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在红学上的成就有多高

给点具体的以及和其他红学家的比较

张爱玲的红楼梦魇可以作为研究红学的依据!

但是不能完全照搬!那毕竟是张爱玲的一个人的观点! 一、张爱玲从小过的是超高级生活,绰阔得不得了—那时家有汽车、司机者简直“望若天人”。她父亲是个“阔少”,吃喝玩乐,声色马狗,嫖妓女,养姨太太……浪荡子行径。她物质享受一定可观,可是精神快活吗?二、天津是她小说事业的发祥地,这已清楚不过,除了她“本体”性情外,受了父母的影响吗?如受过,是些什么?三、据传记,生母黄氏早离走异乡了,父亲张廷重为之撰《摩登红楼梦》的回目,是历史事实,而且张廷重还是给她讲解《红楼梦》的启蒙老师。那么,她和父亲的“红学观”是一是二?如有异同,都是怎样的?四、张廷重已是“民国人”了,家学渊源,古学根底甚厚,又是因为任职为铁路局英文秘书,那么,他乃是当时的“新式”人物—这样,张爱玲自言受古文的毒太深,又日后精通英文,这岂不可证她带有父亲的影响吗?
大凡一个人的“精神组成”是很复杂的,先天秉赋性灵,后天教养熏陶,亲友交往,社会环境……这是个“化学分析”难列出“方程式”的课题。——我这篇讲话,是想妄揣:她十四五岁开笔创写《摩登红楼梦》,假设她父亲的回目的语义风味没有歪曲她的本义的话,则我以为这不代表她——或不全代表她的思想见解、性情感受;那里面至少有她父亲的“世界”在混杂、左右着。
因为,从那六回书的回目看,她虽然对高续不满,却也尚无多少高超、深刻的理解与理想——没离开一男一女的“爱情中心”思想模式,只加入了些当时当地(津、沪)“十里洋场”的某些社会现象,编织出这一本小小的书文。
这样说,我绝无轻薄、贬低这位天才少女作家的意思——而且这也只是我大胆的推测。我的一句重要话是:她自己与父亲的“红学观”不尽相同,她对《红楼梦》原著80回以后的“部分”,本能地觉察、感受到了一种异样的“不对劲儿”!
她自云:从十二三岁时看《红楼梦》,看到80回以下,只觉得“天日无光,百般无味”!真真令我震惊,不禁暗自叫绝,数十年来,第一次目中映出这么样的八个大字!八个字给高鹗伪续“后40回”断了案,定了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9
十载春秋,《红楼梦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