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王寿的事迹吗??求看他的事的一篇感想..600字OK了

王寿就是那个家境贫困的孩子考上清华那个。。。父亲卧床不起。母亲面部有伤的那个...50分悬赏

父亲瘫痪,母亲伤残,不幸的经历没有影响王寿坚持求学的热情,中学6年中,他一直稳占临高中学全年级第一名的宝座。今年高考前,王寿凭强劲实力被保送清华大学。

  因为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王寿是学校里的名人。去年王寿参加全国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竞赛获得银牌,赢得清华大学招生老师的青睐。今年1月,他参加清华大学保送生招生考试成绩优异。据省考试局今天公布2009年普通高校在琼招收保送生录取名单,王寿被保送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今天南国都市报记者专程赶往临高,走访了王寿的家庭和学校,在很多同学眼中,王寿的经历,如同一个传奇。

  不幸家境炼出坚强意志:

  以最好成绩回报父母

  得知儿子被保送清华大学,王寿的父亲,瘫痪在床的王泽正老泪纵横。

  今年59岁的王泽正老人有着不幸的经历。年龄很小时他患上了视神经萎缩症,而今已几近失明。4年前,因为视力极差,他在走路时不小心摔伤,脑部出血,从此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此前,王寿的母亲林莲青在菜市场帮人杀鸭赚钱维持家用,家里出了这样的事,为了让两个孩子安心读书,王寿的母亲放下手头的生意,每天守在家中照顾丈夫。除了王泽正的低保费外,家里没有别的生活来源,日子过得很苦。她对孩子们说:“咬牙过几年艰苦日子,等你们有出息了,咱们全家就熬出头来了。”

  林莲青面部曾被烧伤,没有多少文化,却是个很聪明贤惠的女人,她对两个儿子的学业要求严格,她的口头禅是“子不教,父母过;教不严,师之惰”。正所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王寿和比他大一岁的哥哥王祝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自觉帮妈妈做家务。王寿几乎从来没有把功课带回家做过,都是在学校完成的,这主要取决于他的高效率。林莲青以前曾担心不幸的家境会拖累孩子的学业,她向孩子的班主任打听孩子的成绩,又认真观察孩子在家的表现,结果是令她欣慰的。去年大儿子王祝考上了海南大学,今年小儿子又被保送清华大学,林莲青为两个儿子感到自豪。

  “妈妈管我很严。”王寿不止一次这么说。在上小学时,有一段时间他迷上玩电子游戏,被妈妈狠狠“修理”了几次,经妈妈苦口婆心的劝说,王寿明确了学习目的,从此再也不沉迷于电子游戏。他从初中开始学电脑编程,一开始对计算机内的精彩世界感到很好奇,但很快就练出了“收放自如”的本领,偶尔也会上网玩游戏,但能够自觉控制时间,从未沉迷于网络游戏。

  中学6年一直是第一名:

  从小学就做清华梦

  自信、沉静,是王寿给南国都市报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从初一到高三,王寿一直都在临高中学读书,6年来,不仅仅是总分,几乎所有学科的成绩他都是年级第一。学校老师拿来王寿参加第十次月考的成绩给记者看,他的语文成绩是126分,数学是139分,英语107.8分,物理90分,化学99分,生物92分。

  很少把功课带回家做的王寿有什么样的学习经验呢?“我不觉得自己有多聪明,只是喜欢思考,喜欢寻找更适合我的学习方法而已。”王寿说,他很注重学习效率。从小就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上新课前提前预习,发现难点后就勾出来,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解,课后认真总结和梳理知识点。他还擅长制作学习计划,做好计划后务必完成。

  “从很小时候起,我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王寿说,读小学时他就立志考清华大学了,只是那时的愿望比较朦胧,后来就越来越清晰了。

  父亲生病瘫痪那一年,王寿还在读初二,家庭的不幸磨练了他的意志,他感觉到,自己的“抗压”能力和心理素质是越来越强了。去年他到省外参加全国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竞赛,考了2次电脑编程,每次都是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考到中午1点,连考5个小时,他一点也没感到紧张,也不感到疲劳,表现得一直都很冷静,赢得清华大学招生老师的青睐。

  尽管已被保送名校,王寿仍然坚持在校上课,一如既往地努力学习,他说,想通过高考来检验自己的实力。

  勤奋读书蒙学校照顾:

  免其学费兼补生活费

  谈起自己的成长经历,王寿对学校和社会心怀感恩。初三毕业那一年,王寿的中考成绩是全县第一名,超过了海南中学的录取分数线。可为了节省一点花销,他心甘情愿在离家最近的临高中学读高中。他家住临城镇南江村,平时可以走读去上学。知道他的家庭情况后,在读高中期间,学校全免了他的学费,每月还补贴他400元生活费。临高当地设有贫困生资助基金,王寿每年可获1000元资助,这些钱帮他全家度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日子。

  老师赞美心爱的学生:

  他从来都不是个书呆子

  “他从来都不是书呆子。”临高中学高三(1)班班主任陈成东老师一提起心爱的学生就露出欣慰的笑容,他以七个字总结王寿的特点“好学好问善思考”。“他的问题一般是探究性的,有时和他一块走路,他想起什么疑难问题立刻会问老师。”陈老师还夸王寿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却从来没有骄傲过,同学们向他请教问题,他会很耐心地解答。他和同学们外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很活泼的一个。他从高一开始当班长,后来要参加竞赛,转为副班长。在这个“领头羊”的带领下,全班同学的学习劲头都很足。

  在校长符应崇印象中,王寿学习很轻松,记忆力很好,而且他心态好,心理承受能力强,逢大考不紧张。而今王寿被保送清华大学,老师和同学们都为他感到高兴。

  在同学们中,流传着这么一个小段子:有同学对王寿每次考试得第一感到好奇,考试前特意跑他家去找他,想看看他到底是怎么用功的,眼前的情景令他很吃惊,王寿正坐在家里看电视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30
质疑考上清华的王寿真的是穷人家的孩子
  
  首先我对王寿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深表敬意,我甚至认为他学习方面的综合实力绝对在方博之上,因为方博的成绩偶然因数很大,而王寿是稳扎稳打姓型的。
  
  赶快说正题:海南经济报,临高电视台等媒体在报道王寿事迹的时候,都说王寿家里是如何如何的贫困,而王寿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意志坚强,学习进步。
  而我所了解到的实质情况是:王寿是正宗南江村人,母亲脸部有疤痕,父亲卧床多余年,他们家以前买活鸡鸭(以前确实穷过),目前他们家拥有几处楼房,除了有自己住的之外,其他出租,(他母亲还给人放贷,这个我没有看到借贷收据,不敢100%肯定,有兴趣可以去南江村打听),以他们家目前的生活标准,在南江村绝对算是富足一族了,当然我相信这些他们的血汗钱,为什么我们的媒体硬要说人家穷呢?难道穷人家的孩子才有出息?以家庭的不幸(母亲脸部有疤痕,父亲卧床多余年)来报道更为贴切,
  第二点:他爸爸妈妈还享受着低保,他们家拥有几处楼房,除了自己住外,其他出租(现在我们很多人在贷款买房呢),起码他妈妈享受低保实在是说不过去。是的,他们家确实困难过,但是现在宽裕了,现在应该把享受低保的指标让给最需要的人呀?怎么人家的孩子聪明,人家就什么都可以捞到?
  这对王寿绝对不是好的教育样板,“只要我聪明,我说什么都对,不考虑先决条件什么都可以照顾,行吗?”,我们的民政局是干什么事,拿到低保的人就一辈子享受?还是那句话,王寿的家庭情况大家可以去南江村打听。
  
  我更愿意这样描述王寿,家庭不幸阻止不了王寿去清华的脚步.
http://bbs.city.tianya.cn/tianyacity/Content/230/1/13373.shtml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