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能让孩子变得勇敢 大方

如题所述

性格是一种个性心理特点,畏首畏尾、缺乏独立性、过分依恋亲人、在生人面前不敢说话等是性格软弱孩子最突出的表现。在性格形成时期,孩子表现出性格意志的缺陷,父母应引起重视并及时进行帮助、引导。

一、让孩子学会生活,把握自己。家长的包办代替是孩子形成性格软弱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这等于剥夺了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导致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萎缩。

二、让孩子接触同伴,锻炼自己。心理学家指出,孩子的性格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也是纠正不良性格的最佳途径。爱模仿是孩子的一大特点,父母要让性格软弱的孩子经常和胆大勇敢的小伙伴在一起,跟着做出一些平时不敢做的事,耳濡目染,慢慢地得到锻炼。

三、尊重孩子,不当众揭孩子的短。相对来说,性格软弱的孩子比较内向,感情较脆弱,父母尤其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当众揭孩子的短,会损伤孩子的尊严,无形中的不良刺激可强化孩子的弱点。

四、让孩子大胆地说话。要做到这一点,功夫还是在父母身上。首先,父母应该戒急戒躁,不能当面打骂、责备,逼迫孩子说话;其次,可以邀请一些同龄小孩和性格软弱者一起参与集体活动,这时父母在一旁引导或干脆回避,让他们有一个自由的无拘束的语言空间。如果条件允许,父母还可以经常带孩子到一些视野、空间开旷的地带,鼓励孩子放声宣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4
自信心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萌发的。当孩子使用各种方法来取悦大人、吸引大人的注意和赞美时,自信心就在发展了。
(一)重视过程而非结果

父母往往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子女在学习、工作中是否比别人强。

其实,这个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家长应该看的是孩子在学习、做事的过程中是否获得了经验、能够承担责任、掌握知识和技能。

如果孩子的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可是这次教训却让孩子和父母看到了薄弱环节在哪里,不正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吗?父母的这种态度会传递和影响孩子,对孩子的自信心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让孩子拥有自信的五种做法

(二)建立合乎孩子能力的目标

孩子感到过大的压力,往往是来源于父母的过高的期望。在父母的心中,总有一个对孩子的期望目标。

孩子也会给自己定一个前进的目标。父母的责任就是怀有一颗期待之心,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每一阶段的适合的目标。

那么这个目标一定不能定得太高,超过了孩子能达到的限度,就容易使孩子产生失败感,丧失信心。也不能把目标定得太低,孩子完成得轻而易举,就会变得轻率和骄傲。

(三)肯定孩子的成功

当孩子考试取得了好成绩,做了好事,很好地完成了布置的任务时,一定要给孩子表扬和肯定。

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称赞和肯定,孩子也不例外。对孩子的表扬和肯定是孩子充满自信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

(四)让孩子迎接挑战

对困难的成功跨越,都是对自己的一次肯定,都会增加一份自信。克服困难就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

并不是只有面对惊涛骇浪,才有挑战的意味。对于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可以是挑战。比如说洗衣物、倒垃圾、下棋、打篮球……都是挑战。

鼓励孩子多参加类似的活动,成就与胜利自然会增加孩子的自信。

(五)以身作则,树立典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很难想象缺乏自信的家长如何能培养出自信力十足的子女。父母能够充满希望地看待未来,充满自信,孩子也会深受感染。所以父母在要求孩子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修养,做好孩子的典范。
第2个回答  2013-07-24
孩子的投入素质就是让孩子知觉他人的感受。知觉他人的感受是建立良好社交关系的基础。3岁以前的孩子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他们只能从自身出发感受世界。例如,2岁男孩打了同伴的头,不应该过于责备他,因为他不知道同伴会感到痛苦,因为他自己感受不到被打头的痛苦,也不知道别人的感受。但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这种感受。就像上面的那个例子,家长可以告诉打人的孩子:“如果他打你的头,是不是很痛呀?”或者“你忘记了,上次小明打你,你很痛,你都哭了。”通过自身的感受来理解他人的感受,这样容易被孩子接受。另外,遇到类似的情况,父母可以重复讲述他人的感受给孩子听,慢慢地他就会了解别人的感受了。
第3个回答  2013-07-24
多跟外界接触
第4个回答  2013-07-24
呵呵 很简单 身传言教 你自己畏畏缩缩 缩手缩脚 你教孩子勇敢 大方是不是有点超前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