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文字狱的造成了那些危害?

如题所述

文字狱主要是指中国明清时期统治者因文字犯禁或借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而设置的刑狱。反动统治者为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的反抗,故意从作品中摘取所谓违碍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称文字狱。

文字狱《汉语大词典》定义为“旧时谓统治者为迫害知识分子,故意从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中国大百科全书》则定义为“明清时因文字犯禁或藉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而设置的刑狱。”因为案件完全是由写文章引起的,就管它叫“文字狱”。
  
   中国封建统治者为镇压属下和文人的反抗,从其奏章、书札、著作中摘取片言只语,罗织罪名而制造的冤狱。
  
   文字狱自古就有,但文之密,规模之广,处刑之重,在封建社会中,以满清的文字狱最为惨烈。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先后就有数十起大大小小的文字狱事件。
  
  
   一、文字狱产生的原因
  
   在康、雍、乾三朝的百余年间,文字狱多达上百起,而且愈演愈烈。
   清代文字狱泛滥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
   清王朝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从汉族传统观念看,叫“乾坤反覆,中原陆沉”,“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在以儒家文化为正宗的汉族知识分子中间有着相当激烈的民族敌忾情绪。
   大规模、有组织的抗清武装斗争结束之后,反清思想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字作品在民间流传,并与以恢复明朝为目的的反清暴动结合起来,使满族统治不得安宁。雍正皇帝曾说:“从来异姓先后继统,前朝宗姓臣服于后代者甚多,从未有如本朝*民,假称朱姓,摇惑人心,若此之众者。”
   清朝统治者对明朝留下来的文人,一面采取招抚办法。一面对不服统治的,采取了严厉的镇压手段。清朝是满清入侵中原,冒充正统以自居,对天下极尽压迫与变态。
  
   清代前期文字狱大致有3种情况:
  
   ①先世曾臣服于明朝,受官袭爵,闻命即从。入主中原之后,清廷对此段史事讳莫如深,因此,不仅将旧有史籍刊削、禁毁,而且对凡继续编写乃至收藏者,则以“大逆”之罪滥加诛戮。
  
   ②清初反清思想久久不能消弭,尤其是汉族士大夫眷恋故明,宣扬“夷夏之防”一类思想,对巩固清廷统治极为不利。为了强化满洲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对反清思想就势必要用暴力加以打击。
  
   ③康雍之际,清皇族中权力斗争空前激化,史称夺嫡之争。雍正帝即位之后,为了巩固已得的胜利,除杀戮夺嫡诸王外,不惜借助文字狱来打击“党附诸王”的势力。此外,尚有皇帝滥施专制淫威而出现的文字狱。
   文字狱是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的政治措施。清代前期文字狱的冤滥,遏制言论,禁锢思想,造成了“万马齐喑”的严重历史后果;它极大地桎梏了学术思想的发展,助长了阿谀奉承、诬告陷害之风,是历史发展中的浊流。
   到乾隆末叶,一方面清廷已经通过文字狱达到了预期目的,另一方面,隐伏着的社会危机日益加剧,清代统治者面临着比反清思想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文字狱遂趋于平息。
  
   二、文字狱概况
  
   清代文字狱始于顺治、康熙,发展于雍正,大行于乾隆,约计近百起。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有较大“文字狱”11起,“文字狱”多由“汉人互相攻讦”而起;
   而雍正则生性刻薄猜忌,虽在位只有十三年,却有残酷而大规模的“文字狱”近20多起,其中不少是“亲自揭发”,“亲自审讯”;
   乾隆一向“高己卑人,雄才易事”,所以虽在即位初期准行“请宽妖言”,假造“言论宽松”,一旦根基稳固,“得志便猖狂”,在六十年的帝王生涯中,乾隆竟创造了130多起酷刑“文字狱”,创造了比此前中国历史上“文字狱”总和还多一倍多的空前奇迹。
  
   雍正、乾隆年间的文字狱65案,主要有:谢济世著书案、胡中藻坚磨生诗钞案、蔡显闲渔闲闲录案、李绂诗文案、屈大均诗文及雨花台衣冠冢案、澹归和尚徧行堂集案、陶煊张灿同辑国朝诗的案、黄检私刻其祖父黄廷桂奏疏案、戴移孝碧落后人诗集案、卓长龄等忆鸣诗集案、尹嘉铨为父请谥并从祀文庙案、沈德潜选辑国朝诗别裁集案、阎大镛俣俣集案、余腾蛟诗词案、王道定汗漫游草案、曾静遣徒张倬投书案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30
、中国的文字狱:
大约自有文字以来,就有文字狱。历朝历代,史不绝书。只是文网之密,处刑之重,规模之广,古代却远不及近代。古代也有暴君,野蛮更过于近代,但是史料保存,比近代少,所以近代特别是清代的文字狱便显得突出了。前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曾编印《清代文字狱档》一书,共出九辑,收六十五案,多为乾隆年间之事。乾隆口口声声说:“朕从不以语言文字罪人。”然而这本档案,却血雨腥风,透过纸背。

文字狱是封建统治者树立权威、维护政权的一种手段,帝王们拿士大夫开刀,为的“杀鸡吓猴子”,迫使全体臣民慑服。每一文字狱的构成,总要扣上“叛逆”的帽子,好像有好大的“敌我矛盾”。只要看一看案情,就能明白,那是用做借口的护身符,其实满不是那么回事。文字狱的案件,几乎全部是冤案、假案、错案,罪名是由于罗织而成的。

一般狱讼,总是先有犯罪嫌疑或行为,然后据以判处的。文字狱却不是这样。文字狱往往是先有特定的对象,而又无法(不能或者有所未便)定他的罪名,于是就从他的文字作品中找证据。明代诗人高启,做了一首《题宫女图》,中间有“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静有谁来”这样的句子,皇帝被讽刺帷薄不修,很受不了,又不愿意张扬其事,这就借着他代友人魏观作《上梁文》,处刑腰斩。《上梁文》有什么毛病呢?是因为屋基是吴王宫殿旧址,硬说他有造反的企图。清代皇帝雍正,猜忌年羹尧,因为他的功劳大,难下毒手,这就指责他在奏折里,把“朝乾夕惕”写作“夕惕朝乾”,是“大不敬”,有该死的罪。清代皇帝乾隆,自称“古稀皇帝”;有个不识相的大官名叫尹嘉铨,也自称“古稀老人”。乾隆认为他佞妄,又不好治罪,于是造了一个“为父请谥并从祀文庙案”这个文字狱,把他绞杀。
第2个回答  2021-01-15
(2018·黄石)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的统治者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将人们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材料中的“思想的牢笼”是指大兴文字狱。
第3个回答  2013-07-30
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4个回答  2013-07-30
其实最恨的就是把当时的很多文化作品都摧残了。我记的好像乾隆时候烧的相当狠,直接导致了大量有价值的古文物没了。还有就是他们不是为了维护满洲人的地位么,就强行打击一些稍有一点排满亲明的苗头,所以造成了人们不敢言,集体力量才是强大的,皇帝再牛专政毕竟人员有限,思想有限。。。
相似回答