情况(在一个陌生的城镇迷了路),要做出反应,有多少东西可能影响你。为了找出重要的因素,其他一些引起混淆的因素就得排除。

在心理学中,复杂的相互作用与其说是例外不如说是正常,理解这些相互作用靠的是复杂技术和理论的发展。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的目标是一样的:描述、理解、预测、并学会怎样控制或调整心理学所研究的程序。一旦达到这些目标,心理学将帮助我们理解我们经历的本质,心理学也就有了实际的价值。心理学上的发现在一些领域很有用,例如,发展教孩子阅读的有效方法,设计机器的控制板以减少事故的危险,以及减轻情绪波动的人的痛苦。

尽管关于心理学的问题已经讨论了好几百年,但是对这些问题进行科学的调查,还只是过去一百五十年的事。早期心理学家依靠内省(introspection),就是对自己意识经历的反省,来找心理学问题的答案。这些心理学调查的目的是找出心理的结构。但是,在达尔文(Charles Darwin)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之后,心理学的范围扩大了,既包括意识的结构,也包括意识的功能。心理的结构与功能至今仍是心理学家的兴趣的中心,但是用反省来研究它们,有明显的局限性。正像高尔顿爵士(Sir Francis Galton)所指出的,它使人“成了一个无助的观察者,观察的只是大脑自动工作的极细微的部分”。于是,当代心理学家就更喜欢把他们的理论建立在对现象(如他们感兴趣的其他人的行为)的仔细观察上,而不是建立在对个人经历的反省之上。

1913年,华生(John Watson)为心理学发表了一篇总的行为主义(Behaviourist)宣言,认为如果心理学要成为一门科学,那么它根据的资料必须是可供检验的。这种对可观察的行为而不是内部(不可观察的)心理事件的注重,同学习的理论联系起来,同强调观察和实验的可靠方法联系起来,这种观察和实验的可靠方法至今还影响着心理学。行为主义的主张认为一切行为都是条件作用(conditioning)的结果,通过指定刺激(stimulus)、观察对刺激的反应(response)就可以研究条件作用(刺激一反应心理学S-R 〔psychology〕)。发生在这两者之间的东西,即插入的变量(intervening variables),早期的行为主义认为并不重要,但后来倒变成了实验假设的主要源泉。测试关于这些事情的假设,使心理学家创造出越来越复杂的、关于心理结构、心理功能和心理程序的理论。

对本世纪初心理学发展有意义的另外两个影响来自格士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和心理分析(psycho analysis)。在德国工作的格士塔心理学家,对心理学程序的组成方式有了一些有趣的发现。这些发现说明,如果我们的经历仅仅建立在外部刺激的物理特性上,那么我们的经历就和所期望的不同,结论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例如,当两盏很相似的灯依次闪亮时,我们看到的是一盏灯在两个位置之间移动(这就是电影的原理)。认识到心理程序用这种方式影响经历的性质,这就给当代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pchology)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就是这类内部程序。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理论吸引了对无意识程序(unconscious processes)的注意。他的理论是关于儿童早期经历的持续影响以及理论上的心理学结构,他称之为自我(ego)、本我(id)和超我(superego)。无意识程序包括不知不觉的和不能被人接受的愿望和欲望,这些程序是从梦、口误、奇癖中推断出来的,被认为对行为有影响。特别是无意识的冲突被假设为心理忧郁的主要原因。心理分析家可以用协助人们表达这些冲突的办法来帮助缓解这种忧郁,并且用基于佛洛伊德著作的心理动力(Psychodynamic)理论来解释病人的行为。佛洛伊德的理论建立在观察不到的精神程序之上,这种性质使该理论很难得到科学的测试。多年以来,更科学的或更具说明性的心理学分支沿各自不同的途径,独自地发展起来了。
当代心理学今天正处在一个令人兴奋的阶段,部分原因是在一些地方,心理学分支之间的分界线正在崩溃。怎么才能认识我们不能直接观察的东西,不光是心理学要碰到的问题,其他学科也有这个问题──想想物理学和生物化学吧。技术和理论的进步已经帮助了这个进程,这种发展已经改变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性质,并将继续导致变化。心理学家现在能使用复杂的量度仪器、电子设备和改良的统计方法,以及电脑和信息技术中的所有设备来分析多种变量和大量资料。把心灵当作信息处理系统来研究,已经使心理学家能够找出更多的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东西,还有介于刺激和反应之间的种种变量,比如注意、思想和决策涉及的变量。心理学家现在能把他们对这些事情的假设不仅建立在内省得来的假设理论上,如早期的分析家那样,或建立在对行为的观察上,如早期的行为主义者那样,而是建立在这些东西的结合体上,其根据是更可靠和更有效的观察和量度的方法。这些发展,在作为“精神生活的科学”的心理学中产生了一场革命,它们的持续发展意味着还有很多东西有待发现
第4个回答  2013-07-27
心理学一般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研究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阐述心理活动的最基本的规律,内容包括: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应用心理学则是将心理学的理论运用于社会实践,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工作质量服务,包括医学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教育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司法心理学、航空航天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等,内容非常广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