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为何和他弟弟周作人断交?

知识分子,断交都搞的这么神秘!不愧是中国的先驱!

我是在网上找的一段话 鲁迅与他的大弟弟周作人,原来的关系非常好。是鲁迅在1906年回国后将周作人带到日本留学的,并居住在一起,从生活的安排到对外交际上给予细心的照料;是鲁迅影响并引导着周作人走上文学创作和翻译外国小说之路的;是鲁迅在周作人结婚、开销大时,率先回国教书,从经济上给其支持的。后来他们兄弟俩又相继到了北京,都成了著名的大学教授,又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主将。
可以说,在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初期,周氏兄弟的大名在读书人心中有着极高的位置,尤其在青年学生中,他们绝对是导师级人物。 在1923年鲁迅与周作人失和之前,他们兄弟之间没有什么分歧或矛盾,只是在周作人晚年的回忆中有这么一段记录:在日本留学时,“住在伍舍里与鲁迅两个人,白天被逼在一间六席的房子里,气闷得很,不想做工作,因此与鲁迅起过冲突。他老催促我译书,我却只是沉默地消极对付。有一天,他忽然愤激起来,挥起他的老拳,在我头上打上几下,便由许寿裳赶来劝开了。”发生在青年时期的这种小冲突并没什么,那不过是勤奋严肃的大哥对懒惰松懈的弟弟之一时的怒气发作,可理解为一种恨铁不成钢的举动。那老拳虽留在周作人的记忆里,可当时并未伤害兄弟之间的感情。
那么,鲁迅与周作人是什么时候失和,又为何失和以至于彻底绝交了呢?先看如下几种说法: 林志浩在《鲁迅传》中说:“1919年离开会馆,搬入八道湾以后,为了全家和睦,鲁迅的薪水全部交给了周作人的妻子。但她花钱如流水,每月总是不够用,还要鲁迅四处借款。这样的处境一直延续到1923年8月,由于生活和思想上的重大分歧,鲁迅与周作人绝交,从八道湾搬到砖塔胡同61号赁屋居住。”林先生在这里说得很是含糊粗略,难以让人看得太明白,但他点了一点,那就是说鲁迅与周作人的绝交是“由于生活和思想上的重大分歧”,至于分歧表现在哪些地方,没有细说。 俞芳在《我记忆中的鲁迅先生》中转述了鲁迅的母亲鲁老太太曾对人说过的一段话:“这样要好的弟兄都忽然不和,弄得都不能在一幢房子里住下去,这真出我意料之外。我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个道理来。我只记得,你们大先生对二太太(信子)当家,是有意见的,因为她排场太大,用钱没有计划,常常弄得家里入不敷出,要向别人去借,是不好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9
1923年7月19日,周作人给鲁迅送来了「绝交信」,40年的兄弟之情一信之间断交
1923年周作人给鲁迅的断交信:“我昨天才知道,——但过去的事不必再说了。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担受得起,也不想责谁,——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我以前的蔷薇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的,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我想订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愿你安心,自重。”
信写得平和,一如周作人本人,但字里行间,决裂的坚定,跃于纸上。就这样,两兄弟失和。信中的“过去的事不必再说”,是什么事,一些有关或略知的人都语焉不详。后来,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作了解释,“作人的妻羽太信子是有歇斯底里性的。她对于鲁迅,外貌恭顺,内怀忮忌。作人则心地糊涂,轻听妇人之言,不加体察。”是不是这样,也不得而知。

据说,他们的兄弟参商有几种说法:
1。我觉得最可靠的说法,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是日本人,无业,花钱奢侈,看病必用昂贵的日本医生,使用无度。当时两兄弟没有分家,而以二人的很高(大概两人每月共7,800元)收入都没什么剩余,作人的妻弟羽太重久全家也依靠他们,所以鲁迅不堪重负。许寿裳的说法,好象。
2,还有,据说,羽太信子性格很不好,有时还撒泼,和鲁迅不和,所以鲁迅有一个笔名叫“宴之敖”(日本女人赶出来之意)。好象鲁迅的说法。
3,还有,说他们的以为日本朋友,写信给他们有时写给两个人的信,封皮只写兄弟中一个人的名字,而有一次,写给作人的信,封皮写作人,鲁迅误会,拆开,作人不愿意了。孙伏员所述。
4,更有一种,说因为鲁迅听他们俩的窗根,偷看羽太信子洗澡。好象周作人所说。
后来,鲁迅搬出八道湾到砖塔胡同,曾回去搬书,俩人还差点动手。
或许,到底为什么,已经是个迷了。我觉得很可惜。
第2个回答  2013-07-29
周作人是汉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